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13日11时30分,美国航宇局用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火箭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发射了新一代高能天文卫星——“核区分光望远镜阵列”,用于搜寻黑洞和近距离观察超新星爆炸过程.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美国用德尔他-2火箭成功发射“γ射线大面积空间望远镜”(GLAST)。GLAST高为2.8m,直径为2.5m,发射质量为4277kg,运行在高550km、倾角为28.5°、周期为95min的圆轨道上。它是新一代γ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其性能比在1991-1999年运行的“康普顿”γ射线观测台(CGRO)有很大  相似文献   

3.
窦珍 《国际太空》1998,(12):17-19
“先进X射线空间望远镜”(AdvancedX-RayAstrophysicsFacility——AXAF)是继“开普顿γ射线空间望远镜”(GRO)和“哈勃空间望远镜”(HST)之后,NASA的第三个大型空间望远镜,耗资14亿美元,可提供关于黑洞和银河...  相似文献   

4.
透视宇宙的眼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军 《国际太空》2009,(12):13-18
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天文卫星将是国际上已知计划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X射线巡天成像,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观测设备。作为我国第1颗天文卫星,HXMT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HXMT上天后,不仅将使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可为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7月13日晚8时30分,俄罗斯和德国联合研制的光谱-RG(SPEKTRRG)望远镜由质子-M型火箭发射升空。质子-M火箭使用了Block DM常温上面级把光谱-RG望远镜送往日-地L2轨道,Block DM上面级两次成功点火后,光谱-RG望远镜已经进入前往L2轨道的旅程。需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它才能在L2点进行X射线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2月12日用第7枚M-3SⅡ火箭发射第15号科学卫星(ASTRO-D)。 ASTRO-D是继1979年发射的“鹄”、1g83年发射的“天魔”、1987年发射的“银河”之后的第4颗X天文卫星,是一个在能量很宽范围内同时进行X射线天体摄像和分光的高性能X射线天文台。在ASTRO-D上搭载了4架能量从0.5keV到10keV范围很宽,其有效面积很大的复合薄板型的X射线反射望远镜。焦距为3.5m,角分辨率是从点辐射源进入X射线量一半的图像经过直径约3角分。这些X射线望远镜是由美航宇局哥达德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7.
行仁  晴空 《太空探索》2003,(12):20-23
在经历了20多年的研发和几次推迟之后,2003年8月25日,美国“空间红外望远镜”终于由4桥头德尔它2号火箭发射升空。自欧洲“红外空间观测台”由于冷却用的液态氦告警而寿终正寝后,科学家们就一直盼望美国“空间红外望远镜”早日升空,填补当今空间红外观测领域的空白,它将以一种不同以往的视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10日,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欧洲大型运载火箭阿里安5在它的首次商业发射中,把欧空局最大的一颗科学卫星送上太空。这是一台X射线望远镜,名叫X射线多面镜(XMM),它能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收集宇宙中的X射线,并将与不久前升空的美国“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协同工作。后者对暗弱天体虽不像XMM那么灵敏,但它能持续巡视宇宙的各个细枝末节,得到的图像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9.
8月26日,美国航宇局宣布重新命名其于6月11日发射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新名字为“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为的是纪念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先驱者、美籍意大利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恩里科&#183;费米(1901~1954)。科学家们希望耗资6.9亿美元的“费米”能通过观测高能伽马射线来发现众多新的脉冲星,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内部机理,并有助于物理学家寻找新的自然定律。  相似文献   

10.
图说黑洞     
陈丹 《太空探索》2007,(1):62-64,F0003
黑洞是科学新闻中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XXM-牛顿空间望远镜等空间天文台发射升空,并投入观测以来,有关证实,发现和找到黑洞的报道,层出不穷。今天,对公众来说,“黑洞”已不再是陌生名词,但离真正理解它的科学含义,还是一定的距离,笔者尝试以科学图片来诠释黑洞的方方面面,希望此文对读者读解有关黑洞的科学新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12.
超越哈勃     
自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作为一名忠实的侦察兵,哈勃望远镜赢得了“太空千里眼”的美誉。 然而岁月不饶人,哈勃望远镜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表现得越来越“老气横秋”。作为老式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的日常开支巨大,计算机运算能力也已经落后,更为先进的地基望远镜和更为强大的空间望远镜则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今年2月18日美国航宇局宣布,欧美一些科学家通过“牛顿”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一些探测数据分析,认为他们找到了黑洞撕裂恒星的第一个证据.证实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科学家的理论预信。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11年12月20日0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火箭点火起飞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3千米、远地点约42007千米、轨道倾角约24.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5.
空间扫描     
日本拟进口发动机降低火箭成本日本航天官员5月16日说,日本计划开发新型J-1火箭,它可能配置进口发动机,以便将发射成本降低至少6O%,与竞争者提供的其他固体燃料火箭相抗衡。新火箭将在5年之内问世。美国研究出新型Y射线太空望远镜它拟于Z000年以后升空。1991年发射的“康普敦”Y射线观测卫星采用的是碘化钠晶体探头,探测波段受限,探测灵敏度不够理想,难以排除背景辐射对星体丁射线的干扰,使信息采集能力大打折扣。新型Y射线太空望远镜的探测器装置是1个长方形金属容器,内装液氮和液氮。它采用无镜头设计,光圈为一开在容器顶…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6月15日,我国"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众所期盼中奔向太空。这一举世瞩目、自主创新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不仅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空间望远镜研制的空白,为中国航天的技术进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使我国首次具有自主获取高能天体原始观测数据的能力,实现了在高能天体物理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1997,(4):25-25
美国航宇局今年2月耗资近8亿美元改造一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传回清晰图像。航天局专家日前说,改造后的“哈勃”运行良好,可望比老“哈勃”有更出色的表现。 航字局的太空望远镜专家在5  相似文献   

18.
重 3.8 t的 X射线多镜面卫星 ( XMM) ,是欧空局研制的世界上功能最强的 X射线空间望远镜 ,价值 6.89亿美元。它由 3条长导管组成 ,包括 58组精密打磨而成的镀金铜轴镜 ,这些镜面可吸收来自宇宙深处辐射出的细微的 X射线。XMM卫星于 1 999年 1 2月 1 0日由阿里安 - 5火箭发射升空。其灵敏度是同年 7月发射的美国“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的5倍 ,运行在远地点 1 1 .4万千米、近地点 70 0 0千米的轨道上。有关该卫星详情请参看本刊 1 998年 1 0月号。世界上功能最强的X射线空间望远镜升空…  相似文献   

19.
宇宙空间是个充满剧烈活动的场所:恒星接二连三地爆炸,在它们巨大的中心里不停地释放各种元素。星系互相碰撞,又分崩离析,温度高达几百万摄氏度,物质被能量强大的巨型黑洞无情地吞没这些景象只有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有利位置上,借助于高能X射线才能看到。令人欣慰的是,美国计划于1999年4月在太空部署一部轨道X射线高技术望远镜。这部望远镜耗资1-3亿美元,是人们经过20年努力的结晶,被称为“昌德拉”望远镜。如果一切顺利,在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送入近地轨道之后,这部重5吨、长13-8米的望远镜将为X射线天文…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太空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古代的先民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通过观察各种天体的出没和运行情况,认识到昼夜更迭、四季交替的规律,学会了确定时间和方向。这些知识的掌握成为他们在自然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天文学由此也成为一门发源最早的、最古老的科学。 观察和测量是天文学最基本的内容。在没有望远镜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双眼来发现和观察各类天体射向我们的光,通过这些光测量和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和各种性质。至今,我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还保留着我国古代观天用的两架仪器:浑仪和简仪;北京古观象台上也还保留着玑衡抚辰仪等古代八大观天仪器。 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情况彻底变化了。古人幻想中的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当年伽利略望远镜的口径仅仅4厘米多,而今全世界口径8米以上的大望远镜,已经不是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天文望远镜”这个名词的含意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过去300多年当中,天文望远镜这词汇的意义等同于光学望远镜,而今天文望远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最古老的光学望远镜之外,还有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等等。它们有的建在高山之巅,有的建在大漠荒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