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全国适航工作会议于199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民航总局适航司及七个地方管理局主管适航工作的领导、各管理局适航处、委任适航代表处、审定中心、适航中心的领导出席会议。民航总局航安办、飞标司、财务司、科教司等部门及民航山东省管理局飞标适航办公室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民航总局沈元康副局长在会议期间会见与会代表并就适航工作发表讲话。适航司吴湘如司长作了题为《把握机遇,狠抓落实,把适航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实现更长的飞行安全周期而奋斗》的工作报告。1997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1996年2月27~29日,全国民航适航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民航总局边少斌副局长参加了会议。来自民航总局适航司、各地区管理局、适航中心及各审定中心的领导、专家60多人出席了会议。适航司司长吴湘如在会上总结1995年适航系统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1996年的工作要点。1995年加强了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了适航、维修人员培训,机务维修工作以“集中管理、分散实施”为原则,全面推行了维修单位的“自我审核”制度,对机务人为责任造成的事故征候采取“四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22日至24日,全国民航适航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来自民航总局适航司、政策法规司、飞标司、财务司、国家体委,各适航中心、各地区管理局、厦门航空公司的领导、代表近50人参加了会议。民航总局沈元康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适航司吴湘如副司长作了《严字当头,很抓落实,强化管理,为全力打好安全翻身仗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沈副局长在讲话中回顾了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指出适航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弄清8个关系:①严格与爱护的关系;②严人与律己的关系;③宣传帮助  相似文献   

4.
1996年对于全球空运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年,全年因航空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了2000人,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民航成功地实现了运输飞行安全的“二连贯”。如何更好地实现民航三年良性循环和1997年运输飞行安全“三连贯”目标,成为2月25日在京召开的民航运航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次适航工作会议由民航总局适航司张永生副司长主持,沈元康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吴湘如司长做工作报告,会议历时3天,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民航总局适航司、航安办、体改法规企管司、飞标司、财务司的官员,适航中心、各管理局适航处、委任适航代表…  相似文献   

5.
民航总局蒋怀宇任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张红鹰任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赵越任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史博利任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沙洪江任民航总局规划发展财务司副司长刘万明任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司长王中免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司长史博利免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司长沙洪江免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万明免民航总局规划发展财务司副司长饶绍武退休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司长王喜录退休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中国民航业近期重要人事变更~~  相似文献   

6.
适航管理工作是民航总局行使政府职能,对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单位进行的一种行业管理。适航管理具有保证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自1987年5月4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以来,民航总局适航管理部门努力履行条例所赋予的政府管理职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法规和文件体系。在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三层式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一是由民航总局和适航中心构成的立法决策层;二是由地区适航处及航空器审定中心构成的执行监督层;三是由民航总局适…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26日,国防科工委和民航总局召开民用航空器适航联合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和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共同担任民用航空器适航联合推进委员会主任,他们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  相似文献   

8.
李健民航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殷时军任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颜明池任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孟平任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巡视员吴坚任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副巡视员潘延铭任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巡视员刘海云任民航总局机场司副巡视员王根和任民航总局公安局副巡视员钱进全任民航总局党委办公室副巡视员董光华任民航总局离退休干部局副巡视员王红宇任民航总局财务司副巡视员王红宇免民航总局办公厅助理巡视员宋庆华任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巡视员兼国际航空运输处处长宋庆华免民航总局国际合作司助理巡视员周来振任民航总局财务司…  相似文献   

9.
保障民用航空安全是民用航空业的永恒主题,实现持续运行安全是这个永恒主题的核心内容,而保持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则是持续运行安全这个核心内容的关键。 在今年全国民航适航工作会议上,民航总局沈元康副局长发出了适航系统实施第二次创业的号召。在适航系统开展第二次创业具有深刻含义,它标志着我国适航管理初始阶段的完结和新阶段的开始。加强持续适航是深化适航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民航总局适航司的厦门会议之后,飞机维修的可靠性管理已正式纳入了所属各航空公司的维修管理之中。维修可靠性管理的概念、定义和术语等在维修系统已基本建立起来,维修单位的可靠性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4年底,总局适航司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一年多的研制和开发,《适航指令网络化管理系统》试运行于2004年1月30日正式启动。民航总局刘绍勇副局长参加了试运行的启动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民航总局安技中心的有关领导以及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审定处和新疆地区管理局适航处负责人、安技中心维修工程室、凯兰公司及北工大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也参加试运行仪式。按计划,试运行将在华北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安技中心维修工程室和凯兰公司之间进行2~3个月,进行程序修改和优化后,于今年6月份左右在全国各适航指令颁发和管理单位全面推广使用;最后,…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5年第9期发表了本刊记者专访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的文章,其中沈副局长详细阐述了我国适航管理工作在“以干促建,以外促内”的方针指导下历时8年从无到有所走过的创业道路。然而,今后适航工作应该如何去做,有何打算和计划?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民航总局适航司副司长张永生。  相似文献   

13.
行业消息     
2月28日,国防科工委与民航总局在京联合召开了民用飞机适航工作专家座谈会,30多位来自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航空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相关人士参加了座谈会。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10日,民航总局下发了关于《总局飞行标准司、航空器适航司职责及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191号文件),将航空器适航司的维修管理职责划归飞行标准司,保留其原有的航空器适航审定职责,并更名为航空器适航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自1987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有7年。7年来,初始适航管理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适航审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民航总局适航司已向大到飞机、发动机、螺旋桨,小到飞机零部件的100余项民用航空产品颁发了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技术标准规  相似文献   

16.
ARJ21飞机的研制工作已进入关键时刻,而项目的适航审定工作也进入攻坚阶段。"风险与利益共担"的项目运作模式不仅为工业制造部门,同时也为适航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民航总局适航部门面对挑战,积极应对,正在不遗佘力地推进 ARJ21飞机的适航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4日,在民航总局规划科技司的主持下,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和民航总局航安办、适航司及各航空公司的专家们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由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开发的中国新华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信息系统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系统工作报告、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民机适航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月28日,国防科工委与民航总局在京联合召开民用飞机适航工作专家座谈会,会上,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指出,适航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重点突破,下大力气建立国家完整的适航研究、教学、飞机研制、验证、审定、持续适航的体系。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朱风驭先生在会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会后,他专门就我国航空工业系统适航工作正式开展以来27年的历程以及未来适航工作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为本刊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19.
依据民航总局颁布的《航空器型号和适航合格审定噪声规定》(CCAR-36)中的相关条款,为满足噪声适航验证测试试验要求,结合大气声衰减系数随标准空气湿度、温度、气压等条件的变化现象讨论,对整个传声路径上大气声衰减系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终得到可用用于适航测试的大气声衰减系数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20.
每月要闻     
L3月I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颁布实施王周年。L3月1日,《安徽省民用机场净空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交实施。该条例共分六章三十一条,分别对净空区域保护、电磁环境保护、升空扬体管理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作出具线细定。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机场净空援范工作的地方法规,也是我国首部保扬菌空的单项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安报省乃至全国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L3月l-2日,全国适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适航司副司K王中对1998年适航工作作了总结并对1999年适航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