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后,我国进口了一批德国VEB台尔曼仪器公司GBM-200型接点式加速度计,用于振动和冲击测量。后来有的单位仿制并改制了这种加速度计,作为一般振动冲击测量和专配凸轮式冲击台的冲击加速度测量。由于振动冲击的迅速发展,该加速度计在使用上比较混乱,有的单位把它淘汰,有的单位继续广泛使用,有的竟用做冲击标准,有的持怀疑态度。为此本文以德国GBM-200型加速度计为例,对接点式加速度计使用范围的问题作以分析和探讨,与有关兄弟单位商榷。一、接点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 GBM-200型接点式加速度计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它由传感器和指示器两部分组成。而传感器主要由可旋刻度盘、外壳和惯性敏感元件组成;指示器主要由整流器、自感变压器和氖气指示灯组成;整套接点式加速度计是采用惯性原理测量待测对象的加速度最大值。首先,将传感器  相似文献   

2.
应美国海军冲击振动情报中心(SVIC)代理主任肖沃尔特(Dr.J.Gordan Snowalter)的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林华宝和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王其政二人参加了美国第54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会上王其政作了“质量载荷对冲击环境影响研究”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注意。  相似文献   

3.
冲击、振动数据的统计方法及概率标准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行器冲击、振动环境问题中的参数,一般是随机变量,必须用统计方法描述。若不用统计描述,使用试验数据或经验曲线,常常不好使用,或者标准不明,概念不清。飞行器设计力求有明确的可靠性要求,相应的各个有关问题,亦要用统计描述,要有明确的合理的概率统计标准。冲击、振动条件是飞行器设计的一个依据。应该使用统计方法,给出合理的冲击,振动条件。文内所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冲击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整理部分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建议:冲击、振动条件应区分使用条件与设计条件,改变过去单一标准的条件。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量,统计样本数较少时,如少于4,使用条件取95%概率50%置信的单边容许上限x_L,设计条件的值x_H和x_L之间的关系用可靠性安全系数f_R联系,即x_H=f_Rx_L。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简述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振动形式和振动规律;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增大与时间的关系;在变动振动系统的参数时,对振动形式的影响,及在振动过程中速度与外力在相位上的关系。文中着重对工程上的一般抑震,防止和避免共振发生的简单原理作以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飞行器结构与推进系统相互作用,很多液体火箭经受了不稳定纵向振动.此振动主要在运载火箭第一级液体助推器工作期间,以弹体一阶纵向振型的形式出现.根据共形态给它取了个绰号“Pogo”(高跷).典型的不稳定效应的一般表示如图1所示。振动自动地开始、增大、然后消失,经历时间一般10~40秒。振动频率与一阶结构频率相同,它  相似文献   

6.
莫尔罗(Charles T.Morrow)博士是美国导弹冲击振动工程专家,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哈佛大学声学和通讯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水声电声试验室,斯佩里陀螺仪公司,休斯公司,宇航公司,LTV研究中心,Ling-Altec电子公司,先进技术中心工作过。他是一个从基础科学领域走进工程技术领域的学者,在声学,电子机械装置,冲击和振动,噪声控制等学科有较深的造诣。据介绍,五十年代苏联洲际导弹研制成功以后,美国深感落后,为了解决导弹的可靠性问题,他们把受过高级训练,特别是具备声学基础和对统计学与概率论有经验的人请到导弹领域,以便认清问题和提供解决办法。莫尔罗就是其中一个。他负责制定了美国第一个洲际导弹环境试验规范,同时引进随机振动和连续谱的概念,并发展了关于概率分布,功率谱和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等基本概念。他著有《冲击振动工程》第一卷(1963),《作为技术管理工具的环境试验规范》(1981)等书。并为《随机振动》第二卷(1963),《导弹包装基础》(1955),《科技百科全书》(1971),《冲击振动手册》(1975年版)撰写了重要章节。从著作来看,他在学术上有独到的见解。应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邀请,莫尔罗博士于1982年9月19日至10月4日来华与我国冲击振动界人士进行技术交流。他以“环境试验和统计可靠性试验的关系”,“冲击振动工程”为题,介绍了他本人及美国在导弹的可靠性、环境、规范、试验、设计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就可靠性试验和环境试验的关系、冲击振动工程、隔震问题、低频振动问题与我国同行进行了技术座谈。概括起来,他的主要技术观点是: (一)对于导弹,应该把人力、物力花在研制初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上,而不花在到研制后期才见结果的可靠性指标验证试验上。 (二)对于导弹,环境试验规范应起到指导设计作用,而不只起到在设备研制完以后的检验作用。 (三)导弹的主要振源是发动机噪声和气动噪声;环境试验的目的是发现设备的薄弱环节,纯粹的模拟真实环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美国的导弹用的电子设备和惯性器件不用隔震器,也不用粘弹性材料隔震。问题通过限制设备的最低谐振频率和提高设备在高频的抗震能力来解决。 (五)描述瞬态振动环境的办法美国目前尚无定论;在制定洲际导弹规范时,并没有多少数据;美国现有规范中的低频段,并不是真实环境的表述,而是试验设备的使用极限。莫尔罗博士是迄今为止来华的学者中唯一搞导弹的专家。由于他自始至终参加了美国第一代洲际导弹的冲击振动工程工作,因此他的技术观点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导弹的发展,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尤其是他在可靠性增长、隔震、低频方面所提到的问题,正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保密的原因,加之他最近已退休,某些技术内容以至观点未必能反映美国当前的技术状况。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虽然莫尔罗关于导弹的统计可靠性试验的观点已经反映在1975年出版的《冲击振动手册》之中,但是据我们所知即使在美国还有另一种颇为不同的观点与实践,肯定了导弹的统计可靠性试验的必要性。在这次技术座谈中,我国有关方面的同行就此问题与莫尔罗博士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这个总结只反映了莫尔罗本人的观点。不言而喻,与他的其它技术观点一样,它既不能作为美国技术状态的全面描述,更不能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们欢迎全面介绍美国在这方面情况的文章,欢迎有关人员参加讨论这些问题和对莫尔罗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次技术座谈是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陈奇妙同志主持的,由何克让和厉慧敏同志翻译,吴家驹和冯振兴同志记录。本文是由吴家驹同志整理成文,宋文治、张维纲、郑开陛和李德林等同志校阅补充,最后由陈奇妙同志审订的。以下按可靠性试验、规范、数据处理、试验方法、隔震、非平稳问题,对莫尔罗博士的报告及部分座谈答问内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的一期“SVD”上刊登了该刊技术主编E.L.Eshleman博士的一篇文章。现全文译载如下:最近,在一次有关振动的讲课中,一些听课的人反对给“理论”以定量的说明。“理论”包括振动的物理描述与数值分析。持这种看法的人,据知大多数是有实践经验的  相似文献   

8.
国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对结构的减振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与均质的各向同性材料有很大不同。利用瞬态冲击振动梁法得到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纤维铺层角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动态特性数据,并提取了模态频率与模态损耗因子,研究了树脂基体材料和纤维铺层角对复合材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603基体的复合材料比605基体及606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态损耗因子;同样的基体,增大铺层角,结构柔度增大,损耗因子也增大;随着振动频率变化,在某一频率下,模态损耗因子出现了峰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就生产试验中所提出的有关飞机附件的振动问题,根据振动的基本理论、结合飞机附件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与计算。 文中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振动对飞机附件的影响;(二)飞机附件在振动过程中所受的惯性力,(三)振动试验起动或停止时的冲击问题;(四)对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结构的试验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中,简单地述述了飞机附件产生振动的原因,和附件的形状与各个另件的刚度对振动效果的影响。第二个问题中介招了附件在振动中受力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第三个问题中引用冲击理论对振动试验起动时的冲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附件在振动过程中的冲击提出一个粗略的计算方法、以供进一步探讨。在第四个问题中、对于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需要试验的内客和要求,提出了几点意见作为生产单位设计部门制订产品试验规范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机载振动与加速度环境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结构形式的普通铜水热管冷板与微热管阵列冷板为研究对象,搭建振动与加速度试验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Z向振动与加速度较X向与Y向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大,但振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微热管阵列冷板受加速度的影响大于双U型普通热管冷板;加速度量级的增加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小;双U型普通热管冷板在振动与加速度条件下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动力系统模态参数的ITD(Ibrahim Time Domain)识别法原理,指出它的实质在于自由振动函数列阵u(t)按模式以最小二乘拟合矩阵A和B。讨论了以虚拟站扩展有效测量站和设置过量待识别模态吸收测量噪声的细节。 提出了自由振动信息综合的概念。指出:在测量站位置和数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来源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自由振动时间历程或它们的时移后的时间历程的线性组合,都可以作为一个供识别计算用的“自由振动”。这样,在一次识别计算中,将可以充分利用手头有的一次或多次实测数椐,使模态参数识别更完全或提高信噪比。重点研究了一次自由振动数据的综合:自由振动信息随机减量,并提出设置一个新的用户选择参数NRNDEC(Number of Random Decrement Times)——随机减量次数。 提出了两种检验识别得的模态参数可靠性的方案:1.在实测自由振动信息中混入若干个人为的“检验模态”;2.模态分量因子识别和自由振动预计。前者是把计算机模拟识别试验成果用于实际识别的桥梁,很简单,但很直观,很有效。  相似文献   

12.
7.1 前言冲击运动的测量与振动测量不同,有几个特殊的要求。冲击测量应用于各种专题场合,包括大地振动,导弹的撞击,试验件下落的突然减速以及火工品爆炸所引起的瞬时振动等等。这些场合对测量都有一个必须满足的特殊要求,以便给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在2.3章所叙述的基本特性这里仍然适用,然而对所用的仪表的特性必须给予特别的注意,例如幅  相似文献   

13.
建立开口薄壁杆约束扭转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微分方程并求得其通解,给出主振函数的表达式及常见支承条件下杆的频率方程,用广义函数讨论杆在不同形式载荷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4.
航空工业有关部门多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实施产品部件冲击规范,而舰船工业多用锤击砧座式冲击试验机实施产品冲击规范,这两种方法之所以不同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此二种不同方法共效果如何,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1 落摆式与锤击砧座式冲击机原理目前落摆式与锤击砧座式冲击机的冲击试验方法,都是根据“冲击(响应)谱”的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层合板低能量冲击损伤挖补修理参数及其对修理性能的影响,采用两种冲击源对T700/DS1202层合板进行了冲击试验,并进行挖补修理,测试修理后的压缩强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何种冲击源,采用阶梯形挖补修理工艺,强度恢复率均可达79.9%以上。但在同等冲击能量等级下,锥形冲击源造成的损伤,修理后强度恢复率较低。同时,单面挖补工艺的强度恢复率更高,修理质量更稳定,压缩破坏形式以基体和纤维的压缩为主;双面挖补工艺易产生应力集中,强度恢复率低,质量稳定性差,压缩破坏形式以分层为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飞行器所处的振动、冲击、过载、噪声等动态环境条件更加复杂和恶劣。就振动环境而言,其频率范围之宽,加速度之大,足以使飞行器电子仪器设备内部产生破坏应力。该应力轻者将影响工作性能,缩短仪器寿命;重者还会引起严重故障,造成飞行器飞行失败。因此,为了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必须对飞行器上电子仪器设备的振动进行控制,以满足飞行器振动环境的要求。振动控制是应用工程力学原理来减小飞行器电子仪器设备不希望产生的振动效应,从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发射飞行器的动力工作环境。提供了振动、冲击、噪音存在的场所、频率范围、能量等统计数据;并提出了工程设计中所应研究的问题,可供总体.强度和环境工程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型钢桥塔在中国应用较少,其风振特点与常规混凝土桥塔有较大差异.以大跨度斜拉桥“人”字弧线形钢桥塔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三维绕流特性的气弹模型,针对塔柱可能的断面形式进行了多工况的对比试验,并对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确定最优断面形式.根据确定的断面形式,对该桥桥塔进行了大缩尺比的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较全面地考查了该桥桥塔的涡激振动及驰振性能,并对比了阻尼比对桥塔涡激振动振幅及驰振临界风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塔柱断面切角为0.8m×0.7m时桥塔涡振响应最小,相应的扭转驰振临界风速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一、《强度与环境》季刊是“强度与环境专业技术情报交流网”网刊,是关于导弹、宇航器及其运载工具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二、《强度与环境》报道内容侧重振动、冲击、噪声、失重、碰撞等环境条件和结构静、动、热强度、稳定性及结构可靠性方面的理论和试验报告,试验技术报告;有关传感  相似文献   

20.
一、《强度与环境》季刊是“强度与环境专业技术情报交流网”网刊,是关于导弹、宇航器及其运载工具环境条件和结构强度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二、《强度与环境》报导内容侧重振动、冲击、噪声、失重、碰撞等环境条件和结构静、动、热强度、稳定性及结构可靠性方面的理论和试验报告,试验技术报告;有关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