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国暾  杜林  孙晓峰 《航空学报》2015,36(7):2269-2278
基于浸入式边界法建立了求解振荡叶栅非定常流动的快速计算模型,并在模型中添加湍流模型,使之能够考虑更加接近实际流动的情况。具体的方法是求解目前为止最常用的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并添加低雷诺数湍流模型(Lam-Bremhorst模型,k-ε模型的一种)进行计算,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分别对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布拉修斯解和壁面率吻合得很好,证明了湍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高雷诺数条件下的振荡叶栅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折合速度是影响叶栅振荡的重要因素,这与层流计算的结论类似。值得注意的是耦合过程没有生成贴体网格,减小了计算时间,可以准确快速地模拟真实的叶栅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陵 《航空学报》1985,6(5):438-442
 本文提出了可压流紊流模型。所用的方法类似于K-KL双方程模型,但考虑了气流压缩性的影响。方程中的常数已由实验确定。用本模型计算了管内超音速混合流动,其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相当符合,证明该模型较不可压紊流模型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新的非线性k-ε模型的无量纲系数进行了重新拟合.用新的系数计算了槽道流动、方截面管流和等应变率,平均流场无旋流动的正应力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符合很好.将该模型并入常规的k-ε模型的计算程序中,并对突扩台阶后的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同线性k-ε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k-ε模型同线性模型相比有较大的改进,同已有的其它非线性模型相比,也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曹起鹏 《航空学报》1983,4(4):11-19
本文对超音速绕凹角激波与紊流附面层干扰流动进行了计算。计算采用Ce-beei-Keller Box方法;紊流模型用代数涡粘性模型;压强分布用流过尖劈统一的高超音速与超音速公式;对激波与紊流附面层干扰进行迭代修正。计算较好地预估了壁面压强分布以及压强开始升高点位置。  相似文献   

5.
徐雕  吴国钏 《航空动力学报》1991,6(2):139-143,187
本文将有限分析方法用于曲线座标系上紊流 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了高雷诺数时叶栅粘性紊流流场。有限分析方法在网格单元上对非线性偏微分程进行线化处理,在解析边界条件下求出线化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以此解构造离散方程。有限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对流的方向和大小自动改变格式系数,并具有数值扩散小、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以 k-ε紊流模型模化紊流,以壁面函数方法处理近壁区流动参数。   相似文献   

6.
鄂秦  刘凭 《航空学报》1987,8(3):121-129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二维可压缩紊流分离边界层的正反积分方法。该方法以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和平均流动能积分方程作为基本方程,采用适用于贴附和分离紊流的Swafford速度型解析式,对比计算了四种代数涡流粘性模型对沿流向各点的耗散积分及诸边界层特征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存在激波边界层较强干扰的跨音速翼型边界层的测量数据吻合。该方法可扩展用于计算翼型的尾迹特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k-ε紊流模型及非交错网格SIMPLE方法, 求解了三维时均N-S方程。对一三元离心式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相符较好。本文的数值分析能够反映出三元离心叶轮内部的实际流动情况, 特别是在叶轮出口附近射流-尾流这一特殊现象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玲  陆亚钧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2):203-205,223
采用3种紊流模型来封闭N-S方程,它们分别是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发展的隐式K-ε两方程模型和基于RNG方法的紊流模型。与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相比,发展的K-ε两方程模型通过在紊流耗散率方程中增加一项,来说明若干时间尺度,以提高对壁面附近流动的预测能力;基于RNG方法的紊流模型在紊流耗散率方程中增加一项R,能较好地体现大剪切率所产生的强烈的各向异性效应及非平衡效应。应用3种紊流模型对三维压气机叶栅通道紊流流动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后两种紊流模型计算得到的值与实验数据更接近。  相似文献   

9.
周晓青 《航空学报》1985,6(4):362-370
 本文描写了作者发展的两相紊流燃烧理论及数值方法;简介了作者自编的计算机程序GEMCHIP;提供了将本方法应用于几种燃烧室流动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功率谱密度技术,分别从频域模型和时域状态空间模型给出了弹性飞行器对大气紊流动力响应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大气紊流对弹性飞行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崔鹏  韩景龙 《航空学报》2010,31(12):2295-2301
 建立了高精度的气动弹性计算模型,对切尖三角翼风洞试验中的极限环振荡(LCO)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结构部分引入大变形产生的几何非线性和塑性引起的材料非线性,气动部分采用Euler方程描述跨声速流动。结构/气动交界面精确匹配,并选取三维插值进行界面载荷传递。依据所建模型分析切尖三角翼的颤振和LCO,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在小来流动压情况下,结构几何非线性引起了切尖三角翼的LCO,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在大来流动压情况下,结构材料非线性导致了LCO幅值的急剧增大,其变化趋势与试验观察相符。研究结果显示,切尖三角翼的LCO不仅与结构几何非线性密切相关,而且受到结构材料非线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祝赖盛  张硕  葛宁 《推进技术》2021,42(6):1223-1234
为验证紊流模型在基于周向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通流计算中的适用性,本文给出了周向平均形式的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并选择Baldwin-Lomax模型作为对比。通过两个经典简单算例以及两个典型叶轮机械算例对采用了上述两种紊流模型的通流模型进行验证与对比。两个经典简单算例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紊流模型在无叶片的通流模型中均能够准确预测附面层发展,捕获激波,预测分离流动。两个典型叶轮机械算例结果表明两种紊流模型对轴流式叶轮机械的子午流面气动布局以及总体气动性能具备一定的的预测能力。在单转子算例中,S-A模型的计算结果略优于B-L模型的计算结果;在双级高压涡轮算例中两种紊流模型对总体性能参数以及气流角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且S-A模型计算的马赫数比B-L模型的偏小。  相似文献   

13.
旋转盘腔紊流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靖周  吉洪湖 《推进技术》2002,23(6):472-476
为了比较近壁紊流模型对旋转盘腔内流动特征模拟精度的影响,采用在核心区选用标准k-ε模型、在近壁区选用单方程和Launder-Sharma两方程两种低雷诺数模型的区域紊流模化方法,对具有径向出流的转-静盘腔和具有径向出流的共旋盘腔结构的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两个算例中,前者采用近壁单方程模型要稍优于两方程模型,后者采用近壁两方程模型要明显优于单方程模型,因此近壁区紊流特性的处理对旋转盘腔内的流场模拟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麒  郭荣伟 《航空学报》1986,7(2):157-163
本文通过对瞬态N-S方程的质量加权平均处理,对不可压缩流的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做了可压缩性的修正。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这预示着数值方法可能会发展成为研究S弯管中高亚音速三元流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带有双层壁扩压器的波瓣喷管混合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锁芳  李立国 《航空学报》2001,22(6):533-535
采用三维贴体曲线坐标网格,边界网格加密且正交,在整个计算区域进行全场计算。为避免因波瓣造成的网格强烈的非正交引起解的发散,采用了Chen和Kim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及同位网格SIMPLC计算方法,对带有双层壁扩压器的波瓣喷管混合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对波瓣及双层壁,采用大粘性的方法解决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层壁间有外界冷气流被引射进入,形成了壁面的冷却气流;自波瓣出口截面沿流向产生的环流速度场,强化了主次流的掺混,速度分布渐趋均匀。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二者在离开波瓣52 mm的混合管内相对主流速度的最大误差为21.65 %。  相似文献   

16.
绕翼型低速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炜祺  蔡金狮 《航空学报》1999,20(3):261-264
采用求解低速流动的SIMPLE算法,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非线性K-ε两方程模型和一种改进的K-ε两方程模型来对绕两种翼型(A翼型和GAW-1翼型)在接近失速攻角情况下的低速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K-ε两方程模型和改进的K-ε两方程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翼型表面上的分离流动特性,较准确地预测出了分离点位置以及翼型的气动力系数,对翼型与机翼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两相湍流的代数应力模型 ,并由此出发 ,导出非线性k ε kp 两相湍流模型 ,目的是合理地模拟各向异性较强的旋流两相流动 ,保持二阶矩模型的优点 ,同时比二阶矩模型简单 .文中得到了气相、颗粒相的雷诺应力和两相脉动速度关联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式。这些代数式和两相各自的湍动能k ,kp,以及两相脉动关联湍动能kpg的方程联立 ,就构成非线性k ε kp 模型 .将该模型用于模拟旋流两相流动 ,给出两相时均速度场及雷诺应力各分量 ,并且将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二阶矩模型的模拟结果对照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预报旋流两相流动的能力和二阶矩模型的能力相差不多 ,但计算量比二阶矩模型的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二元模型加力室流场计算和燃烧效率测定 ,对 k- ε- g紊流燃烧模型中模型系数CR、Cg1 、Cg2 的选定和计算浓度脉动均方值 g的不同方法进行数值研究。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 ,可认为 :模型系数值的选定直接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 ,而其中 CR影响最大。g的计算虽然可有不同方法 ,而其中微分方程求解最佳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两相湍流的代数应力模型,并由此出发, 导出非线性k-ε-kp两相湍流模型, 目的是合理地模拟各向异性较强的旋流两相流动, 保持二阶矩模型的优点, 同时比二阶矩模型简单. 文中得到了气相、颗粒相的雷诺应力和两相脉动速度关联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式.这些代数式和两相各自的湍动能k, kp, 以及两相脉动关联湍动能kpg的方程联立, 就构成非线性k-ε-kp模型. 将该模型用于模拟旋流两相流动, 给出两相时均速度场及雷诺应力各分量,并且将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二阶矩模型的模拟结果对照.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旋流两相流动的能力和二阶矩模型的能力相差不多,但计算量比二阶矩模型的小.  相似文献   

20.
模型燃烧室紊流燃烧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亚网格尺度燃烧模型对带 V型稳定器的模型燃烧室紊流化学反应流动进行了大涡模拟 ,用 k-ε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确定亚网格紊流粘性 ,为了考虑热辐射对燃烧室壁温和气流温度的影响 ,运用热流法辐射模型估算热辐射通量 ,用 SIMPLE算法和混合差分求解大涡模拟各守恒方程 ,通过对两种不同亚网格尺度燃烧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 ,两种燃烧模型都与实验值较吻合 ,但 G方程小火焰模型要比亚网格 EBU燃烧模型符合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