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空局(ESA)拟于90年代实施“海更斯”土卫六探测仪、“星团”磁层观测卫星、“索霍”太阳及太阳层观测卫星三项科学卫星计划。“海更斯”土卫六探测仪是ESA和美航宇局(NASA)合作的项目,它将搭载在NASA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上,然后降落在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其总经费为2.5亿美元,今年年底选定主合同单  相似文献   

2.
卡西尼探测器上携带的惠更斯子探测器专门用于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进行探测,携带6台测量大气和卫星表面特性的科学仪器,外形星铁饼状,直径2.7米,重319千克,由防热外罩和降落的两部分组成。防热外罩分前罩和后盖,由多层耐热材料制成,用于进入大气层时保护罩内的降落舱。降落舱由上,下平  相似文献   

3.
日本通产省于1991年1月31日正式决定为美航宇局(NASA)研制搭载在地球观测系统平台卫星上的“现代航天器用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ASTER)”这一地球观测探测器。其内容如下: 1.日本通产省从NASA获得研制ASTER探测器的通知。 2.ASTER是1987年由通产省与NASA协调研究开发的地球观测探测器,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陆地观测探测器。研制成功后,可有效地用于资源勘察、大气和植被观测等地球环境问题方面的研究,所得数据共享。 3.根据通产省的委托由资源调查用观测系统研究开发机构(JAROS)进行ASTER探测器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欧空局(ESA)已确定将探测土星的卫星土卫六(Titan)的卡西尼(Cassini)计划作为ESA的下一步空间科学计划。美国航宇局(NASA)负责研制土星轨道器Cassini并提供发射服务,ESA研制探测器。据估计,NASA将为这项计划投资约8亿美元,ESA投资2.884亿美元。 Cassini计划在2000年10月到达土星。探测器从Cassini释放后,在土卫六上空180公里时,将速度降到每秒266米,然后用降落伞进一步减速。约2~3小时,探测器穿过土卫六大气(氮气)层到达其表面。据认为,土卫六表面覆盖着液态乙烷和甲烷。探测器下降过程中发出的信号将由轨道器中继到地球。这次参与竞争ESA新的空间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5.
木星和土星探测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苏联先后向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发射了几十个探测器,并实现了火星和金星的机器人着陆。这些探测器中以探测火星和金星的居多,仅有几个掠过木星和土星,而且未能获得这些巨行星的全貌。1989年和1997年发射的"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和"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分别进入了木星和土星轨道,实现了大气就位探测和土卫六表面着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料,更激发了世界对这2颗巨行星及其卫星的关注。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先后发布的深空探索愿景中均规划了木星及土星探测任务。2008年,NASA和ESA组成了木星系探测联合研究组(JSDT),提出了在2020年后实施"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TSSM),美欧将集中资源联合开展木星系和土星系探索任务。2011年,美国选定了"土星海"(TiME)着陆器作为2016年的发现级备选任务。2012年5月,ESA确定了将在2022年发射"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将探测木星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1990年12月5~7日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了“国际火星讨论会”,会上苏联科学院航天科学研究所(IKI)所长L.莫亨、美航宇局(NASA)艾姆斯研究所的B.哈伯利以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研究所教授J.努森分别代表苏联、美国、欧空局(ESA)公布了各自的火星探测器的新构思与做法说明。苏联在火星94探测器上搭载马尔斯霍德 (MARSKHOD)94漫游者车在苏联计划1994年发射的火星94(MAR-94)上,将载有MARSKHOD94,以取代原来观测气球、摄像机及绕火星运行的卫星  相似文献   

7.
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下简称宇宙所)拟于1996年2月发射月球-A探测器。它的本体重550kg,搭载3台重13kg重的穿透器舱。先将其发射至月球的长椭圆轨道,然后投下穿透器舱,再移月球低轨道执行任务。月球-A本体是两个同心圆筒状的自旋卫星(见图1)。最大直径2.2米,长1.6米,除燃料外约重360kg,用正研制的M-5火箭发射,主推进器使用肼/四氧化二氮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动机。该探测器接近月球后,首先进入100km(近地点)×15000km(远地点)长椭圆轨道,从那里依次将搭载的地热计和热通量计等计测仪器的穿透器舱(见图2),分别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1月14日13:34分,欧空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因为降落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表面而载入史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在外太阳系着陆的探测器。"惠更斯"搭载在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器上,进行了长达7年史诗般的旅行。在经历了21天的独自巡航后,最终飞抵被浓雾笼罩的土卫六(泰坦)上。进入泰坦的大气层后,在经历了危机四伏的2小时27分钟下降后,惠更斯号探测器最  相似文献   

9.
欧空局(ESA)选定了1993年的下期科学卫星计划,这是继1988年选定的“卡西尼/海更斯”探测器之后的新的科学卫星计划。目前,欧空局正对以下4种类型的卫星进行概念性研究: ·“斯特普(STEP)”在地球运行轨道上验证相对论。该计划是与美航宇局(NASA)共同研究的计划。·“火星网(MARSNET)”在火星表面上配置多个小型观测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气象变化。它是作为NASA火星探测计划的一环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神州三号"(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26日发射入轨,正遇2002年4月发生的连续两次地磁扰动事件,SZ-3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50 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探测数据表明,在地磁扰动期间,不仅发生了大气中主要成分O和N2的数密度值增变的响应变化,而且在进入地磁扰动峰期开始后6h左右在较高纬度处出现了N2的异常增变和O的异常降变.4-5h后,这种异常增变峰和降变谷由纬度42°N左右逐渐推移向纬度较低地区,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NASA网站报道,基于卡西尼(Cassini)探测器的观测数据以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布的最新土卫六地形图,研究人员发现土卫六的多个海洋海拔高度一致,而多个较小湖泊的高度比土卫六海平面高数百米,这些都与地球十分相似。最高的可通行大型船只的湖泊Titicaca比海平面高约3700  相似文献   

12.
美航宇局(NASA)拟将“行星地球使命”计划中的核心项目——大型地球观测卫星(EOS),分成若干颗小型地球观测卫星。原计划中的EOS是1个重13.3t的大型平台,其上搭载14种观测用的探测器,由大力神-4火箭发射。NASA计划将EOS探测器分开搭载在3颗更小型的地球观测卫星上,考虑用美通用动力公司制的“宇宙神2AS”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3.
纪舟 《飞碟探索》2005,(6):40-40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土卫六是太阳系60余颗卫星中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但NASA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日前发出消息说,正在土星轨道进行探测活动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两次掠过土卫二时竟然发现,这颗小卫星也拥有大气层。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举世瞩目的卡西尼号(Cassini)土星探测器向地球传回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Titan)的首批照片,这些照片是在距土卫六4×107km处拍摄的。根据照片,专家们认为,土卫六上面可能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学反应。令科学家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土卫六表面有一片所谓  相似文献   

15.
神舟4号大气成分探测的新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舟4号(SZ-4)大气成分探测器搭载在SZ-4留轨舱上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入轨,在在轨运行的前3个多月中,正值地球南半球处于夏半球季节,并发生了多次中低强度的地磁扰动事件,SZ-4大气成分探测器测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上(330-362km附近)大气成分的响应变化和异常现象新结果.探测数据表明,中低强度的地磁扰动事件也能引起热层大气中主要成分O和N2的数密度值增高的响应变化.同样在进入地磁扰动峰期后较高纬度处出现了N2的异常增变和O的异常降变以及大气密度异常扰动的现象,但此期间所出现异常现象的地域与SZ-3和SZ-2大气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相反,它仅位于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6.
广龙 《国际太空》2002,(1):23-24
经过 2 0 0天的飞行 ,美国航宇局(NASA)的“奥德赛” (Odyssey)火星探测器终于在 2 0 0 1年 10月 2 3日晚上 7时 2 6分以 2 10 0 0 km/ h的速度进入火星轨道。“奥德赛”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 ,受火星重力吸引 ,该探测器进入火星椭圆轨道。这是“奥赛德”在经过 4.5 6亿千米的长途跋涉之后第一次点燃其主发动机。进入轨道被认为是保证此次任务成功开始的三个关键步骤中的第二步。第一步是2 0 0 1年 4月 7日进行的发射 ,第三步将是为期一周的空间制动 ,逐渐降低探测器 ,然后将其送入距火星表面上空约 40 0 km的最终轨道。从 2 0 …  相似文献   

17.
"神舟3号"运行高度上大气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神舟3号"(SZ-3)大气密度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发射入轨,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范围(330-410km)内的大气密度数据.数据分析表明,无明显太阳和地磁扰动时,热层大气密度的主要变化之一是日照和阴影区域之间的涨落变化,最大涨落变化比约为3.0,变化比与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有关.在2002-04-17和2002-04-19的强地磁扰动时,全球热层大气密度上涨,同时在磁扰峰期探测获得30°N-40°N区域出现密度扰动异常现象.对强地磁扰动在运行轨道高度上大气密度最大涨幅约为60%左右,响应过程在时间上要比地磁扰动过程滞后6-7h,日照和阴影区域中大气密度的响应变化程度明显不同.在太阳活动程度发生变化时,热层大气密度会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二期刊登了美国已经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成果的报导。本期向读者介绍美国在90年代将要发射的行星探测器及其探测任务。一项是彗星会合小行星飞越(CRAF)任务;一项是探测土星和土卫六的卡西尼(Cassini)任务;一项是火星观测者任务;一项是登上火星的漫游者任务。  相似文献   

19.
考虑行星引力在其卫星探测器大气制动过程中的显著摄动,建立了基于Milankovitch参数的平均轨道动力学模型并对土卫六探测器进行仿真。首先,将轨道参数转换为无奇异的Milankovitch参数,考虑探测卫星的大气阻力、扁率摄动以及行星引力摄动,建立了半解析轨道方程。其次,以土卫六探测器为对象,选择不同的土星初始方位角进行有大气和无大气情况下的数值仿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星初始方位角的选择会引起土卫六大气制动轨道偏心率和近拱点高度在不同范围内震荡,极大地影响大气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的阿列尼亚(Alenia)公司正着手制造连接在空间站上的两个后勤舱。第一个后勤舱预定在1996年8月交给美航宇局(NASA)肯尼迪空间中心,1997年5月连接到空间站上。该公司开始研究与抓总空间站“工作组件1”计划的美波音公司签订的合同。合同内容是研制两个后勤舱。NASA还打算继续由该公司研制1个研究舱,一旦作出决定,该公司又可从NASA获得制造研究舱的合同,是否下决心做,将于今年定下来。后勤舱长约4.2m,为圆筒形,内部可容纳8台双层挂物架,重约4t,设计寿命与空间站相同,为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