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里根政府发展美国商业性航天发射业务的政策;NASA将退出商业发射业务,这类业务将由私营部门接管,NASA的航天飞机则完全用于发射有关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和科学应用方面的卫星,从而将打破政府在航天运输方面的垄断局面。预计在80年代末之前,美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有可能拥有世界50%的商业发射市场。本文还介绍了美国几家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商业发射订座情况。  相似文献   

2.
德尔它Ⅱ运载火箭的性能体现了当前美国中型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本文全面论述了德尔它Ⅱ火箭的性能特点,对其总体结构和参数,一、二、三级发动机的性能和改进,固体助推器的改进创新及捆绑方式,制导系统的特点,运载能力的提高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简要总结了德尔它Ⅱ火箭的技术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平 《火箭推进》2011,37(2):1-7
回顾了航天大国运载火箭及推进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航天运载器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后续发展思路。通过对当前世界主流运载火箭的构型特点和推进技术水平的对比和发展趋势总结,对中国未来发展载人航天运载器和先进推进技术的主要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美国无人驾驶的主要运载火箭中,其有效载荷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S形增长曲线。此结果可用于推断每种运载火箭系列达到其预计有效鼓荷极限的程度.这一外推理论正在研究。此研究使用一种常见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其它几种可能用于新型的成熟运载火箭上的先进指标,以及搜集的一些有关旧型号运载火箭的参考数据。研究发现,以美国运载火箭为例,它们通常接近“投资效益越来越少的状态”。也就是说,对美国这些运载火箭,若希望有效载荷增加较大,随着研究项目的开展与研制费用的增加,设计时应采用大改方案,而放弃不停的改来改去的小改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因素,然后按国别分别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和原苏联近期和未来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概况。  相似文献   

6.
德尔它运载火箭是1959年美国航宁局决定在雷神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四种改型运载火箭,并且将发展的合同承包给了麦道集团公司下属的空间系统公司。德尔它从1960年8月12日首次成功发射以来,至今已进行了200多次发射,已成功地将80多颗通信卫星、65颗导航卫星、40多颗气象卫星、5颗地球观测卫星,以及太阳峰年探测卫星、国际紫外探测器、红外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电气系统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主要负责实现飞行过程及地面测试过程中的导航制导控制、参数测量、遥测遥控、供配电管理以及故障诊断功能,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总结梳理国外运载火箭电气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后续运载火箭的发展需求和技术特点,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技术发展方向,从综合电子技术、轻质化技术、多电火箭技术、智能化技术、便捷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后续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尔它2运载火箭是目前美国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本文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德尔它2火箭在美国航天运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它的运载能力、适用性、目前应用情况、发射卫星的种类、重量、入轨参数和成功率,并对其市场前景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阿瑞斯1运载火箭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下研发的载人运载火箭,为两级小型载人火箭,第一级为五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器,第二级为低温上面级,采用J-2X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印度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SLV、增强型SLV和极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用的固体发动机情况。  相似文献   

11.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款固液捆绑运载火箭,相比固体捆绑运载火箭,其总体优化设计、力热环境预示、联合摇摆控制、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推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后续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在火箭系统设计、成本管控及数字化应用方面,进行了技术及管理流程的创新。本文对火箭研制历程、技术特点、流程创新和数字化应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暴一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和正在研制的长征一号D、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A等九种运载火箭的概述,介绍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光波 《中国航天》2006,(5):10-11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人牛怪”(我国台湾译作“美乐达”)运载火箭4月15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台美合作的6颗“福尔摩沙卫星”3卫星.  相似文献   

14.
垂直着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对动力技术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载火箭采用垂直着陆方式实现重复使用的需求对火箭各分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动力系统面临的挑战最大。垂直着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要求发动机提供正常的上升段推力外,还需提供运载火箭子级垂直着陆回收过程中的平稳减速力和稳健控制力,因而要求发动机具备可重复使用、大范围推力调节、二次起动、适应回收环境等多种能力,并具备较低成本。本文介绍了美国SpaceX公司开展FALCON 9系列运载火箭一子级垂直着陆回收技术研究和相关飞行试验的最新进展,研究并提出了垂直着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对动力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概述“德尔它”Ⅱ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商用载荷的情况.“德尔它”系列火箭的特点是可靠性很高.航天飞机的失事,使美国重新考虑起用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德尔它”Ⅱ便能满足90年代卫星商业市场的需求,经过不断改进,它最终能将1450—1800kg的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详细介绍“德尔它”Ⅱ的性能与各级的结构特点,及火箭目前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16.
RD-170,一种不同的运载火箭推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运载火箭推进技术方面各自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集中发展低性能的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技术问题少,易于研制;而前苏联则采用富氧涡轮驱动气体的高性能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RD-170吸取了前苏联三十多年进行分级燃烧循环的研制经验。本文将简要介绍从 RD-253(1965年首次使用的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到 RD-170高压涡轮泵燃烧室设计方面的发展。文中还将介绍 RD-170的工作特性,可操作性及在制造,试验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此外,还要介绍健康诊断监控和寿命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运载火箭技术不断发展,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动力装置,以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运载成本、增加可靠性和任务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俄罗斯新型安加拉系列火箭的研制情况,对其研制的总体思路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在运载火箭总体和控制系统方面的研制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乌克兰虽已制定了自己的航天工业发展计划,但近几年内还形不成较完整的体系,需要依靠与俄罗斯的合作。简要介绍“天顶号”和“旋风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火箭飞行所需的动力。苏联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发动机。本文介绍了苏联各种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情况,其中包括最近才透露的N-1登月运载火箭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用于航天飞行已有近30年历史。30年来美国航天发射的历史记录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可靠性相当于或优于液体发动机,研制成本和使用成本则低于液体发功机,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当前美国政府正组织航天界积极探索进一步降低运载火箭的成本和提高其可靠性,要实现这一目标,无论对固体技术还是液体技术来说均需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但采用固体系统,技术上易于实现,所需投资较低。固体火箭在下一代先进的运载系统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