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具有系统体积庞大、构型复杂、接口众多、载荷种类不确定等特点。因此,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对空间站的设计和工艺验证非常重要。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各舱段的系统级力学试验、热试验以及组件环境试验情况,以期为我国空间站的地面试验系统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星箭力学环境分析与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半个世纪以来,宇航科技工作者对卫星发射力学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带动了相关基础理论、预示方法、分析工具、试验技术和试验设备的不断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对航天器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星箭力学环境分析与试验技术研究的迫切性日益凸出。本文重点针对星箭力学环境分析与试验技术所涉及的航天器力学环境预示、航天器力学环境试验和星箭力学环境匹配优化等三方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评述;指出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内在联系:预示分析决定着试验的方法和条件,力学试验又反过来验证预示分析的准确性,力学环境预示分析和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星箭力学环境匹配优化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最后,根据航天工程的需要,提出了今后在星箭力学环境分析与试验技术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器的研制与火箭的发展密切相关,航天器力学试验也是借鉴了火箭研制中力学试验的经验。振动试验至今仍沿用了x、y、z 3个方向分别进行振动试验的方法;1997年ESTEC建立了HYDRA 6自由度振动试验系统,开始了以x向为主的6自由度振动试验的新方法,这对我国航天器振动试验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萤火一号(YH-1)、福布斯-土壤火卫一(FGSC)火星探测器组合体进行的联合汽车运输振动试验,联合航空运输降落冲击振动试验,联合发射振动试验和分离试验等联合力学试验的目的、方法、条件和结果.结果表明:YH-1火星探测器在探测器组合体的联合试验中近乎作刚体运动,组合体一阶横向频率约15 Hz,一阶纵向频率约30 Hz.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传统航天器,月球探测器所经历的某些力学环境具有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环境模拟试验。文章分析了月球探测器力学环境在不同飞行阶段中的特点,对比较特殊的着陆冲击环境和颠簸振动环境分别开展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制定方法。对于着陆冲击环境,采用以加速度试验条件、正弦振动试验条件、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和冲击试验条件分频段等效包络的方法制定试验条件;对于颠簸振动环境,采用道路模拟试验台模拟颠簸能量的方法制定试验条件。所提出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并通过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际飞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小卫星随机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小卫星的结构特点,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比分析了随机振动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特点及环境试验的效果。根据典型小卫星分舱段两种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出随机振动试验比噪声试验更适合于小卫星的结论,为制定小卫星力学环境试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3t 重的力学环境振动试验,描述了振动试验设计的方法,提出了根据试验件根部钛管的应变和钛管截面处弯矩的共振放大因子来确定力矩控制的准则,介绍了为克服振动台推力不足而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了试验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8.
月面软着陆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实现在月球表面的安全着陆,其经历的主要过程包括发射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段、着陆段和月面工作段。软着陆探测器面临的月球环境比近地轨道卫星复杂得多。为提高软着陆探测器系统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软着陆探测器的设计合理性。文章分析了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在各飞行过程中面临的力学环境,分析了力学环境对探测器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提出软着陆探测器需完成的地面力学试验项目,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法,并给出确定试验量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动力吸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环境试验是考验航天器中各分机力学品质的重要试验,分机适应力学环境的能力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目前分机的力学环境条件往往是在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后,以分机安装处界面的加速度包络曲线给出的。然而一般来说,分机振动试验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与分机实际工作状态的边界条件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就是在振动试验过程中分机通过试验转接托架与振动台面相连,实际工作状态是分机安装在安装件(卫星各舱板)上。由于试验转接托架与安装件的动力学特性不一样,根据多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动力吸振原理,可以推出试验状态分机在固有频率处存在过试验现象。为了减少过试验对分机带来的危害,新的试验方法研究(加速度响应限幅控制、阻抗特性模拟法、限力技术等)已成为国内外航天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文章详细阐述了振动试验中动力吸振的机理及过试验产生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文章点评的对象是一个执行宇宙粒子物质观测任务的高分辨率、长寿命、高可靠光学部组件。点评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大面积望远镜"地面振动试验,包括对试验任务的提出、试验的具体实施以及试验后的设计评审、合格标准、技术规范等等地面力学环境试验要素进行一一介绍与评述,以供业内人士参考或商榷。  相似文献   

11.
论航天器的综合环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在航天器研制中综合环境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单介绍了航天器研制中的各种综合环境试验,对如何设计和应用综合环境试验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部件真空检漏试验管理系统是航天器件特殊环境试验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航天器部件真空检漏试验管理的需求,结合软件设计开发流程规范,对试验技术流程进行了分析,设计出系统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系统总体框架分为数据资源层、业务逻辑层和客户层;功能模块分为试验任务管理模块、个人任务管理模块、试验数据管理模块、试验归档管理模块、试验资源管理模块、基础配置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该试验管理系统将使航天器部件真空检漏试验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对航天器环境试验有效性所作的研究分析工作。目的是要说明环境试验对保证航天器可靠性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对环境试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些工作也表明在提高环境试验的有效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提高环境试验的有效性,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节省研制费用,因而也就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对如何提高航天器环境试验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的环境试验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航天器研制各阶段中环境试验的应用和环境试验类型,指出了环境试验在保证航天器可靠性中的重要作用.并简单讨论了试验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21世纪航天器环境试验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卫星推进系统每个检漏阶段均需要充入气体进行检漏,充气过程是推进系统内部多余物控制的重点。文章梳理了卫星推进系统检漏充气过程多余物控制的要素,通过大量基础试验得到了详细的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多余物控制的各个环节,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多余物控制方法。该研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推进系统的多余物控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超声进行航天器舱体及管道系统检漏是一种可快速定位漏点的无损检测方法,从试验方法及信号处理上可以有效提高各种工况下的检漏灵敏度。文章对非接触超声检漏提高有效湍流强度增强超声信号和接触超声检漏改变信号带通频率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两种方法均能增强有效信号强度,提高检漏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微振动信号的地面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从现阶段航天器故障诊断的测试需求出发,分析了航天器常见微振动信号的来源和特征,阐述了航天器微振动信号的地面测试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校验。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型号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航天材料紫外辐射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空间紫外辐射环境可造成航天器材料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或力学性能退化甚至失效。在地面模拟试验过程中较难真实模拟空间紫外辐射环境,因此,通常采用基于效应等效原理的加速模拟试验方法。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紫外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和标准现状进行梳理,进而从紫外曝辐量的计算方法、紫外波长的选择、模拟光源选用、温度选择与控制以及总曝辐量和加速因子的选择等角度对紫外辐射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应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文章介绍了20世纪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特别就试验技术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文章指出,试验工作对解决实际的问题仍然是主要的和基础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碰撞试验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对接机构缓冲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航天器所受冲击的大小,因此对缓冲机构的性能进行测试/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赫兹弹簧阻尼理论为依据,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质量、速度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加速度的频率特性;确定了碰撞试验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