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 我国可接收的气象卫星资料评估分析□□未来 10年正是气象卫星更新换代的时刻 ,我国可以接收的气象卫星资料是十分丰富的 ,可以接收到 4个国家的业务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 3个国家的业务静止气象卫星资料。除了业务气象卫星资料外 ,科研实验气象卫星资料 ,如“地球观测系统” (EOS)等的资料也可以接收到。我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不仅承担我国“风云”气象卫星 (FY)资料的接收和处理 ,而且还要承担国外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和处理。因此 ,国家级卫星气象中心应能接收所有我们能接收到的气象卫星资料 ,以拥有完整的、不同的气象卫星资料。…  相似文献   

2.
1 我国实时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类□□目前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数据的国外遥感卫星有6类8颗,我国遥感卫星有4类4颗,共计6类12颗,其中气象卫星5颗,陆地卫星4颗,海洋卫星3颗,如表1所列。表1 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 类在轨卫星后继卫星国家时间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类雷达卫星类1)极轨卫星类静止卫星类水色卫星类环境卫星类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7斯波特-4资源-1雷达卫星-1诺阿-14诺阿-15风云-1CGMS-5风云-2A“海星”海洋-1欧洲遥感卫星-13)欧洲遥感卫星-2地球观测系统-AM2斯波特-5A斯波特-5B雷…  相似文献   

3.
NASA称2011年10月底发射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准备项目”(NPP)极轨气象卫星上的一台关键遥感仪器受到污染,性能将降低,卫星投入使用时间也将推迟到3月初。  相似文献   

4.
天兵 《国际太空》2006,(12):25-27
□□2006年11月4日,美国用德尔他-4M火箭从太空发射场-6(SLC-6)发射了国防气象卫星-F17(DMSP-F17).该卫星是美国第2颗第7代"国防气象卫星",即Block 5D-3,价值3.7亿美元,由洛马公司制造,属于极轨气象卫星.它装有先进的遥感器,能拍摄到伊拉克地区气象方面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测量云、风、土壤湿度、冰雪覆盖、火灾、尖暴等.在主要的战区有6个数据接收终端,能把所获信息直接传给地面指挥官.  相似文献   

5.
1 引言□□自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1颗气象卫星以来,气象卫星有了长足的发展。卫星轨道从低轨(极地轨道)发展到高轨(地球静止轨道),发射卫星的国家或组织除美国、欧空局、俄罗斯和日本外还有印度和中国。与此同时,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分发和存档管理,特别是应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60年代以来,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其主要原因有2个:1个是大型计算机和数值预报的采用;另1个是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气象卫星资料除了在天气预报中起重要作用外,还在环境监测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的监测,例如林火、洪涝和雪灾等监测中起…  相似文献   

6.
刘佳 《国际太空》2015,(2):56-62
<正>2014年,国外共计发射了100颗遥感卫星,其中,军用遥感卫星9颗,民商用遥感卫星91颗,而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量达到8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仅3颗,光学卫星数量占明显优势,质量小于100kg的卫星78颗,环境观测和气象卫星共11颗。2014年,世界遥感卫星技术迅速发展,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印度的卫星都具备拍摄亚米级全色分辨率的能力;美、欧、日具备优于2m多光谱分辨能力。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方面,美国独占鳌头,其民用卫星能力  相似文献   

7.
1 在气象卫星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气象卫星领域 ,欧洲认为 :1气候研究与观测具有世界性 ,应该充分开展国际合作 ,形成全球观测网络 ,造福人类 ;2无论是静止轨道卫星还是极轨卫星都无法单独同时满足对覆盖区域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要求。因此 ,欧洲采用两种发展策略 ,第一是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卫星合作 ,配合形成全球气象服务网 ;其二是同时发展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 ,以建成完善的气象卫星系统。1 .1 美、俄、欧、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已实现全球组网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研究卫星组网的计划 ,现已由美、俄、欧…  相似文献   

8.
日本丸红公司最近开始出售“遥感多重解析系统”(通称 MARSS)。该系统操作简单,价格较低,具有下述功能:①接收并能解析气象卫星“向日葵”的信号;②接收并解析海洋气象卫星“诺阿”的信号;③接收并解析气象传真广播;④解析“陆地卫星”信号。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一个系统具有四功能的装置,它由接收天线、室外独立接收机、数据处理装置等构成。可接收“向日葵”卫星的  相似文献   

9.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概要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象处理的技术已经问世,图象处理被广泛地用在遥感、医疗、工业等方面。在遥感技术方面,1976年美国发射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1”(陆地卫星-1)之后,使人们对地球表面的动人景色和卫星图象数据的利用研究引起了重视。后来,到发射“LANDSAT-5”时,开始用新的遥感器“TM”进行观测,收到了更精确的地球表面的图象数据,也可以接收气象卫星“NOAA”(诺阿)的图象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包括光学和微波探测两种类型的卫星,将呈现多颗卫星同时在轨的状态.测距、轨道确定和预报(称为测定轨)是卫星图像导航、姿态机动和轨道管理的支撑系统,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针对地面测距定轨系统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局限性,以及静止气象卫星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定轨的精度和时效性问题,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北斗导航系统(BD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它们组合的连续可同时接收的卫星数量、定位精度等参数.分析表明,GNSS测定轨满足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现正研制名叫“气象业务卫星”(Metop)的极轨气象卫星。该卫星过赤道时间将与美国协调,共同组成全球观测系统,双方互通业务探测仪器。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和欧洲空间局于1998年决定发展Metop极轨气象卫星系列,与美国“诺阿”(NOAA)气象卫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有两颗极轨气象卫星(NOAA-9和NOAA-10)在运行着,下一颗极轨气象卫星NOAA-H(成功后即为NOAA-11)计划在1987年12月发射,至90年代中期,美国打算发射发射七颗极轨气象卫星,其时间间隔为12-18个月。美国航宇局、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和欧空局正着手空间平台计划,这个平台和地面处理系统称为地球观测系统(EOS)。在90年代中期将用航天飞机发射两个永久性平台到极地轨道上,可携带许多不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风云三号(FY-3)三个批次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的研制历程,取得的技术突破与研制进展,涵盖关键技术实现以及关键技术指标的设计与测试评估,微波湿度计在数值天气预报、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与监测等方面的科学应用,阐述了星载被动微波大气探测技术的提升。分析微波大气探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展望了极轨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在气象参数探测能力、探测精度、时空分辨率、应用效能等方面的潜力。对标世界气象组织(WMO)2040年愿景规划,针对中国风云五号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提出了具有跨代表征的高性能新体制微波大气综合探测系统——高光谱微波大气探测仪,简要陈述了在轨定量化提升的技术途径与应用前景,为风云五号气象卫星微波大气探测载荷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0月19日,俄罗斯联盟2.1A/弗雷盖特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欧洲的“气象业务”(METOP)A极轨气象卫星。METOP-A是欧洲首颗极轨气象卫星,被称之为迄今最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卫星由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欧空局和欧洲气象卫星中心负责运行。  相似文献   

16.
覆盖我国的气象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象卫星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此后的30余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卫星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获取大量有关地球及其大气的物理和生态参数,使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从深度到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是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开始接收、处理和应用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同时,亦在积极地研制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自行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A和1B(FY-1A和1B),它们的后续星(FY…  相似文献   

17.
夏光 《国际太空》2008,(1):7-11
1引言□□为了增强和拓展航天业务,印度航天局(DOS)正在继续探索、发展新的航天技术和系统。目前,印度主要拥有2个正在运行的卫星系统,即用于提供通信、电视广播和气象业务的“印度卫星”(IN-SAT)和用于环境监测、管理的“印度遥感卫星”(IRS)。印度还拥有2个正在运营的运载火箭系统,分别是主要用于发射遥感卫星到极轨道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主要用于发射通信和气象卫星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2航天运输系统2.1PSLV火箭技术性能提高2007年1月10日,印度PSLV-C7火箭执行了PSLV火箭…  相似文献   

18.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06,(10):26-27
气象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气象卫星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对减灾、环保等许多方面也很有帮助。中国人多地广,灾多灾重,因此研制气象卫星意义重大。洞察全球天象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研制气象卫星。1988年9月7日,首次成功发射了中国第1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相似文献   

19.
1气象卫星□□俄罗斯首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ME/Elektro)于1994年10月发射入轨。在这之前俄罗期从1969年开始一直依靠其“流星”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提供数据。俄罗斯的静止气象卫星定点于76°E,卫星重25t,三轴稳定,设计寿命2年3年。...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7日上午11时27分22秒,于11月5日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应用卫星风云三号02星经过卫星姿态稳定度等调整,在绕行地球33圈后,打开了星上第一个遥感仪器——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成功进行了对地观测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