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在TA15薄板材料标准试件的疲劳试验结果和轧制板材试件成组疲劳试验结果处理的基础上,通过TA15薄板氩弧焊、磨削对接焊缝试件的疲劳试验,采用当量应力集中系数法,确定了中值当量应力集中系数和安全当量应力集中系数,建立了该TA15薄板焊接件的S-N、p-S-N曲线,最后给出分析结论与工程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腐蚀环境下材料的疲劳缺口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当量加速环境谱对LY12CZ铝合金材料进行了不同年限的加速腐蚀试验,并对腐蚀后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不同腐蚀年限下试件的疲劳缺口系数Kf和DFR值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其随腐蚀年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凌超  郑修麟 《航空学报》1990,11(6):311-312
<正> 试验选用厚度为2mm的板材,试件沿板材的纵向切取,加工成中心切口型试件,试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_t=2.82。疲劳试验前,先对试件施加一次大的拉伸超载,随后卸  相似文献   

4.
含沟槽轴对称杆疲劳寿命的损伤力学闭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曌宇  孟宪红  张行 《航空学报》2007,28(3):579-581
 首先建立了工程中常见的含环形沟槽轴对称杆的一个损伤力学守恒积分。利用此积分的守恒性与小范围损伤的条件,证明了在应力集中点有损伤时之应变比能等于无损伤时之应变比能。然后根据以损伤驱动力表示的损伤演化方程,通过分离变量积分获得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闭合解。根据以上分析与结论,利用一种应力集中系数为K-T1试件的实验中值S-N曲线及相应数据确定了一种材料的疲劳演化参数,从而推出同样材料的其他应力集中系数为K-T2试件的中值S-N曲线。该项研究的应用可以大大地节约疲劳试验的机时与费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适用于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的通用寿命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应变分布对寿命的影响函数分析,导出了一种适用于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的通用寿命模型。通过应变分布影响系数把应变疲劳与应力疲劳联系起来。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构件从应力疲劳到应变疲劳的各类疲劳寿命预测,还可用于构件的疲劳试验模拟件设计。文中列举了各种典型材料的典型应力集中试件的算例。   相似文献   

6.
用GH33A钢制成圆柱形棒、鼓形平板和带中心孔平板3种试件进行拉-拉低循环试验。试验测定的疲劳寿命与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的寿命结果符合较好。随着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加,试验寿命与预测寿命之比有所增大。实验中,一次超载造成较大的寿命降低。由于较厚板缺口处存在双向应力-应变状态,较厚试件的疲劳寿命比较薄平板的寿命长。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焊接件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单元法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航空发动机中常用钛合金焊接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得到了焊接接头的等效应力场和应变场,并确定出试件等效应力集中系数Kf,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光滑焊接试件估算疲劳寿命,并采用成组试验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强化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激光熔覆应力集中区研究的概况。在材料和激光参数优选的基础上,对钢试件进行熔覆处理,并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激光熔覆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处理在优选参数条件下,能显著地提高钢试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王向明  章怡宁 《航空学报》2000,21(2):164-166
全尺寸钛合金第 58框疲劳试验系大规模复杂试验,需要简单模拟试件的预备试验来发现全尺寸疲劳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全尺寸框向模拟试件简化过程中,遇到复合载荷工况,而这种复合载荷不适合在疲劳机上进行加速试验。提出了一种满足疲劳寿命等效要求的当量载荷处理方法,并得到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高温合金焊接接头应力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空喷气发动机机匣上安装座的焊接结构, 建立了对接焊、错位对接焊、不等厚对接焊、新材料对接焊等4种焊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应力分析, 得到了4种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系数;用“成组对比实验方法”进行了上述4种焊接结构的应力疲劳试验验证, 预测了它们的寿命区间.疲劳试件的扫描电镜(SEM)断口分析表明, 应力集中区域的焊接缺陷是影响疲劳寿命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面向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进行预测,并与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很高,与试验数据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验证了BP神经网络预测空气动力系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军用飞机结构日历寿命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分析了军用飞机日历寿命早于飞行小时寿命先到的原因,指出了现役飞机结构延长日历寿命过程中应该加强结构综合损伤变量选取、服役结构疲劳品质变化规律、材料-环境-时间与损伤度数据库、老龄飞机腐蚀损伤演化规律、防腐体系有效性的加速腐蚀试验及失效分析方法、飞机结构腐蚀损伤检测技术、腐蚀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对老龄飞机维护和检查时应考虑退化因素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波变换不能有效地表示图像纹理和轮廓的缺陷,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Contourlet变换,得到能量集中分布的变换系数,再对变换后的系数应用Bayes-Shrink去噪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并分别比较了运用硬阈值方法和软阈值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SNR)效果和去噪质量上都优于小波变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传统飞机设计和研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益设计与敏捷管理的观点。首先对精益设计与敏捷管理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概述;然后从飞机研制中的物理设计和试验,系统、软件设计和试验,多学科优化设计,产品数据管理,协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飞机精益设计的主要手段;从战略、组织、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敏捷管理的主要做法;最后以研究所为例,概要阐述了精益设计与敏捷管理的应用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起落架是飞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机的主要承力构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性能、着陆性能和安全。首次翻修寿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参数,而飞机起落架车架是决定起落架翻修寿命的关键构件。本文应用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原理,研究在循环载荷条件下某起落架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并对其裂纹形成寿命和出现裂纹后的剩余强度进行了估算,进而从疲劳断裂方面提出了延长该主起落架首次翻修寿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涡轮机匣壁面换热特性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涡轮机匣的换热特性,采用分段计算技术,各段连接为耦合连接,对某型涡轮机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减小了计算复杂结构的难度,详细分析了机匣流动区域的流动特性和壁面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孔出流对壁面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导致冲击区壁面换热系数很大;腔内气流流动情况复杂,具有复杂的漩涡结构;气流涡作用于壁面,增强壁面局部换热,换热系数增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定性地反映了机匣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7.
CCAR25部R4的修订,对起落架的试验验证条款进行了重要修改,对起落架的适航审定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CCAR25部适航条款第四次更改的背景和原因,并对起落架落震试验条款的更改及其对验证方法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了更改对起落架的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C919飞机增升装置工程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C919飞机增升装置设计团队关于CFD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和试验研究的部分工作进展情况:初步搭建了增升装置气动计算软件平台,编写了三维几何成形程序和两套前置处理程序,提高了增升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开展了等弦长带后掠半模(SCCH)和C919飞机增升装置构型半模(LSSS)低速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C919飞机增升装置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H_2O组分对氢燃料超音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在试验工质中伴随产生相当数量的燃烧产物污染组分,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燃烧加热器主要产生的H2O污染组分,采用纯净空气来流与H2O污染空气来流的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H2O组分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试验结果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大变形状态机翼振动试验与气动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结构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对于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作了计算和试验研究,设计了一个试验,用于体现大展弦比平板机翼结构大变形对于动力学特性的改变。并计算分析了这种大变形对于该机翼气动弹性颤振特性的影响,并参考了一个双梁骨架结构机翼的计算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几何非线性因素对于这两种机翼结构的影响体现在:第一,使得固有模态中的扭转模态频率大幅降低;第二,使得颤振特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