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油/空气小尺寸脉冲爆震发动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玥  唐豪  李建中  王家骅 《航空学报》2009,30(11):2015-2022
 为探索微小尺寸脉冲爆震发动机(SPDE)推进系统可行性,进行了气动阀设计,改善燃油雾化、掺混、点火性能和强化燃烧等SPDE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台内径为29 mm,总长度为1 175 mm的气动阀式SPDE样机,采用航空煤油为燃料和地面冲压进气,并在该样机上进行了低点火能量的多循环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PDE能够在20~40 Hz频率下多循环地稳定工作,平均峰值压力均高于145 MPa;随着频率的增加,爆震室内平均压力峰值和爆震波平均速度都有一定的降低趋势;研究结果为有限空间和时间内的燃油雾化、蒸发和掺混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对研制工程应用的SPD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脉冲爆震发动机多循环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华  严传俊  熊姹  李强 《推进技术》2007,28(3):296-301
针对脉冲爆震发动机零维性能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了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RE)多循环工作过程的一维非稳态仿真性能模型,仿真模型能够捕获PDRE的非定常的工作特征,可研究各种调节参数对PDRE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直管PDRE和带收敛扩张喷管PDRE在多循环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分布及其性能参数,可以看到,由于循环过程之间的耦合性,使得多循环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内部流场与单循环PDE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同样进气条件下,PDRE要比常规火箭发动机有优势,对其工作频率和隔离气体使用量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航空煤油/氧气为推进剂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PDRE)试验模型,进行了有关两相爆震起爆、稳定可控工作、爆燃向爆震转变机理、PDRE可爆范围、加与不加尾喷管时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PDRE模型能实现稳定、可控、高频工作,性能接近理论值。各种尾喷管均具有性能增益,其中以收敛喷管增益最大,达18%。  相似文献   

4.
姚奎光  范玮  严宇  张勇健 《推进技术》2014,35(3):428-432
为了使液态燃料在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爆震室内形成雾化均匀的小液滴,并且与气态氧化剂掺混后形成空间分布均匀的混合气,设计了适用于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气液同轴剪切式喷注器。实验研究了三种喷注器结构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同轴剪切式喷注器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在20Hz能够产生稳定、连续和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实验中发现,在同时满足雾化良好以及爆震室填充均匀的条件下,喷注器的出气口存在一个最佳面积,实验研究中喷注器出气口的最佳直径在12mm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PDRE)的性能参数,采用液态煤油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压缩氮气为隔离气体,进行了一系列多循环爆震实验。使用孔板流量计测量煤油流量,使用集气法测量氧气流量,使用动态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爆震室轴向的沿程压力,使用火焰温度及水蒸气浓度红外光谱测量仪测量爆震管出口平面的尾焰温度,使用动态压电式推力传感器测量PDRE所产生的瞬时推力。实验获得PDRE不同频率下的平均推力和比冲。实验结果表明:爆震压力和温度随着工作频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填充系数对于PDRE比冲大小有着显著影响。采用爆震室部分填充的策略,可以显著地提高发动机比冲。  相似文献   

6.
利用准1维模型对带喷管和不带喷管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PDRE)模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喷管构型对单次爆震过程流动以及排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收敛扩张喷管和收敛喷管PDRE的内部流场比不带喷管和带扩张喷管PDRE的更为复杂。在爆震管完全填充的条件下,各种构型的喷管都能使PDRE性能增益,而收敛喷管使PDRE性能增益最大。但是,带收敛喷管PDRE的比冲仍远低于热力循环理论值,因而优化喷管设计具有进一步提高比冲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引射模态的起爆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佳  范玮  高瞻  熊姹 《推进技术》2013,34(8):1147-1152
为实现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PDRE)引射模态下主爆震室的起爆,采用航空煤油和氧气作为推进剂,设计了PDRE引射模态的模型机,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主爆震室中爆震波的压力和速度.在主爆震室中成功实现了5 ~8Hz稳定连续的爆震,爆震波的峰值压力能够达到3MPa,爆震波以1600~ 2000m/s左右的速度在主爆震室中传播.实验结果表明:PDRE引射模态下主爆震室的DDT距离,远低于常规高能电喷起爆下的两相PDRE的DDT距离;高频PDRE引射模态下主爆震室的起爆难度加大;加长主爆震室、末端增加收敛段可以提高引射模态的爆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脉冲爆震发动机管壁废热加温燃油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内径为110mm的大管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上,以煤油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进行了脉冲爆震发动机不同爆震频率的管壁换热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利用管壁废热加温燃油可以提高燃油的温度,改善爆震性能并缩短爆燃到爆震的转捩(DDT)距离,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管壁温度.当发动机工作在20Hz时,管壁温度最大可以降低94℃.   相似文献   

9.
严宇  范玮  王可  穆杨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1):2510-2514
为了改善采用液态燃料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的雾化以及燃料混合物的掺混状况,采用了一种中心锥体结构.该结构发动机不采用Shchelkin螺旋增爆装置,而采用中心锥体结构、二级供应方式.采用航空煤油为燃料、压缩氧气为氧化剂、压缩氮气为隔离气体,在该结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上获得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并且能够在多循环条件下稳定工作.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大大缩短DDT(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距离,在实验条件下爆燃向爆震转变距离约为管径的5倍.较之同一管径采用Shchelkin螺旋增爆装置的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该结构发动机的爆燃向爆震转变距离缩短了57.5%.   相似文献   

10.
张开晨  李建中  金武  袁丽  李夏飞 《推进技术》2019,40(9):2067-2074
为了解决液态燃料旋转爆震发动机点火起爆困难和结构紧凑等问题,进行了以液态航空煤油为燃料的预爆器设计,包括离心/预膜复合燃油雾化喷嘴、点火/传焰凹腔、三枝管预爆室等结构。以液态航空煤油/氧气为工作介质,进行了离心/预膜复合燃油雾化喷嘴雾化特性和预爆器爆震燃烧特性试验研究,获得了离心/预膜复合燃油雾化喷嘴雾化粒径变化规律,以及预爆器内爆震波压力、传播速度等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离心/预膜复合燃油雾化喷嘴的雾化效果随气流流量和油压增加而改善,预爆器接近出口位置(PCB5处)爆震波峰值压力可超过3.80MPa,爆震波传播速度可达1800m/s;随着当量比增加,预爆器内过驱爆震位置提前,有利于缩短预爆器的长度。  相似文献   

11.
新型凹入式螺旋结构增爆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简称PDREs)系统为实验平台,以液态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以压缩氧气作为氧化剂,以压缩氮气作为隔离气,分别对安装三种不同截面形式(半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凹入式螺旋结构增爆器以及作为基准的Shchelkin螺旋结构增爆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截面的凹入式增爆器均能有效强化爆燃向爆震转变(DDT)过程,在长径比为12.17的增爆器中均获得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实现了成功起爆。在流阻损失方面,半圆形凹入式螺旋结构表现出了最好的性能,其推力比Shchelkin螺旋的基准推力高出12个百分点。在多次实验过程中发现,凹入式螺旋结构比Shchelkin螺旋结构更不易烧蚀,工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在亚音速高温气流实验装置中,使用拍摄OH自发光辐射的方法研究了蒸发式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特性,分析了来流马赫数和余气系数对蒸发式火焰稳定器后反应流场的影响。通过对比火焰稳定模式,气流速度较低时火焰稳定性主要靠稳定器尾迹区中涡的生成和脱落控制,而气流速度较高时稳定器侧壁内缘出现的小反应区也是火焰稳定的重要因素。喷嘴的喷射条件对稳定器后的反应流场有重要影响,在油气比较高时,气流速度较低,出现回火,火焰悬停距离较小。在同样的气流速度下,降低余气系数,稳定器后的火焰形状发生本质变化,两个强烈反应区消失,反应区的边界变模糊。  相似文献   

13.
飞机机体气动噪声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发动机噪声的不断降低,机体气动噪声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特别是飞机在进场着陆状态下,增升装置、起落架等已成为最重要的噪声源。长期以来,国外在飞机气动噪声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气动噪声计算方法的日趋成熟,数值计算正在成为飞机气动噪声计算的主要工具,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针对这种现状试图从气动噪声的基本理论出发,对飞机气动噪声计算方法和已有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大飞机研制的噪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脉冲爆震发动机内部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测量爆震波温度和某组分浓度十分困难。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在爆震温度场测量方面的技术发展,特别是应用激光诊断技术测量爆震波的温度和某些组分浓度。总结了国内外应用光学诊断技术测得的爆震波火焰温度,结果发现:对气体燃料/氧气而言,在化学恰当比下一般其爆震波温度大约为3900K,与CJ理论值非常接近;然而对液态燃料JP-10而言,当氧化剂为氧气时,爆震波温度为2500K;当氧化剂为空气时,爆震波温度仅仅约为1500K。  相似文献   

15.
现役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确定和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现役航空发动机定延寿工作中常用的使用寿命确定和控制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只有根据航空发动机技术特点,综合地运用相关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既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又保障发动机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H_2O组分对氢燃料超音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在试验工质中伴随产生相当数量的燃烧产物污染组分,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燃烧加热器主要产生的H2O污染组分,采用纯净空气来流与H2O污染空气来流的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H2O组分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试验结果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民用飞机低污染燃烧室的技术成熟度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民用飞机低污染燃烧室的特点,讨论了其技术成熟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Seale,TRL)划分和研发的技术路线。对低污染燃烧室的研发,技术成熟程度是基本的规划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客观的方法,来评定所研发的低污染燃烧室技术是适合于远期目标(TRL3),还是适合于中期目标(TRL6);也可以用于确定哪一个研发的技术方案可以尽快地应用于实际型号(TRL9)。此外,低污染燃烧室技术成熟程度的划分,实际上是系统地阐明低污染燃烧室技术研发的技术道路,说明要通过哪些试验来验证达到各种技术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先分析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及单旋翼直升机的不足,对其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一种能平衡内燃机运动部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并能实现动力传动一体化设计的直升机动力机构方案;在分析机构方案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得出本机构方案确实能实现平衡振动及动力传动一体化设计的结论;再结合直升机动力需求,对动力输出方式进行了设计;最后,本机构方案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动力机构在直升机等装备上的应用方案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整体多级转子盘深内腔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航空工程进展》2010,1(2):201-204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和可靠性,目前大型航空发动机的风扇盘和压气机盘大多采用整体多级盘结构,整体锻件多级转子盘便是其中的一类。该盘重量轻、性能好,但其深内腔加工是一大技术难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深内腔加工方法和加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整体锻件机械加工整体多级转子,该转子不仅可以达到发动机结构减化和减重的目的,还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加工,从而使我们免受诸如线性磨擦焊加工技术和设备等国外对我们在整体叶盘生产技术上的封锁和限制,为此,发动机整体多级转子盘深内腔加工技术应引起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相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某运输机简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效能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单独的发动机模型和不带动力装置的增升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动力增升效能分析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网格生成策略以及流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动力增升构型在带发动机喷流效应和通气短舱的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其增升效果显著、流场结果合理。表明本文所形成的计算方法与技术思路可靠的、有效的,方法对大型运输机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系统的设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