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雅 《今日民航》2011,(5):80-81
东方茶仪新高尚茶香生活火焰中的天目甘泉里的云心竹影下的茶经是因缘捻起了一叶茶香轮回合十的梵音道唱点破迷茫的眼眸低垂善茶琴引的高山流水坐隐采菊的悠然相对紫气东来茶仪天下好品牌是一种信任的力量,之于茶,更多一种雅洁的风骨。百年香倡导新高尚茶香生活品牌"东方茶仪",为好茶人度身设计私人茶席,在浮躁现实独辟私享空间。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航》2011,(4):86-87
不要以为轻松随意的茶席就摈弃了茶艺和技术。"随类赋形"对茶席具有关键意义。猜想,安敏的血液里流动的是茶。唯其如此,一个人才能对茶这般的敏感,才能最大可能地开放所有的感官,用心去体味茶的幽微和精深。茶席渊源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荼,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航》2011,(2):84-85
中国何时开始有茶,人人言殊,但中国是茶之源,无可争议。安敏觉得我泱泱大国作为茶文化的鼻祖,传播之事却还没有徒子徒孙们做得细致,这样不太好。安敏说茶是器物,通过茶艺这样的形式表现茶文化的精神;茶也是载体,借此传播各种文化;茶还是媒介,能让品者体味个中人生滋味。听安敏道茶,脑中突然就跳出苏轼说过的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表达的多到位。  相似文献   

4.
找茶儿去     
又是一年清明时,正是尝新茶的最好时机,是去"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品尝汤色明亮、滋味甘美的西湖龙井;还是去有"黄山情侣"之称的太平湖畔,品尝幽香扑鼻,醇厚爽口的太平猴魁;还是去云雾蒸腾的黄山,品尝"鱼叶金黄"、"色似象牙"的黄山毛峰?传说有许多茶农每年炒制新茶时,总会把新茶最顶级的那部分藏起来,只有遇到真正欣赏茶的有缘人时,才会拿出来与他分享。今年就让我们去寻找那些与我们有缘的新茶吧!  相似文献   

5.
茶如恩师     
《今日民航》2011,(3):88-89
茶是个载体,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进入一种状态,自在、喜悦、慈悲。对我来说就是,饮茶的过程让我逐渐明白"含与得"的关系这让我的生活变得从容自在起来。通过喝茶,品茶,通过跟茶人一起聊天,我渐渐打造出我想要并且喜欢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茶叶的极致修行O 2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一场喜马拉雅地壳运动.生成雄秀峨眉。一利,顶级名茶的极致修行,成就大师级完美好茶。。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论道《十二法贝lJ)}与其说是一种极致好茶、不如说是大师精心的杰作。严循《论道十二法则》、纯粹手工制作,完美的阳光、孵养十年的土壤……论道,对完美的追求超乎想象没有污染的峨眉生态圈,令论道茶叶蕴涵更多芳香物质与太阳完美的趴离.令论道茶叶充分沐浴适合阳光性格土,动静皆宜;气质上,从容自若甘1几寂寞—论道春茶一年只采一季其他三个…  相似文献   

7.
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在四川新津县古香古色的"泰华阁",目睹了徐公茶主徐金华及家人的"亲情茶事"表演.  相似文献   

8.
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也。"养壶"之所以曰"养",正是因其可"怡情养性"也。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9.
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的茶峒镇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就因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而声名远扬。与中国的其他地方相比,那个混乱年代里的茶峒人安宁自足的生活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依山靠水而居,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下运桐油、川盐和染色的五倍子,上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海味等。长途的贩运模式加集市贸易的经济结构,使这座占地仅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很自然地成为了近代湘西边界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0.
"品茶斗水"大赛的举办,应该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好茶用好水"观念的重视;而茶叶商与饮用水商共聚一堂,凭借他们各自产品的亲密合作、共显神通,也使品茶爱好者们了解了更多的好茶好水,进一步扩展其涉猎范围,并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消费层次。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航》2012,(5):36-37
2011年首次举办的北京春季茶博会,得到了众多茶企积极的响应,开茶界之先河,结束了北方茶市从未有春季茶博会的历史。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2012年北京茶博会)将于5月11日~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如约举行,各项工作都  相似文献   

12.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先生用上述白描式的文字开始了《边城》的书写。从此,一段关于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的传奇故事,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荡漾着。  相似文献   

13.
樊明亮  小浪 《西南航空》2012,(6):98-101
在古色古香的慧心道馆里我们聊了起来。那厚重的纯天然木头茶几上,放着精致的茶具,而邹慧心那洗茶、养茶、烫杯熟练的动作,内行一看就能领略其深厚的荼道功底。  相似文献   

14.
《西南航空》2003,(1):109-111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我也喜欢喝茶.最开始,对茶叶没有太多的讲究.常常是碰到什么就喝什么,茶泡了,也只晓得颜色好不好,喝到嘴里味儿对不对,其它的却说不上一二.  相似文献   

15.
红豆  薛雯雯 《今日民航》2009,(4):62-64,61
王树国: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3届哈工大硕士毕业生海南航空金鹏俱乐部贵宾会员碧露轩,冷生烟,这是王总最喜欢的茶楼,最喜欢的茶室。这里古朴,有点清冷,很有茶的气质,耐得住品。  相似文献   

16.
饮君子 陆尧     
王丹丹 《今日民航》2009,(12):42-45
陆尧深知创新是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事业的生命线,这些年,他做了很多补空白的事,茶诗、茶馆、茶庄、茶文化教育……很多茶事活动陆尧都是"第一人"。"我在茶的消费、服务经济方面能有自己的成果,取得一定成就,得益于社科院比较宽松的环境。"陆尧说:与第一为伍很光荣,要继续做下去,爱茶之路,一步一步,正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17.
"明前龙井绿,茶煎谷雨春。" 中国茶文化兴盛在唐朝,事实上在魏晋就已成为风尚,无人不茶。对于一个游走四方茶田的摄影师而言,少有初识便为之动情的地方。我钟情天姥山脉、沃洲湖畔那一片片、一座座依山傍水的碧绿茶田,是因为它是一个值得享受的好地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茶田绵延,我确信那里的茶园是洁净的。不仅成群结队的游人难以抵达,甚至害虫  相似文献   

18.
炒茶人     
九月 《今日民航》2013,(5):28-31
又是春茶飘香时节。作为茶的故乡,每到此时,茶在杭州总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为维护西湖龙井茶的独特品质和传统的手工炒茶技艺,"手工炒茶"保卫战也就此展开。炒茶工艺的繁琐辛苦,使得西湖龙井原产地的翁家山、梅家坞、满觉陇一带,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炒茶绝艺后继乏人的窘境。  相似文献   

19.
文雅 《今日民航》2011,(8):66-67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喝茶的人都知道,水与茶的关系总是相得益彰。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哲老子认为善利万物的水具有高尚的德行,这是对水的最高礼赞。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航》2009,(5):90-90
在位于京城南二、三环间的方庄芳星园二区里,有着这样一位"大隐"——热·公馆。这里的商务空间是有生命的,光怪陆离间露着独特的真性。热·公馆官府菜,作为宫廷官府菜的代表,选择明清王公贵族、督府官邸传世烹饪技艺及名菜,经顶级大厨精心改良和巧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