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TC4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方法的研究;制定了TC4钛合金胶接前表面制备工艺;讨论了酸洗和化学氧化溶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并对氧化溶液各组分含量和工艺条件等因素对TC4钛合金胶接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碱性阳极化处理方法对钛合金/环氧胶接接头耐久性的影响。通过SEM观察了钛合金氧化膜的结构形貌特征;借助xps分析了钛合金氧化膜的成分;并测试了接头的胶接强度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钢铁零件除旧漆层、旧封严层可用吹砂法或用强碱液清洗,而铝、镁合金的硬度较低,表面又都经化学氧化或阳极氧化,因此用吹砂法或强碱液清洗都不合适。我们仿效吹砂法制造了核桃皮除漆机,将粉碎的核桃皮在混合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再用4~6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把它们从钢管中用直射型喷枪吹出来。核桃皮粉碎成2~7毫米的颗粒,由于形状不同、并带有一定的尖角,当用喷枪吹到工件表而  相似文献   

4.
08F热轧钢氧化皮厚而致密,一般酸洗方法不易除去。我厂多年沿用的硝酸-硫酸酸洗工艺存在以下不足:酸洗过程中因产生三价铁离子而使基体粗糙,酸洗后表面残留有一层很难清洗的黑灰膜;酸洗中产生大量废气,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溶液成分变化较大,使用时间短,不适应于批量生产。为了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分析胶-螺混合连接结构强度及影响因素,利用ABAQUS平台建立胶-螺混合连接三维渐进损伤模型,采用界面层损伤判据及退化方法来模拟胶层的损伤破坏。首先,将胶-螺混合连接结构强度分别与胶接结构、螺接结构强度进行对比,详细阐释胶-螺混合连接结构与胶接结构承载机理及胶接区应力分布形式;然后,分析讨论钉头形式及宽径比对混合连接结构强度和损伤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胶-螺混合连接结构强度优于胶接结构和螺接结构,并得到了可有效提高结构强度的钉头形式及最佳宽径比。  相似文献   

6.
胶层裂纹是复合材料胶接接头的常见损伤形式之一,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结构的完整性。以胶接结构中常见的复合材料单搭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本构关系表征静态裂纹扩展,并将静态模型扩展至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结合静力与疲劳试验,对单搭胶接接头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裂纹扩展与破坏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单搭...  相似文献   

7.
飞机结构用螺栓、销子、轴、接头、套筒、叉形件、活塞杆、壳体、弯管、耳环等许多零件,由于减重或内部需装配部件、内腔需充气体或液体介质等原因,不仅零件的外形复杂,往往还带有盲孔或内腔。这类零件在热处理时,由于高温加热中的氧化脱碳,冷却后盐、碱溶液的冷凝,在盲孔或内腔中将残存氧化皮或盐、碱杂质。受到几何形状的影响,采用热水、酸洗或吹砂方法难以清洗干净,造成内腔堵塞、腐蚀或有多余  相似文献   

8.
粘结层表面预处理对EB-PVD热障涂层循环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Ni3Al基高温合金基底上采用阴极电弧镀方法制备NiCoCrAlYHf粘结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 PVD)方法制备Y2O3 ZrO2陶瓷层的热障涂层(TBCs)在1150~30℃之间的热循环氧化行为。通过对热循环过程中热障涂层界面韧性的测试和氧化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粘结层表面预处理工艺(喷丸和吹砂)对热障涂层使用寿命的影响。由于喷丸和吹砂会降低热障涂层的界面韧性,同时又促进了热生长氧化物(TGO)的生长,这些预处理工艺不利于提高热障涂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7A55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A55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曲线、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测试了陶瓷膜与基体的附着力。结果表明,膜层厚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的氧化阶段生长速率不同,膜层以向外生长为主;膜层为单层结构,Al,O元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Mg元素参与了氧化反应;膜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相组成,其中γ-Al2O3相含量较多;膜层与基体间的结合良好,划痕临界破坏载荷为897mN。  相似文献   

10.
胶铆混合连接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SC.Patran/Nastran软件隐式非线性模块,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铆接、胶接及胶铆混合连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连接方式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及其破坏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得到胶铆混合连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异质材料胶接接头内部典型应力分布规律与刚度退化特点,探究不同铺层方式对异质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内部应力分布状态影响规律,开展试验和仿真相关研究。首先,制备不同铺层方式的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 plastic)?铝合金单搭接胶接接头试验件,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获得基本试验数据。其次,利用连续损伤模型、3D Hashin失效判据和Cohesive Zone Model研究异质材料胶接接头不同部位典型破坏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板中0°铺层比例增加,胶接接头极限载荷呈现增加趋势,与之相反接头拉伸位移逐渐缩短。接头铺层方式与载荷方向共同影响胶接接头力学性能,当复合材料板内部各个方向纤维铺层较为均匀时,可以有效降低接头应力集中,载荷方向与铺层纤维方向一致时,可有效提高接头连接强度。复合材料板中0°铺层占比对接头的极限载荷和刚度退化(scalar stiffness degradation,SDEG)影响较大,0°占比越小接头承载能力越弱,接头刚度退化越复杂。   相似文献   

12.
邹田春  李龙辉  刘志浩  符记  巨乐章 《航空学报》2021,42(6):224921-224921
首先,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与Al制备不同搭接长度双搭接胶接试验件,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获得载荷-位移曲线和胶接接头失效形貌。然后,依据试验数据,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3D Hashin失效判据模拟CFRP层合板损伤与演化,使用内聚力模型模拟胶层和基体损伤,获得CFRP层间应力分布与截面应力分布曲线。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搭接长度下双搭接接头载荷-位移曲线与接头破坏模式,研究CFRP内部铺层应力分布对失效形貌影响,探究不同搭接长度下双搭接接头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搭接长度由20 mm增加至40 mm时,胶接接头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搭接长度大于40 mm后,搭接长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拉伸载荷导致90°纤维附近基体的1和2方向应力较大,产生应力集中,接头发生剪切与剥离破坏。双搭接接头失效过程为一侧发生剪切与剥离破坏,接头转变为单搭接结构,之后瞬间发生失稳,较大的剥离力使接头另一侧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3.
<正>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结构强度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而在受载分析时,关键结构间连接处的强度往往是整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于复合材料机翼结构的强度分析重点在于连接处的强度分析。胶接作为最常见的结构连接形式之一,因其具有应力分布均匀、重量轻、抗疲劳性能好、胶接工艺简便,以及可以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结构件连接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铆接、螺栓连接和焊接等连接形式。胶层在结构受载的过程中易产生剪切破坏、分层等问题,导致结构整体失效。因此,对胶接强度进行分析成为保证复合材料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航空工业中不少产品采用1Cr13,1Cr18Ni9Ti,Cr17Ni2,4Cr14Ni14W2Mo等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了提高不锈钢产品的防锈能力应进行表面清理和钝化处理。但目前我部所属工厂在生产中无“不锈钢酸洗、钝化工艺”生产说明书,特别是对不锈钢钝化膜层质量无检测方法,仅检查工序的执行情况,这种检测手段是不科学的。因此,我部急需编写“不锈钢酸洗、钝化工艺”及“不锈钢酸洗、钝化膜层质量检验”标准,我厂承担了主编任务。为了正确采用不锈钢钝化工艺及膜层质量检测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参数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TB8钛合金与复合材料胶接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毛化、Na OH阳极氧化两种表面处理工艺在不同参数下对TB8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并分析其表面形貌;然后将表面处理后的TB8钛合金试样与复合材料胶接,采用90°剥离试验进行剥离强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毛化和Na OH阳极氧化均可提高TB8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胶接剥离强度;经过60A-1ms-3Hz-270mm/min激光毛化后TB8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胶接剥离强度最高达到4.20N/cm;经过10V-20min Na OH阳极氧化后TB8钛合金与复合材料的胶接剥离强度最高达到5.99 N/cm。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Y12飞机油箱采用整体全胶接结构,全胶接整体油箱是国外一项新技术,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轻飞机重量25公斤。为防止微生物无限制生成繁殖后穿透油箱而产生漏油,必须对整体油箱内表面进行保护处理:铬酸阳极化和涂漆处理。而铬酸阳极化膜层与底漆的结合力直接影响油箱内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同时,如果其结合力不好,还会产生掉漆、掉胶现象,剥落的漆屑、胶屑会堵塞油箱和燃油管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提高飞机整体油箱铝合金壁板铬酸阳极化膜层与底漆的结合力,是提高飞机油箱抗腐蚀性能、提高飞机质量、保证飞机飞行安全的关键。根据技术分析,有七种影响该结合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胶接修复工艺是飞机结构修理的重要工艺之一,为了研究胶黏工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探索最佳的工艺参数,本文建立胶粘修复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胶粘修复界面载荷传递进行分析,讨论补片材料、补片厚度、胶层剪切模量和胶层厚度对胶接修复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补片材料为硼/环氧树脂时,胶粘失效风险最小;补片较厚时,胶接修复效果好,但补片过厚会削弱胶接修复的效果;胶黏剂剪切模量越大越有助于损伤区域的修复,工程应用中建议选用剪切模量较高的胶黏剂;胶层较厚时会增大胶层发生缺陷的概率从而减弱修复效果,建议合理选取厚度较小的胶层。最后提出修复界面的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端部的溢胶以及倒角处理均有益于修复结构的载荷传递,缓和胶粘界面应力水平,降低胶层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直流双脉冲电源对 7075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试验,研究了正向电压、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电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硬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一水平因素下的膜层硬度平均值的变化规律,发现了通过电参数提升膜层硬度的方法;通过相对极差分析,发现正向电压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大,脉冲频率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小。提出了针对 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硬度提升的电参数优化方案:提升氧化膜硬度,应优先考虑增大正向电压;保证氧化膜硬度的同时兼顾其他表面性能,应优先调整对膜层硬度影响最小的脉冲频率。  相似文献   

19.
表面再结晶对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变形条件下,研究了二代单晶DD5合金的再结晶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吹砂处理后的试样,在高于1050℃热处理后就出现了再结晶,初始再结晶以胞状组织呈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再结晶逐渐转变为再结晶晶粒层;干吹砂后的再结晶层明显比水吹砂的厚.研究发现,含有再结晶层试样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及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成型工艺下,工字型加筋结构试验件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共固化试验件比二次胶接试验件损伤门槛高,且损伤扩展缓慢,表现出较好的承载能力;共固化试验件损伤主要发生在筋条蒙皮连接界面,且填充区也发生破坏;二次胶接试验件损伤主要发生在胶膜内部。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渐进损伤有限元模型,考虑两种成型工艺的不同及工字型筋条铺层角的不对称,有效地模拟两种工艺下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