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电放电(ESD)的测试与ESD引起元器件失效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辐射引起的ESD的预测,直接放电的ESD的预测.这些预测包括静电场、在敏感电路上的感应电压、在电线上ESD感应电压等的预测.同时还介绍了合适的屏蔽方法以改善ESD的影响以及引起元器件失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电火花微细孔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火花微细加工的特点,通过各种工艺实验研究了微能放电参数、电极对材料以及加工液对电火花微细孔加工速度和侧边间隙的影响规律,寻求兼顾加工速度和精度的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3.
沈双晏  金星  张鹏  杨波 《推进技术》2015,36(11):1748-1753
为在激波管中研究等离子体对碳氢燃料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在激波管末端面使用同轴放电的方式对激波管壁进行放电,计算了放电过程中的电参数,相比圆柱形电极,带尖端的放电电极更容易在局部产生更高的电场强度。内径10cm的圆筒中,对于直径1cm的电极,附加100k V的电压周围最大电场强度为176k V/cm。对于顶端带尖端的电极,尖端处的最大电场强度达到了435k V/cm。而对于侧面带尖端的电极,尖端处的最大电场强度约为250k V/cm。依据仿真的结果,设计了激波管放电单元,并进行基于激波管的电晕放电实验。研究了不同内径金属圆筒中电晕放电与电弧放电的电压范围。当圆筒内径为40mm时,适合电晕放电的功率范围为3~16.7W。圆筒内径为100mm时,适合电晕放电的功率范围为1.6~50.5W。  相似文献   

4.
较详细地讨论了静电放电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静电放电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超声速气流中纳秒脉冲放电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鹏宇  张百灵  李益文  张扬 《航空学报》2014,35(6):1539-1548
产生超声速导电流体是开展磁流体(MHD)动力技术实验研究的前提,低温超声速条件下产生大体积均匀等离子体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是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介绍了基于马赫数为3吸气式双喉道风洞的超声速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原理和运行情况,分别在静止和马赫数为3超声速条件下对气体电离,测量分析电压和电流波形。得到以下结论:风洞稳定工作时间约为16 s,满足超声速气体放电实验的可靠进行和数据的有效采集;实验条件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气体击穿与电场强度值有关,而与电场强度变化率无关;实验条件下,着火电压大小受超声速气流密度波动影响显著,而受气流速度影响较小。另外,气体击穿后的放电状态受超声速气流影响小;气体击穿时刻的电流峰值受着火电压和实验环境中随机自由电子数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影响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然后按照仿真模型的维度对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和优缺点分析,并针对以流体方法为基础的各向异性界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零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下针对放电室所取得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最后对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空间射频系统中微波放电现象。采用数值方式对距形波导内传输不同模式场时的微放电特性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论述了抑制微波放电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射频系统中,当传输的是行波场时,微放电的危害相对较大。而采用微扰磁场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微放电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刘祺  杨磊  张益齐  付春雨  赵絮  黄玉平  郑再平 《推进技术》2020,41(12):2874-2880
通过开展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 PPT)放电试验,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研究了放电室构型参数对推力器性能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推进剂烧蚀表面附近电极间距的增大使放电电流的峰值降低;增大电极高宽比使电感梯度提高,并使电磁冲量得到提升。考虑到放电电流集中在推进剂表面附近,电流峰值主要受到放电室上游电极间距的影响,因此,采用在放电室下游增大电极扩张角的方法使电极高宽比增大,通过这种空间上的分离,能够解决增大电流峰值与提高电感梯度之间的矛盾,实现推力器电磁冲量的综合提升。相比于常规PPT所使用的矩形推进剂构型,V形的推进剂构型可有效提升推力器的气动冲量。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产生的等离子加速气流,可以实现对流动的控制。单级等离子体激励器由于受到等离子体放电的物理限制,其控制作用较小;为了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效果,关于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研究得到发展。采用图像采集和粒子示踪测速系统(PIV),对传统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和多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现象以及气流加速进行研究,并通过流场速度分布计算等离子体激励器对空气产生的推力和吸力。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传统多级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和吸力会逐渐减弱;而多级双极性等离子体激励器产生的推力和吸力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为例,简单地介绍了静电的危害以及基本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国标规定的氩气产品质量要求、检测原理、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某三级风扇的第二级盘鼓组件由四个钛合金零件采用电子束焊接形成,在焊接后轴颈与第二级盘之间的焊缝时,由于焊接定位止口角度的偏差,造成该条焊缝偏离设计,在将已焊接好的鼓筒进行切割修复过程中造成了氮污染.本文对造成此次第二级盘鼓焊缝偏离设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污染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试验及结构调整,最终挽救了第二级盘鼓焊接组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压放电"对空气加速的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研究了电极形状、电极电压、电极间距、布置方式等激励参数对气流的加速度和最终速度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采用针式电极能获得较高的极间空气诱导速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诱导空气速度,掌握高效的流动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电火花加工最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日本电火花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包括弯曲孔电火花加工 ,液中放电表面改性处理 ,绝缘陶瓷电火花加工 ,单次放电微细电极加工 ,放电堆积造型加工 ,气体中放电电火花加工 ,扫描创成电火花加工 ,钛合金电火花线切割表面着色及反复拷贝法微细电极电火花加工等电火花加工最新技术 ,可为我国的电加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程林  谭慧俊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8):1724-1730
设计了一种射流出口为竖直圆孔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PSJA),旨在研究在不同放电电阻时激励器的特性。实验中通过电参数测量、高速纹影观察获得了放电电阻为300、200、100 Ω的激励器放电特性及瞬态流场特性。结果表明:放电过程由于限流电阻的存在,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急剧放电阶段和缓慢放电阶段。这一模式在满足较高初始能量注入的同时可以持续为激励器提供能量,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同时,观察到较小的放电电阻,可以获得较大的射流速度,流动控制能力更强。但减小放电电阻,会导致放电电流增大,射流速度不稳定,工作稳定性变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并确定最终的电阻值,确保两个放电阶段能量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王晶  李晓波 《飞机设计》2011,31(2):25-29
阐述了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一般方法,重点分析了气体放电管产生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以及等离子体的隐身机理,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20.
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衬套材料消融补充等离子体从而控制电弧生长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一个总贮能800kJ的模块化电容基脉冲功率源系统为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强流放电提供电能输入,在一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脉冲功率源初始放电参数、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参数以及消融材料对消融控制电弧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借助于理论分析,也可定性获得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压力和温度对上述影响参量变化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