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计算机中等教育问题讨论的很少,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多次召开计算机教育会议,大都讨论计算机高等教育,涉及计算机中等教育很少.因此,我国计算机中等教育(含计算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与计算机高等教育相比非常落后.造成人材结构的严重比例失调.在计算机普及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大,迅速发展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发展落后的计算机中等教育是当务之急,而且呼声渐高.现就发展计算机中等教育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简单的介绍了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在并联时,严重地存在着负载电流不能被各个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均匀分担的问题,经过理论分析,简单说明了并联对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影响,以及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方式,同时介绍了负载均衡控制器UC3907实现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机载计算机资源架构指的是由处理器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组成的架构。针对机载计算机专用程度高、互操作性差、无统一标准的问题,提炼出新一代机载计算机资源架构,确定了机载计算机资源的范围,深入探讨了机载计算机资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分析了硬件、硬件接口系统、操作系统、健康监测和分区的关键指标和机制。新一代机载计算机资源架构可有力减少不同机载计算机资源间技术发展的"烟囱"和壁垒。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发展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现状 ,分别阐述了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组合夹具和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最后 ,指出了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郭华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2):126-129
通过介绍美国海军的标准机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讨论美国空军的航空电子系统模块化体系,以及展现美国机载计算机的“三化”历程和美国先进机载计算机的“三化”情况,剖析了美国机载计算机实施“三化”的策略,揭示出了美国机载计算机标准化的内容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现在计算机的应用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大有无所不能的趋势,于是有些人觉得计算机伟大得不得了,又有些人会对计算机怕得不行,怕跟不上计算机,也怕自己因此而无事  相似文献   

7.
流体动力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讨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几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计算机图象(Computer Graphics),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SCAD),在流体动力工业中的应用现状。根据液压系统的特点与作者的经验,就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PC机主板诊断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设计为计算机主板诊断卡。当某部分硬件发生故障时,由诊断卡上显示故障部分的代码。主要用于计算机启动时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查错,解决了长期以来计算机硬件故障难以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型弹载计算机的总体结构、内部总线及外部接口地址分配规律;利用逻辑分析仪固有的信息检索与逻辑判定功能,对该型弹载计算机总线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结合计算机总线信息采集图样,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检索的弹载计算机内部总线研究和检测手段,目前已应用于弹载计算机故障诊断和深度定位。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选取了西安航空学院"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两门计算机公共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式、基于问题求解等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思维的研究与实践,提升了学生计算机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促进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变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轴承腔油滴含率及油滴相与空气能量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恒超  陈国定  王莉娜  王菲 《航空学报》2016,37(3):1060-1073
为了改善迄今轴承腔油滴运动分析未包含油滴与空气热量传递以及油滴相/空气介质均相处理中油滴含率确定方式不够准确的不足,借助单个油滴运动分析和油滴尺寸分布提出了轴承腔油滴含率及油滴相与空气能量传递分析方法。首先在考虑单个油滴与空气对流换热条件下,将油滴能量方程嵌入运动方程,并同步离散求解油滴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实现了单个油滴运动速度和温度的联立求解,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考虑温度效应有助于提升油滴速度计算的准确性;然后确定了轴承腔油滴尺寸分布,并离散油滴尺寸分布范围以及轴承腔流场空间,进行油滴运动分析确定了轴承腔不同径向位置处油滴的体积和质量含率及油滴相与空气的动能和热能传递量。构建了圆盘腔油滴含率试验台,开展了油滴体积含率的试验测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验证了轴承腔油滴含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某型发动机地面慢车滑油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型发动机在慢车状态下滑油压力受限的原理,对滑油系统中影响滑油压力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动机主滑油泵的供油和泄漏等进行了计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使用国产4050滑油时发生的滑油压力低于限制值故障的排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轴承腔油滴沉积特性及油膜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莉娜  陈国定  孙恒超 《航空学报》2016,37(10):3159-3169
轴承腔的润滑和换热设计依赖于对腔内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状态的准确理解。针对先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在包含油滴碰撞腔壁热量交换、沉积热量以及油膜温度即考虑温度效应的条件下,开展了油滴沉积特性及油膜流动特征分析。首先分析了单个油滴碰撞腔壁沉积特性,确定了油滴的沉积质量、动量和热量。其次在考虑油滴尺寸分布的条件下,通过离散油滴尺寸范围的方式确定了腔内所有油滴碰撞腔壁的沉积油膜质量、动量和热量。最后借助力学平衡和质量守恒条件,以上述参数为基础计算了腔壁油膜温度以及速度和厚度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油滴的质量、动量和热量沉积率有所降低,一次沉积油膜质量、沉积油膜动量、沉积油膜热量以及油膜速度均有所增加,而油膜厚度降低。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提出的轴承腔油滴沉积特性及油膜流动特征分析方法是较为可靠的,并且考虑温度效应使油膜厚度的计算更为准确。分析工作为轴承腔的润滑和换热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动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的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登  陈国定  方龙  孙恒超 《航空学报》2015,36(4):1359-1366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是轴承腔润滑与换热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而运动油滴与轴承腔壁面的碰撞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是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的组成部分。基于VOF方法建立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数值仿真模型,实现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碰撞油滴直径、入射角和碰撞速度对沉积油膜铺展长度、油膜堆积厚度和溅射油滴数目等碰撞状态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条件下的状态判断准则,并得到了文献的物理试验工作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滴入射角减小,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油膜堆积厚度增大,溅射油滴数目减少;随着碰撞速度和油滴直径的增大,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溅射油滴数目均增大,但油膜堆积厚度对应前者呈减小趋势、对应后者仍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低转速下轴承腔出现的漏油问题,深入分析了航空发动机在低转速下产生漏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解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轴承腔的漏油问题的有效方法,即设计一种应用在后轴承腔供油路上的流量管理阀.开展了流量管理阀打开压力及流阻特性试验,试验表明:流量管理阀的打开压力和流阻特性满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既向轴承腔少量供油以对轴承进行润滑又防止轴承腔内供油过多而导致漏油的设计要求.研究方案可为解决航空发动机低转速下轴承腔漏油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9):94-103
As the load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increasing, high efficiency oil lubrication was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main bearing of aeroengine. However, the low oil capture efficiency of radial oil scoop af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race lubrication structure with radial oil collection. In this work, a novel design of curved blade oil scoop for under-race lubricatio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oil capture efficiency. First of all,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e velocity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collision process between blade and oil jet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n, the theoretical curve equations of blade inlet under three different oil jet incidence conditions are solved. After that, the monotonicity of the theoretical curves is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rotation speed, oil jet velocity, eccentric distance of oil jet, and include angle of curve are analyzed. The location of the collision points of proposed theoretical curves are also been optimized. Finally, a transien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of the novel oil scoop design wa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ture efficiency of curved blade oil scoop can be improved by 30% compar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两相流的涡轮增压器轴承油膜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涡轮增压器半浮动轴承内油膜静力特性,考虑两相流油膜破裂和非牛顿流体润滑油模型,计算分析带轴向贯通油槽的油膜压力和汽化比率分布情况,以及转速、偏心率、润滑油温度和润滑油压力等因素对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功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温度和转速是影响两相流油膜摩擦功耗的主要因素,分段楔形油膜的摩擦功耗与贯通轴向油槽的位置变化无关,油膜的气穴空化也不会引起摩擦功耗的明显变化;两相流油膜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加、油温的降低和油压增大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与此同时,小偏心率、高油压、低油温有利于减轻两相流油膜发生气穴空化的比率。   相似文献   

18.
陆凤霞  王孟  王春雷  李玉哲  朱如鹏 《航空学报》2020,41(11):123659-123659
为探究某型直升机中间减速器飞溅润滑油-气两相流分布与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思想建立了中减飞溅润滑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多相流(VOF)及动网格等模型计算获得了机匣内部的油液分布与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分析了浸油深度和输入转速对齿面与轴承(通过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体现)润滑效果的影响规律。然后在直升机中减传动试验台上开展试验,验证仿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建议的中减浸油深度为17~26 mm、输入转速为4 000~6 000 r/min;试验测得4个导油管的润滑油流量趋势与CFD仿真计算结果一致,且有一个导油管收集不到润滑油,说明该导油管的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某型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为全流量供油系统,不设置溢流流路,因此滑油喷嘴的尺寸直接影响滑油系统供油压力的高低。为了研究喷嘴尺寸公差对滑油系统压力的影响的大小,运用FLOWMASTER软件,首先建立了系统喷嘴的部件仿真模型,根据喷嘴流量检查试验压力、温度、流量的要求,仿真计算出各处喷嘴的上限和下限尺寸,喷嘴计算结果通过某台发动机试验数据校核;然后根据得到的喷嘴尺寸,建立滑油供油系统级的仿真模型,计算评估喷嘴的极限尺寸对滑油系统供油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尺寸的极限尺寸公差对滑油系统供油压力的影响在慢车状态达到57 kPa,在地面最大状态可以达到130 kPa,即极限状态下不同批次发动机滑油系统的试车参数范围差异最大可达130 kPa。计算结果对于发动机滑油系统供油压力范围设定、整机试车问题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环下润滑结构内部流动并优化收油叶片结构,根据环下润滑结构内部高转速、强旋流的流动特点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原始结构的油气两相流动并总结了滑油的损失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收油叶片的优化改进结构,详细讨论了不同收油叶片结构对环下润滑内部流动和收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结构中滑油冲击主轴产生的碰撞飞溅和在离心作用下沿收油叶片被向外甩出均是引起收油效率下降的原因;优化收油叶片结构后的气流速度在叶尖附近的最大增加幅度不超过4m/s;收油叶片叶根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且叶根延伸后的收油效率仅在低转速范围内略高于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收油效率最大提升了1.03%;在此基础上增加阶梯结构并进一步延伸叶根后可在全部转速范围内提升收油效率,相对原始结构的收油效率最大可提升接近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