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L—SAR天线的近场脉冲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L-SAR大型平面阵天线采用平面近场扫描测量的方法,分别对天线工作在连续波和脉冲波状态下进行了测量,并对两种工作状态下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郜治  罗振群 《宇航学报》1997,18(1):86-91
本文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中的燃气流周期性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测量,对装置产生的响应特性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在规律上有定性的一致  相似文献   

3.
复合推进剂燃速压力指数与温度敏感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剂压力指数与温度敏感系数的测定,常常因测量数据数量少,致使不确定度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推进剂速压力指数与温度敏感系数的多次测量结果进行了综合统计计算,给出了这两个参的准确数值。文中分析了燃速测量精度对结果的影响,提出测量控制方法,指出不同区域燃烧速度压力指数的变化。建议小发动机测量应以验证药条结果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航天火工装置种类很多,性能各异。文章仅对广泛使用的弹射器和解锁器类火工装置的推力测量系统进行论述,分析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环节,说明不同干扰类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测试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喷管轴线与燃烧室轴线相垂直的发动机推力测量的需要,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试车架进行多发试验验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与推力同轴单推力传感器的方案推力测量精度高,推力测量结果比冲散差小,满足了发动机试验的要求。这一经验可供同类试车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线近场与远场性能测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鹰 《空间电子技术》2002,(1):55-60,64
叙述了用一副Ku赋形反射面天线,把天线近场测量所得结果与远场测量所得结果进行比较,主极化方向图的一致性说明近场测量的可靠性。与理论分析也做出了比较,说明近场测量结果与理论完全吻合。在交叉极的化的测量方面,给出了与理论值的比较结果,在高交叉极化电平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但误差较大,天线正确的校准是减少误差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空中辐射源的快速无源定位算法及其可观测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一种测量目标辐射源脉冲到达时间(TOA)和到达方向(DOA),对空中运动辐射源进行单站无源定位的伪线性算法,该算法定位收敛速度快而且非常稳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单站无源定位跟踪技术中的可观测性分析是一个关键问题,利用该算法的伪线性测量方程进行了测量TOA和DOA定位的可观测性分析。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同轴探针对称激励矩形波导时,其模式谱图中不存在引起合成场结构不对称的高次模TE20及TE01模。应用分式线性变换检测法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聚四氟乙烯样品,在7—16GHz频带内测量其复介电常数均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标准三公分波导工作频率可高达16GHz,如果取波导宽窄边比r=3,工作频率可达19GHz。所得结果对于微波材料宽带测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偏重系数法求最佳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台仪器设备对同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时,如何充分利用两台设备所测的数据,求得最佳测量结果及最小误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利用偏重系数法求最佳值,其实质上就是对测量数据通过加权来让精确度较高的设备所测的数据,在评价测量结果时起主要作用.如何加权?加重的比重如何?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CCD敏感器系统测距测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进行了CCD敏感器系统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中测量目标距离和角度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了测量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温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温测量技术,测量系统主要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与嵌入式计算机相连的特殊的测量单元组成,该系统随某型号发动机进行了温度循环试验和温度冲击试验,同时用ANSYS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试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还邮药柱等效温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通过发动机外壁温度和药柱内壁温度计算等效温度的拟合公式,发动机最后进行了地面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证明该测量系统是可靠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高速纹影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苏宇  常雨  江涛  李强  张扣立 《宇航学报》2019,40(9):1006-1013
为建立适用于激波风洞边界层转捩测量的高速纹影显示技术,在Ma10条件下,采用高速纹影显示技术,研究了半锥角7°钝锥边界层中第二模态不稳定波的演变特性。试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HAI)的FD-14激波风洞上进行。试验来流单位雷诺数为4.9×10 6 m -1 、1.6×10 7m -1 ,模型攻角0°,头部钝度有0.2 mm、0.5 mm和2 mm三种。通过对纹影图像灰度进行功率谱密度(PSD)分析得到了第二模态不稳定波的波长,对不稳定波纹影图像进行互相关分析计算了不稳定波的传播速度。基于纹影显示结果计算的第二模态波主频与PCB压力传感器测量结果符合较好,证明了纹影测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赤道作图法是卫星及其部件磁矩测量和计算的主要方法,其测试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赤道作图法(亦称近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该方法在测量和计算磁矩过程中的部分误差来源;然后基于标准磁块模型研究模型磁偏心距、环境磁场波动与赤道作图法测试误差的关系;同时提出近远场梯度差分的方法以提升磁矩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利用改进方法对标准磁块模型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计算)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5.
戴光耀 《方舱技术》1996,5(2):35-42
论述了测量方舱传热系数的意义,对各种标准规定的方舱传热系数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给出了测量方舱传热系数所需的基本设备,做了测量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卫星在轨推进剂补加量的精确测量技术是在轨补加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型号攻关结果,提出2种在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方法数学模型,分别是压力-体积-温度(PVT)法和超声波流量计法。首先,PVT法是一种通过补加前后受体卫星贮箱剩余量反算补加量的间接测量方法,而超声波流量计法是利用超声波顺逆流相位差进行测量的直接测量方法;其次,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取变分的手段提出2种模型的精度分析解析模型,解析的精度分析模型不仅可用于定性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还可量化评价各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现有在研单机的精度水平及精度分析解析模型分析了2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航天器准确的发射及在轨力学环境数据,设计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功能的星载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大型平台卫星发射飞行过程进行了测量,获取了星箭界面及卫星结构典型位置在发射主动段的正弦振动响应、随机振动响应、冲击响应及在轨微振动的环境数据。将测量数据与星箭载荷耦合分析结果、地面力学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星箭载荷耦合分析的结果在星箭界面处横向相对准确,而纵向在有限频段准确,其他频段及星上分析结果均大于测量结果,即存在极大裕度;地面试验结果大于测量结果,意味着有较大的裁剪设计空间。测量数据对后续卫星模型修正、试验条件设计、相似平台卫星抗力学环境优化、部组件设计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洪流  仲伟聪  王玫 《火箭推进》2007,33(4):47-5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同时对不锈钢和带辐射涂层的铌合金表面的温度及燃气温度进行测量,应用温度测量值来修正材料表面的黑度值及燃气的黑度值,利用黑度测量结果对某发动机试车时的温度场进行了测量,并与燃气的理论计算黑度值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铌合金材料的壁温测量结果比较准确,而对不锈钢材料壁温测量结果准确度不是很理想。红外测温技术对燃气的温度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航天火工装置种类很多,性能各异。文章仅对广泛使用的弹射器和解锁器类火工装置的推力测量系统进行论述,分析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环节,说明不同干扰类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测试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天基定位、导航、授时(Position,Navigation and Time,PNT)系统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利用星间链路实现高速通信和高精度测量,构建天基信息网络和维持天基时空基准,对星间链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光波束窄,方向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更高的信息传输和更高的测量分辨率。通过激光星间链路的通信测量一体化设计,实现通信与测量功能的高度融合,共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和信号设计,将会极大地提升系统性能,降低系统复杂性,从而实现载荷的小型化设计,这已成为星间链路的发展趋势。针对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的需求,文章设计了基于高速通信信号的激光测量通信一体化方案,并对测量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激光测量验证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在1Gbit/s的通信速率下,星间测量精度优于1mm,相比于目前微波星间链路测量,精度提升了3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