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断口分析第2级涡轮叶片第1榫齿裂纹属于多源高周疲劳断裂。断裂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在9700r/min附近有一弯共振;第1齿R偏小导致应力集中;榫齿加工后有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涡扇发动机低压1级涡轮盘榫齿振动疲劳试验,分析了其榫齿断裂故障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涡轮盘榫齿存在碰伤或加工误差引起盘片配合不良,各齿受力不均,导致榫齿接触应力增大,在振动应力作用下,使叶片短期内疲劳断裂。在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和控制齿形误差后,此类故障得以排除。  相似文献   

3.
通常在有限元计算中,力和位移的边界条件要精确地给出。但是对于力和位移边界条件不能充分给出的一类问题,如接触问题,目前解题尚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涡轮盘和叶片的榫齿连接,求解这种含多面接触的工程计算,往往是假定一种边界条件,即首先预估榫齿上的载荷,然后进行轮盘或叶片的有限元分析。本文试图以完整的榫齿连接区域作为有限元模型,利用弹性位移叠加原理求载荷在榫齿上的分配,并根据这一分配进行了应力计算和断裂分析。   相似文献   

4.
圆弧齿榫接结构应力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两圆柱体接触问题和平面接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接触区应力的收敛性.对某枞树形圆弧齿榫接结构的接触区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接触分析,对比了梯形齿和圆弧齿榫接结构的应力结果,并采用光弹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认为,与梯形齿榫接结构相比,圆弧齿榫接结构使接触应力、第三主应力和等效应力等降低.在此基础上,对圆弧齿榫接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优化进一步降低了榫接结构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某燃气轮机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在工作过程中断裂失效的性质和产生原因,通过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检查、成分分析、组织检查、硬度测试和强度计算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叶片为疲劳断裂;在工作过程中叶尖与机匣处理环异常碰摩,使叶片承受非正常冲击载荷是导致故障叶片产生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榫齿出现微动磨损及其未进行喷丸强化对裂纹萌生起促进作用。提出了对叶片榫齿工作面进行喷丸表面强化,控制合理的叶片与机匣处理环之间的间隙的改进建议,避免类似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6.
定向凝固涡轮叶片高温低周疲劳的破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何形状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种涡轮叶片,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进行高温低周疲劳试验,普通铸造K403合金叶片和定向凝固DZ22B合金叶片却在不同的部位破坏,K403合金叶片在试验考核的榫齿部位断裂,而DZ22B合金叶片的榫齿在叶身根部断裂前均未出现裂纹.为了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展开了两类叶片试验条件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和...  相似文献   

7.
在某型燃气轮机改型设计中发现,涡轮采用的3齿枞树形榫接结构应力集中严重,为避免榫齿出现裂纹、榫头断裂等故障,并降低峰值应力,延长使用寿命,对其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发现,相同的齿形参数无法获得满意的优化结果,因此,对每对榫齿采用不同的齿形参数进行2维参数化建模.通过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对最大当量应力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并进行优化.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获得优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优化使最大当量应力降低19.93%,各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该设计方法确实能提升榫接结构的优化潜力,对其设计与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车间的英国立式拉床XS30×66A主要担负着加工压气机1~10级轮盘榫槽和桨轴端面齿,其设计要求高:桨轴材料为40CrNiMoA,其端面有96个齿,齿型面与标准件着色面积不小于全部齿工作面积的50%,其他要求见图1;轮盘榫槽为燕尾形式,有三种共458个榫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作者吸取西欧国家拉削涡轮叶片榫齿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有设备、工艺技术水平等情况自行设计的一套叶片榫齿组合拉刀,在国产四十吨卧式拉床上拉削涡轮叶片枞树形榫齿的情况。这对各发动机厂在改进涡轮叶片榫齿制造工艺、利用现有的拉床以拉代铣方面可能是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用过渡圆弧改进设计与榫齿连接结构多变量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得到更加优良的榫齿连接结构形式,降低榫齿连接结构应力集中水平,提高其疲劳强度,研究了双圆弧过渡对榫齿连接结构应力的影响,推导了通用双圆弧过渡的尺寸关系式,为过渡圆弧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通过对二齿涡轮枞树形榫齿连接结构过渡圆弧的改进,并进行了应力评估,证明了双圆弧过渡结构确实能降低结构的应力集中水平.基于Isight软件平台,利用二次序列非线性优化(NLQPL)方法对榫齿连接结构进行了多变量优化,得到了更加优良的结构形式,最大等效应力下降了19.98%.   相似文献   

11.
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冶  陆山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6):1249-1254
考虑到榫联接和轮盘子午面在结构设计时的相互影响,针对典型的枞树型榫联接,提出了通用的榫联结构/轮盘子午面分步优化设计、总体协调的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ANSYS优化平台及参数化建模技术,筛选了优化设计变量,以涡轮盘/榫整体结构总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涡轮盘/榫联结构关键应力为约束,建立了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某型发动机涡轮盘和榫联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所有几何约束及强度要求的条件下,二齿及三齿盘/榫结构优化后总质量都有明显降低,说明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且二齿盘/榫结构的总质量较三齿盘/榫结构明显减小,榫槽底部最大第一主应力也明显降低.任意榫齿数可选的通用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平台可适用于不同涡轮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张野  申秀丽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2):2949-2956
针对接触边界计算精度问题,结合光弹试验,提出了适用于榫接结构接触区的网格划分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齿形结构和齿形角度对榫接结构接触面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应用于梯形齿结构进行验证,认为合理的梯形齿几何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接触应力,并且不对其他危险部位造成影响,设计合理的梯形齿相比于圆弧齿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梯形齿接触角度为设计变量进行的优化结果表明:接触边界最大等效应力下降25.54%.  相似文献   

13.
王荣桥  聂景旭 《推进技术》1998,19(4):110-114
针对某型发动机二级涡轮盘榫齿裂纹故障,设计了一套新型试验加载方案,对涡轮盘枞树型榫槽进行了高温复合疲劳试验研究,得出了多通道传力结构的复合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而对比了轻、重两种腐蚀状态的涡轮盘榫齿高温复合疲劳寿命,给出了重腐蚀盘较轻腐蚀盘的寿命明显降低,且分散性大的结论,为制订轮盘腐蚀判废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荣桥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396-399,459
针对某型发动机二级涡轮盘榫齿裂纹故障,进行了轻、重两种腐蚀状态的涡轮盘榫齿高温复合疲劳寿命试验。并由试验寿命推算出其外场使用寿命,为此,本文提出了复合疲劳载荷、寿命由试验向外场的双频比换算方法。换算结果可用于制定涡轮盘的腐蚀判废标准。  相似文献   

15.
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轮盘榫齿裂纹故障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发生的涡轮转子叶片和轮盘榫齿裂纹故障,应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Ansys对该叶片和轮盘进行了接触应力、振动特性及低循环疲劳寿命的计算分析,并针对各种可能的公差组合对榫头和榫齿喉部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并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配合间隙对涡轮叶片榫头/榫槽接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率相关晶体塑性滑移理论模型,考虑镍基单晶的晶体取向和涡轮盘/片配合间隙的影响,针对涡轮叶片榫头/榫槽的复杂接触状况,研究了温度梯度载荷和离心载荷作用下三种取向的接触应力和低周疲劳损伤。结果表明:当榫头/榫槽的配合间隙小于3.7μm时,榫头/榫槽的接触应力随间隙值突变比较明显;而间隙值大于5.4μm时影响较小。接触应力和低周疲劳寿命对第一齿间隙值比较敏感,随间隙值的波动变化范围较大;第二齿的间隙对接触应力影响也较大,但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只在较小间隙值下较为明显。晶体取向对榫头/榫槽接触低周疲劳寿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性能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某型发动机二级涡轮盘榫齿裂纹故障,设计了一套新型试验加载方案,对涡轮盘枞树型榫槽进行了高温复合疲劳试验研究,得出了这一多通道传力结构的复合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微动磨损引起的压气机叶片榫头断裂故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发动机四级压气机叶片榫头断裂导致喘振而引发空中停车.针对榫头的断裂故障机理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断口、痕迹学分析,四级压气机叶片振动模态分析,榫头和榫槽等关键部位的应力分析,在发动机离心载荷工作条件下考虑榫头-榫槽接触表面微动磨损产生磨损和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同时预测榫头出现磨损和疲劳裂纹的危险点位置.研究表明,本次断裂故障为由于叶片榫头与榫槽的非正常接触而产生的微动磨损导致的疲劳断裂,属于个性的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9.
榫连结构几何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大盛  王延荣 《推进技术》2010,31(4):473-477
以某燕尾形榫连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开展了接触应力分析,用以研究榫连结构几何参数对其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应用于工程中榫连结构的强度分析。计算表明榫齿/榫槽接触区边缘存在较高的应力梯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的几何模型以考查关键几何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例如接触面角度、长度、接触区边缘圆角半径以及接触面几何形式,重点研究了圆弧/直线几何形式下的接触应力分布,并讨论了其几何参数对接触区应力改善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几何参数可以改善接触区应力分布,提高榫连结构寿命。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榫头/榫槽接触问题的可靠性形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可靠性形状优化的基础上,推导了接触问题随机有限元的灵敏度解析分析表达式,给出了优化分析的基本步骤,并对某发动机燕尾型榫头/榫槽接触结构,选取榫头齿颈宽和齿面倾斜角为设计变量,以榫头最大拉伸应力、齿面挤压应力及可靠度指标为约束条件,对榫头边界上节点的最大当量应力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榫头和榫槽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当量应力及可靠度指标的分布更加均匀,验证了优化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及所提出的可靠性形状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榫头/榫槽的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