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资料窗     
空间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就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又称深空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空间探测器是深空探测的主要工具。深空探测主要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和行星际探测。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探测是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定居太阳系其它天体的第一步。深空探测主要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行星际探测和星际探测。通过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对深空的探测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空探测是指“对大于等于地月距离的天体开展的探测活动”。一般不包括地球轨道的空间探测。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空间探测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则统一简称为“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4.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09,(12):36-40
从1958年美国和前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技术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成为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航天科技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人类考察、勘探和定居太阳系其他星体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深空探测的对象主要包括月球、行星际和星际。深空探测的目的通常包括观测、勘探和深入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作为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完成了我国深空探测创造性的跨越,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6.
深空探测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乃通  李晖  张钦宇 《宇航学报》2007,28(4):786-793
阐述了深空探测通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就深空探测通信中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开展论述,分析了深空探测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编队的方法构建我国自主的天基连续测控和通信系统的构想,并以月球为中继、利用地月系统内的拉格朗日点开展深空探测。建议当前开展深空探测通信中星际互联网络体系结构、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和空间协议研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地外空间具有三种主要的环境特征,即微重力、宇宙辐射、极弱磁场(亚磁场)。航天观测数据表明。星际空间磁场小于地磁场的万分之一。同时,太阳系中几个类地行星(火星、水星和金星)的表面磁场也都远低于地磁场。人类进行长距离星际航行时,不可避免地长期处于亚磁环境。因此,在人类探索的脚步逐渐迈向星际空间之时,科学家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紧迫的难题:在茫茫星际空间的“磁场沙漠”中,生命体是否仍然能够正常生存?适当的磁场环境是否是生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文雁  王晓晨  潘晨  紫晓 《航天》2013,(11):17-18
嫦娥二号从嫦娥一期工程的备份星到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从“替补”变“先锋”,从月球探测器到太阳系探测器,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一地拉格朗日L2点,从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到5000万千米的遥远深空,不到三年时间,嫦娥二号多次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10.
祝成民  申鹏 《上海航天》2010,27(4):56-60
介绍了电源卫星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设想了电源卫星在卫星体系中作为卫星编队电源、地球卫星公共电源设施,以及深空探测和行星际旅行的"铺路"卫星等应用。讨论了空间发电、无线电传输(WPT)等技术,电源卫星工作效率和初步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