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斜拉索在平面内的非线性固有振动特性。从考虑抗弯刚度和垂度影响的斜拉索在平面内发生横向振动的非线性自由振动方程出发,对斜拉索发生单模态振动进行了分析,将拉索运动微分方程简化为带平方项的Du ffing方程,用摄动法求取反映该平方项影响的近似解析解,然后通过求解派生系统的特征值问题来分析拉索模态之间的耦合作用对拉索非线性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并与单模态振动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讨论分析了斜拉索重量、抗弯刚度、拉伸刚度、张力和倾斜角度对其非线性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CFM56-7B发动机叶片振动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FM56-7B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一级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讨论其模态分析理论,采用Pro/E建立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数字模拟结果,分析其振动特性,讨论其在各工作点振动响应,从而为提高叶片动态特性,优化叶片检查和维修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的飞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因振动而导致的疲劳裂纹故障是航空发动机主要故障之一。为了排除叶片的疲劳断裂故障,本文对压气机叶片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其模态参数,进而研究发动机的振动特性并对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控制。这可以为飞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性能评估、结构裂纹检测、疲劳寿命、强度计算、故障诊断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弹性支撑惯导系统振动耦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偏心引发的角振动与线振动耦合对弹性支撑惯导系统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振动耦合系统微分方程,然后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态和随机响应分析计算。确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特性,从理论和数值计算两方面解释了角振动产生并与线振动耦合的原因——系统偏心。最后通过对具有不同偏心数值的多种仿真模型的分析计算.给出了偏心对系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设计与振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振动试验需求,对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进行设计及振动特性分析。夹具设计过程中,采用结构优化软件OPTISHAPE-TS进行优化设计,振动特性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开展。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夹具,其振动特性自身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当夹具与振动台动圈相连接组成动圈夹具整体结构后,整体结构的模态与夹具自身模态相比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对振动试验控制技术有所启示,并为类似夹具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向旋转双转子发动机振动特性的分析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两种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基于MSC.NASTRAN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发了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求解序列。利用两种方法,对某反向旋转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与传输矩阵方法及发动机整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临界速度的分析结果正确,且对采用反向旋转方案的现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振动特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载人航天的运载火箭第五次飞行中,宇航员报告在一级火箭飞行末秒产生比较强烈的振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承担了该问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根据飞行振动、输送管路脉动压力的遥测数据分析,认为这种振动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液体火箭的燃料输送系统和火箭结构系统动力学耦合的全箭POGO振动。为了证明POGO振动成因,进行了模拟介质和真实介质的输送管路脉动特性试验、全箭纵向模态试验,开展了管路特性计算分析和全箭POGO稳定性分析工作,证明了实际飞行时POG0振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直升机外场试飞时飞行员反映的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使用特定设备对故障位置振动值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振动频谱图,结合直升机振动特性对故障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测量结果及该型直升机维护手册建议制定减小振动值的措施,最终消除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  相似文献   

9.
对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振动适航符合性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实现风扇叶片型线的设计,通过各截面型线质心实现风扇叶片积叠成型;建立榫头的草图,拉伸生成风扇叶片的圆弧榫;考虑强度、振动特性,实现伸根段的设计。从振动适航条款CCAR 33.83的要求出发,给出了风扇叶片振动符合性的验证方法,基于建立的风扇叶片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飞行包线环境下,该风扇叶片的振动特性和振动应力水平满足振动的适航条款要求,为风扇叶片的振动符合性设计与验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航天结构振动频率管理方法和流程,对流程中涉及的航天结构管理对象明确与分类方法、激励源频率特征获取、动力学传递特性获取、改进措施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说明。提出了振动频率管理原则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给出了几个典型航天结构振动频率管理及特性获取要求。对航天结构的频率管理设计、频率耦合检查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事件触发机制应用到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中,存在控制命令复杂、需要主控制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精简串行总线技术。详细分析总线系统的组成、信号线定义、总线系统基本特征、数据格式以及总线系统的时分多路访问(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通信控制机制。重点介绍时间触发功能的TDMA时序管理机的实现方法,进行基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TDMA时序管理机可实现系统多节点时槽分配管理功能,采用该时序管理机有利于实现基于时间触发的总线控制方案、构建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CSDB总线在AHC-85航向姿态计算机中的应用,阐述了CSDB总线的规范、电气特性和编码规则,并对AHC-85航向姿态计算机中CSDB总线的检测数据推算以及检测数据模拟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光纤做传输介质具有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等优点。但是用它来实现总线型本地网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利用光纤元件不易于实现CSMA/CD协议所要求的冲突检测和信号在总线上的双向传输。 本文介绍了实现光纤总线网络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叙述了光纤总线网的结构、网络、网络接口原理以及接口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桥臂三相逆变器的PWM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桥臂三相逆变器的结构,其三相负载可以是平衡的或不平衡的,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由于第四桥臂的加入,控制变得非常复杂。本文分析了三相逆变器的调制信号与输入直流电压的关系。讨论了中点电压这个关键量。分析了该技术电压利用率不高的缺点,提出谐波注入法解决了该缺点,谐波注入法可以输出幅值更高的基波,同时谐波不会影响输出电流,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PWM控制方案,该方案电压利用率高,并能带任意负载载。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以产品遥测振动时域信号为基础的多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制定方法。应用此方法确定的多维随机振动参考谱矩阵满足正定性要求。实例自闭环多维随机振动试验控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在高超声速风洞测力试验过程中,冲击载荷或动态载荷激励测力系统结构振动,天平输出信号中包含了振动干扰量,可通过动态补偿方法进行改善,但现有方法处理方式单一,精度受限。根据测力系统结构特点,将测力系统简化为带集中质量的悬臂梁模型,应用振动理论方法,得到了该系统的自由振动解析结果。在自由振动特性研究中,考察了各个振型对测力的干扰以及各个振型加速度分布规律,提出了天平"多阶惯性补偿方法",并得到了理论补偿系数;进而利用有限元仿真和小波变换后处理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天平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C类时间触发协议(Time triggered protocol/class C,TTP/C)总线具有安全性高、实时性好和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本文提出将TTP/C总线应用于多电飞机配电系统中。首先分析了多电飞机分布式自动配电系统的结构,以及TTP/C总线架构和特点。然后提出了针对飞机配电系统的通讯网络,利用动态链接库分别实现C语言和LabVIEW语言环境下的通讯软件编程。接着给出,偏移地址选择方法决定数据来源走向,提出数据空间转换和格式转换方法提高通讯效率和可靠性。最后经过系统试验表明,该应用技术能够实现飞机配电系统中的TTP/C总线应用,满足系统通讯要求,提高多电飞机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通讯速度。  相似文献   

18.
力限控制技术是加速度和力的双重控制,能有效解决力学振动试验中的过、欠问题。介绍了大型力限控制试验平台的搭建和力限控制技术在整星振动试验中的应用尝试。试验结果验证了力限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在整星级振动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主减隔振装置隔振性能测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新研全尺寸主减隔振装置地面性能试验中由于试验件尺寸大、重量重和试验状态多等难点,同时缩短试验周期并降低试验成本,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测动载荷传递率评估主减隔振装置隔振性能的地面性能试验方法,给出了试验方案、试验夹具安装、试验内容以及过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验证了实测动载荷传递率试验方案的可行性,测试结果真实可靠,为后续类似的系统级全尺寸隔振性能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主减隔振装置对垂向、航向和侧向三向激励的隔振效率均超过了80%,达到了预期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