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长期失重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微重力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取得可以详细分析内环境状态的资料。研究证明长期停留在微重力的条件下人的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水平、许多代谢指标和内环境发生改变;某些组织和器官产生结构的重建(首先是骨骼肌肉人器官);能量和消耗性代谢(蛋白质)达到新的水平;分解过程增强和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改变。在微重力的条件下,各系统的机能负荷重新分析,它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能重新组建。本文中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微重力下生物学适应问题及医学影像学技术解决相关生理适应问题的概要途径。下个世纪的空间居住和星际间的飞行将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由此要求研究者和影像学专家必须解决在微策略研究方面 采影像技术的问题,微重力因素导致了头部液体移动、电解质失,肌肉和骨质丧失、贫血、免疫反应降低、胃排空和肝代谢的变化、肠需动增加及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医学影像学是唯一能够评价上述全部微重力生理适应问题的途径,影像学资料还能鉴别人类在空间生存中那些潜在的有益或有害的改变,以便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航天器的热控制模式、对在微重力下的单相流与两相流的换热系统、微重力下与重力场下的两相流沸腾换热进行了比较。最后论述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两相流沸腾换热地面等效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振汉  张立勋  薛峰  陈旭阳 《宇航学报》2022,43(9):1268-1276
针对航天员微重力作业训练系统的重力场补偿控制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模拟微重力环境的机理,确定了微重力作业训练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重力补偿控制及多干扰力补偿控制策略。通过虚拟重力补偿控制实验,验证了在地面环境、动态作业过程中,模拟物体在不同空间重力加速度环境下的运动规律,实现了在重力方向模拟空间环境下物体移动的作业训练效果。研究成果为在地面实现三维作业训练系统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地面上模拟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实验。首先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机器人模型、视觉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网络系统、操作台、运动规划系统、气浮系统七个子模块构成。其次简单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策略,最后介绍了基于该实验平台的几种实验。  相似文献   

6.
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在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情况和几种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重力下两相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和流动沸腾传热模型,然后对TEMP2A-3沸腾的地面与空间试验作了比较,并首次用Chen氏公式进行了验证,得出Chen氏公式在该流态模型下与重力无关,进而可推广到在失重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重力状态下骨骼肌结构和功能性反应的研究开始于1960年的宇宙号生物卫星,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从宇宙号生物卫星、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已得到关于微重力状态下骨骼肌适应性变化规律和严重性的资料。但是,在航天中进行肌肉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全面检测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组织生理学的检测,其原因是由于测量方法是损伤性的和飞行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地面模似微重力对肌肉作用的一些实验也支持了航天数据。航天中引起肌肉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于空间机械臂的 微重力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机械臂工作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广泛用于太空中的舱段对接、在轨维修等操作,因此需要在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以满足空间机械臂研制试验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模拟微重力环境领域技术现状,依据型号研制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空间机械臂性能和可靠性验证的微重力环境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并给出了悬挂机构子系统、二维随动子系统、恒拉力子系统、位姿测定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前言微重力火箭是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其射高一般在200公里以上,可以提供10-4g的微重力水平和6~15分钟的微重力时间。其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灵活性强,而且微重力值稳定。1971年10月,美国“空蜂”170A在白沙靶场发射,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空间材料加工实验。此后20多年,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和前苏联等国相继制订了微重力火箭发展计划,成功地完成了数百项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到20世纪后期,微重力火箭已成为地面…  相似文献   

10.
薛峰  张立勋  王振汉  肖鑫磊  林凌杰 《宇航学报》2022,43(10):1410-1419
针对现有的航天员地面微重力训练设备存在成本高、单次训练时间短、模拟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柔索驱动的航天员虚拟微重力训练系统。通过采样航天员对作业对象的操作力,控制柔索驱动虚拟物体(末端执行器)运动,使虚拟物体符合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柔索驱动训练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特性。针对传统力伺服系统多余力对控制力精度影响较大且难以克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弹簧产生柔索张力的并联柔索全位置型控制方法,并引入力/速局部反馈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克服多余力效果明显,可以获得较高的驱动力控制精度;虚拟质量在操作力作用下的运动符合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运动规律,且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系统稳定性良好,可以实现微重力环境中移动不同质量物体的虚拟作业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地面上用磁性液体制造流体的超重、失重和微重力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正良 《宇航学报》2004,25(2):179-182
磁力和重力均为非接触的力,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同时,磁性液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时,磁性液体处于失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磁力和重力相互抵消,磁性液体呈饱和磁化状态且处在均匀梯度磁场区域中时,磁性液体被表面张力约束成球体,磁性液体处于微重力状态。这一发现使我们在地面上能经济的、方便的、长时间的制造流体的小区域微重力环境,为研究微重力状态下的流体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加工和器件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福才  曹志琼  张晓  李倩 《宇航学报》2020,41(11):1456-1465
为了分析空间机构在不同重力环境中的驱动力差异,以单关节机械臂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重力环境下直流电机驱动力差异分析。首先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单关节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为分析不同重力环境下,负载、摩擦和转速的变化对电机驱动力的影响,通过设计一套基于单关节驱动的机械臂试验装置,进行地面重力环境、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和落塔微重力环境试验。然后基于试验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重力环境下空间机构电机驱动电流的差异,并基于试验数据对电机动力学方程中的摩擦参数进行辨识,从而获得基于试验数据修正的机械臂动力学仿真模型,为空间机构动力学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目前的落塔法、悬吊法、水浮法和气浮法等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中设备本身的建造周期、成本及其它缺点难以满足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重力模拟.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的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三维微重力环境试验装置的设计思想,为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将订购微重力试验卫星日本政府计划研制一种微重力试验卫星,以填补美国和德国最近因发射失败而暂时中止的类似的卫星项目所形成的空白。日通产省计划采购一颗可在在轨飞行几周后把样品送回地面的卫星。这颗卫星称为无人空间试验件再H系统(USERS),由两个舱段...  相似文献   

15.
王景涛 《卫星应用》2002,10(4):60-64
介绍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各种晶体生长、金属与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加工应用;探讨了燃烧与微重力,生命科学中微重力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08,(3):57-57
河南郑州市的梅馨问:01、航天员在飞船上睡觉的感觉和在地面上睡觉的感觉一样吗?航天员答:因为微重力的缘故,航天员在飞船上睡觉的感觉显然是和地面上有区别的。人在地面正常重力环境条件下,可以放心地躺在床上睡觉,不得已时可坐着或靠着小睡一会儿,但很少有人能站着睡觉,除非是困得不行时,瞬间打个盹儿,稍有晃动就会惊醒。而在飞船轨道飞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TY-3微重力试验火箭电气系统在测试中出现的供电干扰、长线干扰、脱落干扰等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电磁兼容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电路设计方案,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和飞行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18.
用于某飞行器的PCM遥测系统中码同步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飞行器提出了地面遥测系统中的码同步器的设计方法。采用全数字电路来实现非线性变换,使得码速率在很宽范围内变化时,电路参数不用改变。通过自动选择锁相环路分频比和环路滤波器,来适应码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表面张力贮箱的微重力实验验证--静平衡与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研制的表面张力贮箱保证在微重力或无重力环境下、在任何时候都能向系统提供不含气的推进剂,因而需要确定液体的空间分布以及在给定微重力加速度下的重定位过程,以便为贮箱的设计提供依据。为此,按照相似理论用缩比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微重力落塔实验,然后根据测定的重定位时间计算出原型表面张力贮箱的重定位时间。  相似文献   

20.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