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昌继 《上海航天》2000,17(2):52-56,62
较详细地介绍了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功能和发展过程。对该系统的导航定位原理、方法、精度度量方法,以及影响导航定位精度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深透能力的系统,它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其原来的设计要求。最后还介绍了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陆屹 《上海航天》1997,(2):61-64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定位原理,以及定位精度和提高精度的方法。同时分析了GPS在武器系统地面设备中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3.
提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个人通信业务(PCS)组合是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GPS/PCS组合的性能,讨论了它的通信方式。使用这种组合不仅提高了GPS的定位精度和完好性,而且可及时向监控中心自动报告用户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外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空间应用的情况,简述用GPS进行卫星定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我国开展用于近地轨道卫星定轨的星载GPS导航系统的设想。叙述星上GPS C/A码接收设备工作的可行性及设备的定位精度、动态特性、导航处理性能等关键技术。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遥测遥控接口和系统工作状态做了初步考虑。  相似文献   

5.
着重论述了加工中心DC40定位精度计算机补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按ISO及VDI标准对加工中心进行验收,包括机床的静态精度、定位精度及工作精度等,其中机床定位精度决定被加工工件所能获得的最终加工精度,因而利用补偿原理对机床坐标轴定位精度进行调试,使机床达到高精度。  相似文献   

6.
卫星影像定位精度的验证是支撑卫星业务化运行和应用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测试了“高分一号”卫星PMS相机全色(PAN)二级产品和多光谱(MSS)二级产品几何定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卫星PMS相机全色测试数据的平均定位精度为27.9m,其中,平原、山区测试数据最大外部几何定位精度分别为16.4m、53m;多光谱测试数据的平均几何定位精度为23.2m,其中,平原、山区测试数据平均外部几何定位精度分别为10m、49.7m。“高分一号”卫星 PMS 相机全色与多光谱二级产品的定位精度满足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要求,其中平原地区二级产品精度能满足1?5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Honeywell公司研制的激光惯性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组合的导航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贠敏 《卫星应用》2012,(5):51-53
2012年9月24日~25日,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及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原"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主办,主题是"举旗卫星导航,亮剑北斗应用;乘风位置服务,扬帆智慧物联"。本届年会得到了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的支持,得到了业界数百家参展单位的积极响应,参会专家和代表3000余人。首次亮相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和新产品多达百余个,评选出优秀技术与产品60余项。会上,"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卫  相似文献   

9.
着重讨论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技术特征,简单介绍了俄罗斯Glonass系统,INMARST定位业务及其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走向新世纪的G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勇 《卫星应用》2000,8(2):26-31
综合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走向21世纪时的最新发展情况,评述了GPS在各方面的重要应用,重点介绍了当前国际GPS服务(IGS)的产品内容及其应用和服务。最后对GPS现代化计划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天基多星时差无源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单星设备量小等优点,军事民用前景广阔。分析天基多星时差无源定位的原理,提出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定位算法,给出定位精度,并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邱致和 《卫星应用》1999,7(3):21-27
该文回溯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各项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GPS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作用和潜在发展,总结了GPS系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机床定位精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双频激光干涉仪检验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原理、方法及测量误差分析,采用英国Renishaw公司的ML10激光干涉仪对三坐标轴激光焊接数控机床进行了测量。最后对三坐标轴激光焊接数控机床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机床的精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4.
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定位对外方位元素的测量精度要求高,然而布设控制点成本高,缺少全世界范围内的控制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用星载激光测高仪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和激光测高仪的误差特性,即测绘相机定位精度受外方位角元素影响比较大,激光测高仪高程精度受角元素影响相对较小。然后,论证了用激光测高仪提高定位精度的可行性。在相同的卫星平台定向辅助数据下,激光测高仪高程精度要比测绘相机高得多,可以作为高程约束提高定位精度。最后,应用光束法平差原理对激光测高数据作为高程约束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激光测高数据可将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的高程精度由8.0m提高到约3.5m。此方法可为实现全球无控制点测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两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先后投入运行,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建立了新的里程碑。经过短短10多年的发展,GPS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航科集团卫星定位系统应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时机,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纳入重点开发计划,从立项到应用成功,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目前,GPS应用项目已经取得重大进展。1994年初,航科深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遥感卫星图像的几何定位精度是卫星遥感能力地面预估或在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传统评价方法得到的几何定位精度不能完全反映遥感卫星的定位能力,针对不同的几何定位精度,需要更加准确的评价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几何定位精度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内部和外部几何定位精度的区别;其次通过对中误差和圆概率误差的研究,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采用不同的几何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对仿真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几何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四站时差定位系统为例对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原理进行阐述,推导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并分析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因素。通过仿真分析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在不同空间构型、站间距、时差测量误差、位置误差条件下对地面辐射源的定位精度得出:多站时差定位系统的空间构型直接影响定位精度,主辅站间距长度越长定位精度越好;各站位置误差比时差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更大;对于多站定位系统出现的非对称空间构型,通过合理的布站优化可以提升对某一固定辐射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对扩展频谱技术的特点进行概括性的论述,主要以实例形式介绍扩展频谱技术在航天系统中的典型应用.这些系统涉及导弹武器发射阵地数传通信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跟踪及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利用距离多普勒算法对 HJ-1C(“环境一号”C)卫星图像进行定位,其初始定位精度为1100~1400m,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进一步分析后发现,HJ-1C卫星图像几何定位误差主要分布在方位向,通过对影响HJ-1C卫星几何定位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时间误差是影响几何定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提出通过时间误差补偿提高HJ-1C卫星几何定位精度。该方法首先计算SAR时间误差,然后对SAR载荷时间进行补偿,最后利用距离多普勒算法进行定位,并对HJ-1C卫星图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J-1C卫星定位精度提高到300m左右,得到了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