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氢化物热泵及其在载人航天生保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金属氢化物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该系统在载入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特别是出舱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着重从系统体积,重量、物质消耗,再生时间和技术成熟度等方面比较了水升华器,相变储热,金属氢化物热泵等几种冷源各自的优缺点,说明了金属氢化物热泵系统在载入航天生命保障系统中应用的巨大潜力和需要研究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1 开环回路和闭环回路□□ 196 6年 ,美国航天员 Michael Collins首次乘双子星 - 10飞船冒险进入空间 ,他和伙伴 John Young之所以能活着回来 ,主要依赖于由氧气和水供给设备、换热器和其他维持生存环境的仪器构成的生命保障系统 (以下简称“生保”系统 )。在 NASA后来的飞行中 ,美国人对“生保”系统的复杂性、安全性、舒适程度和储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但对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空气、水和食物的要求基本没变。飞行过程中所依赖的逐步耗尽的有限供给系统就是“生保”研制者所谓的开环回路系统。而闭环回路系统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所…  相似文献   

3.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BLSS)是人类进行深空探测活动,实现长期载人空间飞行必需的关键技术,对于太空的探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BLSS系统内,航天员尿液废水的处理回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尿液中所含有的大量的水分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回收用于系统内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液的配制,既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也有助于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BLSS的闭合度。尿液中所含的大量盐分会威胁植物生长,所以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处理尿液废水并回收其中的水分和营养。为了探索适用于BLSS中的尿液处理回收技术,首先分析了几种面向空间站应用的尿液处理技术,如蒸馏技术等;然后基于回收营养物质的需求,分析了面向民用的、发展较为成熟的尿液处理回收技术,如离子交换吸附技术、氨气吹脱技术和鸟粪石沉淀技术,并讨论了这些尿液处理回收技术在BLSS中的应用前景。最后基于BLSS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有望用于BLSS中的尿液处理回收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4.
70年代,美国“天空实验室”(Skylab)在地球低轨道上飞行了84天。此后,直到1984年,美国航宇局(NASA)才又开始了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当自由号空间站进入最后设计阶段时,美国又企图实施载人登月和火星计划。为了不让“天空实验室”之后出现的中断重演,NASA现在必须吸取自由号空间站发展的教训,并进行载人太阳系探险的一项连续性计划。实施这样的计划一定会对生命保障系统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它将大大超过在近地空间环境中的生保系统的要求。在确定未来长期航天任务生命保障系统要求的规范时,NASA将在已知…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水和地球上的生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大约在30.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在温暖的海水中出现.继而,生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逐步地进化,其中一些生物就离水登陆爬上了岸,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一支就进化成了我们人类的祖先.人类与生物都和海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与海水的成分十分相似.在一定意义上讲,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其体重的2/3左右;在人的骨骼中.其含水量约为其重量的15~45%;在人的血液中约有80%的水分.人不吃食物(必须喝水)还可以存活30天左右,可是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宇航中心(DLR)网站2018年11月15日报道,封闭式生命保障系统Eu:CROPIS任务近日将由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Falcon-9)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Eu:CROPIS任务搭载了两套生物生命保障系统,目标是使种子在空间中萌发并将尿液转化为肥料溶液从而支持植物继续生长,以验证利用生物生命保障系统为长期空间飞行任务提供食物。Eu:CROPIS为眼虫藻(Euglenagracilis)和空间联合再生有机食品生产(CROPIS)的缩  相似文献   

7.
引言未来的空间活动将包括空间站,人们从那里可对接其它飞船,建成大型空间结构和完成科学研究。随着航天任务持续时间的延长,再生式环境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统将比经常发射航天飞机补充应具有更为实用和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最壮观的载人航天工程是“阿波罗”载人登月,21世纪最壮观和最宏伟的工程则是人类登上火星。登上火星已经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计划。我国是航天大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一定会在火星上建立中国的探险基地。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明天就将担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你们中有的人可能就是登上火星的中国第一批航天员。本刊将在新的一年中系统介绍人类火星飞行的各方面知识,包括为火星飞行探路的“火星鼠”、如何飞往火星、结构复杂的火星飞船、什么人能当火星航天员、充满危险的火星环境、火星前哨站、在火星上生活、先进的火星服、火星上的温室、火星上的生命保障系统、永久性火星基地和火星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9.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4-35
太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氧气,有着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和极端的温度环境,并且存在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造成的威胁等等。因此,当人类进入太空,就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航天服装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石磊 《太空探索》2007,(3):54-55
加加林首飞的时间与在此之前的动物试验直接相关。 在加加林上天之前.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火箭试验,取得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超重、失重.噪声和振动冲击对动物生理影响的资料;了解了高空大气的物理性质和宇宙辐射的强度;研究了密封舱生命保障系统和防护装置;初步解决了回收和安全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际空间站“节点”3舱命名活动揭晓,NASA最终选用了“宁静”这一名字,而不是在网上公众票选中得票最多的著名喜剧演员斯蒂芬·科尔伯特的名字。这引起了科尔伯特迷们的不满。NASA解释说,该局通常不用活着的人来命名空间站组件,此次也不例外。不过,为平息众怒,NASA决定用科尔伯特的名字来命名将放在“节点”3舱内供航天员们锻炼用的一辆脚踏车。宁静海(简称“静海”)基地是40年前阿波罗11号登月的着陆场。“宁静”节点舱将在2010年2月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上空间站,其中将安装站上的生命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2.
食物、氧气和水是维持人生存的重要条件,但在空间如何满足这些条件是相当不容易的,各国都在寻找成本低又简宜可行的办法。美国自由号空间站采用部分闭合式生命保障系统。下面介绍自由号空间站部分闭合生保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近况。二氧化碳清除和浓缩分系统自由号空间站的CO_2清除和浓缩分系统有三种候选方案,即电化学、固态胺树脂和分子筛方案。电化学去极化CO_2浓缩器(EDC)是作为自由号空间站CO_2清除分系统的第一候选方案,它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CO_2清除分系  相似文献   

13.
陈育和 《飞碟探索》2014,(12):26-27
美国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生物和昆虫学教授萨拉·威尔说:“地球上的许多生命形式和我们原来知道的不一样。”最近,在由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组织的一个特别会议上,威尔对科学界做了关于“外星生命可能具有的外形”的学术报告。这次会议讨论了许多关于外星生命存在合理性的问题。威尔说:“人类是生命之树的很小一支.如果把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的历史比作一天.人类是在24小时最后的20秒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钟绘 《飞碟探索》2011,(11):48-49
表面上看来,量子效应跟生物有.机体似乎风马牛不相及。量子效应通常只在纳米尺度才看得到,还要加上强力真空、超低温,以及严密监控下的实验室环境。生物有机体则居住在宏观尺度的世界,那里温暖、混乱,什么事情都不能控制。像是这种一个系统里每一部分波动模式都保持一致的量子现象,在喧嚣不已的细胞世界里,维持不了百万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15.
外星智慧生命的模样人们认为在寒冷且强烈的紫外线所构成的宇宙中,生物是无法生存的,这是真的吗?近来的一些实验结果明确地表明,在这样的宇宙中生物是完全可以生存的。有一些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原本来自宇宙,并且,列举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依据,因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  英国剑桥大学的霍依、钱德拉二位博士也坚决主张地球上的万物来自宇宙的说法,他们的主要观点是“遗传物质,即生命的种子布满银河系及别的星系,因此,生命诞生于其他行星的机会非常多”。  有一个事件可以证明他们的说法。在1967年美国发射到月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这就是:“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吗?”探讨UFO的人十有八九会说有,那么其他人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得界定一下生命这个字眼。 什么是生命?  相似文献   

17.
邱伟 《飞碟探索》2009,(8):44-45
人总会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很多的主义和所谓的价值观组成的文化丛林中,人活着注定是困惑伴随一生的.智慧生命的价值是感知于自己的存在,并且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有朝一日登上火星后.将如何在那里生存。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美国生意系统学家马克&;#183;尼尔森博士介绍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西南部荒漠中建造了一些圆筒状的实验室开展试验.模拟能够支持4人在火星上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地球上开展生命支持系统的试验.是为人类未来开展要广阔的空间探索以及向月球或火星等其他星球移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北辰 《飞碟探索》2002,(6):15-17
一天上的神仙从来没有出现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已被登月行为证明是子虚乌有。进入20世纪,这种幻想已被更进一步的科学幻想所取代。遥望苍穹,无数的科幻作家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天外来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大都雷同,令人十分反感,然而外星生物的相貌却有着永恒的魅力。1927年,威尔士在小说《宇宙战争》中把进犯地球的火星人描写成像章鱼一样的怪物,极端聪明而且极端残忍。此后,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多不胜数。天文学家说,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于是,在科幻这个“工厂”里,就有许多不假思索的“工人”在信口编…  相似文献   

20.
夏峰 《飞碟探索》2002,(1):48-48
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仅银河系就有1500亿个。然而,无论哪一个恒星,它即使有自己的行星系统也不能永远与之安然相处。一些恒星放出的巨大热量足以把它的行星烧成灰烬,而另一些恒星甚至无力把它的行星烘热。尽管如此,学者们仍推断银河系有1%~2%的恒星可能会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而且这些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呢?在长篇幻想小说里,游来荡去的总是一些以原子能为食的金属生命,或是存在于宇宙间的思维晶体,或是硅三角之类,不一而足。我们无意与幻想家争长论短,只想用化学家的眼光观察一下邻近的星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