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第二届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SECOND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ACCV’95)的一些情况;回顾了在该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所面临的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并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一学科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德国航宇公司航宇部(DASA)和中国航天公司(CASC)签约,成立德中卫星公司,发展、制造和销售通信卫星及各型地球站。DASA卫星系统处还有意在地球观测卫星,如气象卫星上与中国合作。这家担有风险的联合公司设在慕尼黑,DASA和CASC各占50%股份,在北京开设联络处。公司已经接受了两项计划——中国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系列(DFH-3)和下一代DFH-4系列卫星。还可能建立一个提供卫星服务的公司。DAS.A和中国航天当局及公司之间往来已超过10年,1980年DASA向中国提供卫星部件的测试设备,还包…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第二届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SECONDASIAN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ACCV’95)的一些情况;回顾了在该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所面临的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并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一学科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的官员已经放弃将工程试验卫星-6(ETS-6)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的努力。事故调查委员会将在1994年g月成立,委员会将由和航天工业无直接关系的人员组成,以便进行公正的调查。ETS-6卫星于1994年S月28日从种子岛宇宙中心用日本最先进的大型火箭H-2成功地送上椭圆轨道,8月29日,为了将ETS-6卫星转移到地球同步轨道,NASDA进行了星上远地点发动机计划三次点火中的第一次点火,但发动机未能按要求点火,NASDA期待后两次点火能成功。8月31日,NASDA又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最近宣布,去年8月发射因故障未进入地球静止轨道的技术试验卫星一6(ETS-6),仍完成了大量试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ETS-6卫星目前运行在近地点高度为856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8700千米,倾角为13的大椭圆轨道上。卫星每3天经过原计划规定的地区上空一次,每次地面可跟踪3小时。NASDA和位于东京的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通信研究实验室(CRL)就抓紧利用这个“窗口”与ETS-6进行通信和计划中的其他试验。NASAD发言人说,ETS-6卫星各分系统工…  相似文献   

6.
选用NOAA提供的太阳质子事件表以及SGD发表的与其相关的射电多波段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厘米波,毫米波爆发与质子事件的关系上寻找规律,从而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IDB(智能数据库)思想的提出,预示着人类的信息处理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IDB将计算机科学中近年来日趋发展成熟的五大主要技术,ΟΟ(面向对象)技术、DB(数据库)技术、AI(人工智能)、Hypertext/Hypermedia(超文本/超媒体)和正文数据库与联机信息检索技术,集成为一体.其中ΟΟ、AI和DB是IDB中的三大支柱技术.本文论述MIDS/BUAA数据模型(Datamodeling)的哲学,并介绍MIDS/BUAA系统的设计思想、动机、核心数据模型,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它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需分多址(DAMA)卫星网络中,卫星信道对网中各站透明。任一站发出请求后,就能获得一对可用信道,建立通路。通话结束后,交回信道,以供其它请求使用。DAMA不像SCPC或MCPC中的预分配方式那样指定站与站之间的通信信道,因而网络完成传输所需信道总数大为减少。卫星带宽、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放宽,成本随之下降。DAMA系统由模拟SCPC系统衍生而来,SCPC系统常用于星站间的电话通信,当用于全球通信时,由于其贵得出奇的花费变得不切实际。DAMA系统与之相比则有经济、可靠、便于快速部署等优点。而且…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参数化标准件库开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具有参数化变量化功能的CAD软件Sigraph-Design,以及在其上利用交互式作图法,配以内部图形数据库,直接建立参数化标准件库的新途径,并给出了寒带的建库方案。  相似文献   

10.
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软件质量,对Ada软件的动态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就以下内容着重进行了讨论;Ada软件的分析与理解;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原则与方法;Ada软件的动态测试工具ASDT。  相似文献   

11.
基于VHF数据链的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基于甚高频(VHF)数据链的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为改善ADS系统的跟踪精度,将基于"当前"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用于ADS系统数据处理.数字仿真和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突发干扰和飞机姿态变化造成的ADS报文丢失、乱码对ADS系统跟踪精度的影响,使ADS系统更为实用化.   相似文献   

12.
ATM中的ADS-SSR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次监视雷达(SSR)和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特别是终端飞行区.本文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中的SSR和ADS系统的特点和缺陷,研究了基本类型ADS合同和扩展类型ADS合同对ADS跟踪精度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一个ADS-SSR航迹融合的模型,给出此模型的具体算法,并进行了数字仿真.数字仿真表明:该模型算法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自相关监视(ADS)系统(机载部分)的一种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ADS系统多信息源的处理、ADS信息机内传输及ADS信息在空地子网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14.
ADS与多雷达数据融合中的系统误差配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中交通管制中自动相关监视(ADS)与现有多雷达监视系统进行数据融合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多雷达数据处理(MRDP)系统误差配准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最小平方估计(LSE)准则实现的ADS与雷达的系统误差配准算法,给出了其最优解.利用我国西部航路模拟航路点数据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通过该方法的配准,ADS和雷达数据融合中的系统误差得到了有效的消除,提高了综合监视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飞轮等星上高速旋转部件所引起的高频姿态和指向抖动,提出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特性的角位移敏感器用于星上高精度宽带宽的微振动测量,以弥补常规姿态测量系统测量频带低,动态范围有限的缺点.介绍以扩展姿态确定带宽为基础的高精度姿态确定方法.给出了以陀螺、星敏及ADS测量信息为基础的宽带宽的姿态确定方法及系统的模型,采用了卡尔曼滤波来确定卫星姿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存在高频姿态抖动的情况下,宽带宽的姿态确定方法的估计精度优于传统的姿态确定方法,由此验证了宽带宽的姿态确定方法的有效性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子装备中的复杂频率源都是通过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而性能良好的频率合成系统是顺利实现频率合成的工程基础,在实际合成器电路中,相位噪声、杂散分量等影响因素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既降低电路稳定性,输出结果也不理想,严重情况可导致系统故障。因此,有必要在已有实际电路的基础上构建合成系统概念图,根据合成目标信号的特点,添加测试目标和项目,对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电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运用ADS2011对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软件建立相关电路模型,借助多种测试元件对相关参数的观测来找出优化点进行电路优化,仿真模拟实际的信号合成过程,改善实际电路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微型化相干布局囚禁(CPT)原子钟,需要设计出小体积、低功耗的微波电路。本文介绍了利用介质振荡器(DRO)实现的适合微型CPT原子钟的微波电路,首先利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实现了介质振荡器的仿真,然后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并实现了振荡器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输出微波频率为3.4GHz、功率为-4dBm、功耗为37mW。  相似文献   

18.
数字通信系统中,码元同步对于实现信号的准确判决码元和降低系统误码率起着关键作用。介绍了在ADS仿真环境下实现16QAM接收机码元同步算法。采用的定时误差提取算法消除了传统算法在16QAM系统中引起的时钟抖动问题,实现了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同步。并对该算法在ADS环境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码元同步的功能,并对干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型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频标开展了小型、低功耗微波电路的研究,借助于ADS仿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利用微带线传输微波,以阶跃恢复二极管作为非线性器件的小体积、低功耗微波倍频电路,电路面积为20mm×10mm、功耗小于10mW。测试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为6dBm、频率为569.5MHz的信号时,获得了所需要的频率为3417MHz、功率为-9dBm的微波输出,满足CPT原子频标对微波信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星光导航是一种自主导航系统。阐述了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系统的构成,星敏感器的工作原理,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的工作原理,以及三种组合导航工作模式。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系统的车载试验,验证了捷联惯性/星光组合导航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