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本航天技术取得进展日本目前正在继续开发其未来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技术。其中载人航天器技术包括将由日本宇航员在美国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上进行的空间试验技术。有关航天飞机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在进展之中。在不载人航天器方面,日本正在实施所谓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8,(5):43
奋进号航天飞机3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建设任务。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包括日本宇航员土井隆雄和站上长期考察组新成员赖斯曼(接替原在站上工作的埃亚尔茨)。此次飞行代号STS-123,历时16天,是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3月12日,奋进号与空间站对接。对接后,宇航员们完成了5次太空行走,安装了日本“希望”实验舱的第一部分和加拿大航天局“巧手”双臂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其它活动,  相似文献   

3.
孙广 《中国航天》1995,(1):27-2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及其它宇航团体正在逐步地为未来的载人航天活动建立起广泛的基础。目前他们正在为6至7年后日本宇航员能在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实验舱内例行工作而积极准备着。不仅如此,日本宇航界还在瞄准另一个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继不载人希望号航天飞机之后研制有.人驾驶的空间飞行器。  相似文献   

4.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5月3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继续执行国际空间站组装任务。此次飞行代号STS-124.历时14天.主要任务是运送并安装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希望”实验舱的“增压舱”和“遥控操纵系统”机械臂,同时还携带了修理空间站损坏的厕所所急需的一台泵。机上乘有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飞行期间.宇航员们出舱完成了3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5.
常玉燕 《中国航天》1997,(3):34-35,38
在美国、日本、欧空局、加拿大、俄罗斯联合实施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中,日本将为其提供一个实验舱。为了进行实验舱的研制和未来的空间实验与应用,以及进行航天员的培训等,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在筑波航天中心建成空间站综合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下列设施组成:(1)空间实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日本其它的航空航天集团正在为载人航天活动建立一个广泛而深厚的基础。他们打算花6~7年的时间让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可能决定继不载人Hz轨道飞行器(HOPE)之后制造载人空间飞行器。 在设计、制造、操纵日本实验舱及其辅助设备的同时,要制定廉价研制载人航天活动基础设施的计划。由于对美国航天飞机的依赖,日本的航天员飞行计划耽搁了很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使日本航天员的第一次航天飞行拖延到了1992年。  相似文献   

7.
日本工程试验卫星7的空间自动交会对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中国航天》1997,(1):29-32
一、引言日本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计划参与一系列先进的空间活动,例如参加国际阿尔法空间站的活动──研制日本实验舱(JEM),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希望号不载人航天飞机和建造先进空间平台等飞行器。这些空间活动都需要交会对接和在轨操作服务技术以及应用空间机器人支持执行各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了获得空间机器人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开发了工程试验卫星-Ⅶ(EST-Ⅶ)。在1997年,用H-Ⅱ火箭将ETS-Ⅶ发射到550公里的地球轨道,ETS-Ⅶ有一个长约2米的6自由度手臂,用来进行空间远程机器人实验。设计远程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目的是用来减轻航天员的工作负担,并使那些非机器人专业的用户使用起来更加容易,这套实验系统由星上机器人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这篇文章具  相似文献   

9.
王景泉 《中国航天》2001,(10):16-2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自建立30年来,已研制并运行了40颗卫星。目前正在研制8颗卫星。近年来,NASDA开展空间活动的步伐明显加快,涉及的新领域也在增加。为了加快发展,该国家机构仍在预算限制之下,在已经增加的各个领域之外再选择一些领域,并着手制定2005中国航天2001年第10期年以后的未来卫星计划。进入新世纪,NASDA正在重新构架未来的空间活动。这些涉及到未来卫星计划的空间活动需要新的思路和新政策。根据新思路,从技术角度,NASDA主要集中于某些关键技术,如空间机器人、自主技术、小型和…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现实的空间机器人共享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空间机器人共享控制系统及其仿真。首先提出了一种增强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方案,并建立了空间机器人仿真的虚拟环境。其次开发了基于此虚拟环境的自主与遥控相结合的共享控制系统,最后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将于1996年发射日本实验舱(JEM),这是日本参加美国航宇局空间站的实验设施。该实验舱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牵头研制。日本实验舱中搭乘一名乘员进行生命科学和材料研究。 目前,该实验舱已完成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从去年年中开始,于今年完成。1989~1990年进行工程设计,尔后研制地面试验模型、飞行模型。该实验舱研制费为3000亿日元。其中,实验舱主体2500亿日元,实验设备和软件500亿日元。 在该实验舱上将采用人工智能和专家分系统。由于实验舱可搭载的重量和可供使用的电源有限,因此实验舱只能搭载地面设备专家系统的分系统。知识库的准备工作由地面承担。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电源系统和实验设备出故障时,可确定故障的设备和原因。实验舱上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
零讯     
日本的空间活动日本政府正继续开展空间开发活动,新批准一项计划:今后十四年内用自制的76枚运载火箭发射80个宇宙飞行器。另外,日本宇航员最早于1983年方可成为美国空间飞机的候选驾驶员。日本运载火箭上面级采用自行设计的固体火箭,使用的液体火箭第一级则以美国雷神为基础,后期的宇宙飞行器将使用日本设计的液氢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预期于1984年前试验。液氢-液氧助推火箭编名H火箭,可将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可把800  相似文献   

13.
北爱尔兰生物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成一种载有微型电极的身体状况监测带。将来的宇航员配带上它在空间飞行中就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Kand.  SW  龚惠明 《上海航天》1989,(4):9-10
日本正在计划用它的无人驾驶“希望”号(HOPE)轨道器作为未来研制水平起降、单级入轨空天飞机的跳板.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已经领导开展了研制有翼轨道器的工作.该轨道器定于1996年末用H-2火箭发射,一经成功,该轨道器能飞达多国“自由”号空间站.“希望”号轨道器由H-2运载入轨,它将进行自动操作、无人货运和在跑道上水平降落.据预测,在进行空间对接时,空间站上的遥控机械手臂将抓住“希望”号轨道器,并将它导向对接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专家们计划在月球上建造有人居住的月球站。根据专家们的设想,日本第一个月球站将由三个舱段组成,其中主舱段可同时容纳3名宇航员居住和工作。该舱段为圆柱形,长9米,直径4.5米。在正常条件下,宇航员能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15昼夜。 根据其外形和尺寸,未来日本月球站的主舱段与美、  相似文献   

16.
日本9个参与空间计划的政府部门向大藏省申请了总额为22.82亿美元的1992财年的空间预算,这一数额比1991财年增加了7.2%。 日本1992财年空间预算中的18.7亿美元,将拨给科学技术厅,但其中18.3亿美元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控制使用。 NASDA的财政预算重点拨款项目是: 1.日本参加美国/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日本实验舱及有关的研制工作:5.06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5,(5):42-4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4月6日向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20年宇宙开发长期计划.内容包括日本宇航员在月面进行资源调查和用观测卫星网及早了解地震受灾情况等。长期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开发出探月所需的机器人和纳米技术.并设计出能够载运货物和人员的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还计划用20年时间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2015年前,日本将就是否具体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以及是否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基地进行评审。关于灾害对策.长期计划提出将有效利用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如用多颗卫星为调查受灾地区的范围和灾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立 《中国航天》2011,(11):22-2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飞入太空,在宇宙中遨游。天宫一号上有两个舱段: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在验证我国未来建设载人空间站方面肩负了巨大任务,也吸引了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生产的资源舱就不是那么夺人眼球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1987年5月26日发表的题为《奔向宇宙开发新时代》的宇宙开发长期政策报告透露:1986~2000年这15年间,日本政府将投资60000亿日元,用于宇宙科学研究、独立开发基础技术,以及研究、发射和使用空间基础设施等航天活动。民间还为空间活动投资30000亿日元。其分配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与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制J-1型固体火箭。该火箭的第一级将使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H-2火箭的固体助推器,第二、三级及整流罩均使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3S2火箭的上部。这种火箭可将1吨左右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预计将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