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速率捷联惯性测量系统初始对准,其目的是为了给惯性坐标系姿态测量标定初值。初始对准包括调平与瞄准两个内容,本文只介绍调平问题。由于弹体竖立地面时,在风吹情况下产生的随机晃动使调平问题变得复杂和困难。本文介绍了消除风晃动干扰的数字滤波方案,分析了各项误差并给出了数学模拟和实物模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周小刚  汪立新  方针  雷霆  林珂 《宇航学报》2011,32(3):549-553
针对半球谐振陀螺平台调平时容易受到各种随机干扰的影响以及为了提高调平的抗干扰能力,基于动态规划方法设计了平台调平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算法,使平台调平系统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针对实现中存在的计算量过大问题,采用变量替换法将平台调平系统状态方程转换为完全信息情形,减小了计算量,简化了设计。为了提高调平精度,通过在平台调平控制信号中增加加速度计零位偏置修正量的方式提高了调平精度。初步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输入轴失准角容易超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加速度计失准角调平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加速度计调平原理,从材料、结构等方面对失准角超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环境试验验证,定位了失准角超差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失准角调平时,由于调平带来了表芯与表壳之间的调平应力,环境试验加速了表壳屈服,造成表芯空间位置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失准角超差。针对失准角超差的原因,颠覆性设计了一种非限制自由度的加速度计输出轴失准角调平系统,调平系统在满足微小装配间隙的情况下,表芯可以随着表芯进行随动,避免了挠性吊装螺杆因为变形而带来的应力。该系统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失准角调平,从根本上避免了输入轴失准角的超差问题。这种新型调平系统可以将加速度计失准调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而且表芯和表壳之间不存在任何调平应力。试验数据表明:新型调平系统可以使失准角趋近于零,且长期稳定性优于于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液压自动调平的工况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经试验实现了调平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消除外干扰对自对准精度影响的方法。双位置法自对准通过估计两个位置水平陀螺的输出并计算求得方位角,因此快速精确估计水平陀螺输出是高精度快速自对准的必要条件。采用零力矩法并将水平加速度表输出经二次积分得到位移序列,由位移序列多项式拟合系数估计水平陀螺输出可以有效减小估计误差。为了缩短对准时间,粗调平结束立刻开始用零力矩法测试,由多项式拟合系数精确估计粗调平剩余水平角并在估计陀螺输出时补偿。典型干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卫星装配定位平台水平调节的高效自动化,对平台自动调平的算法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中心点不动的调平算法和一种解决"虚腿"问题的方法,制定了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控制方案,应用本方案设计的智能调平平台达到了较高的调节精度。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发射设备仿真系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车体进行自动调平和对发射筒进行自动调直,本文着重分析了基于液体摆组合的计算机自动调平(调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验证多管火箭发射车不调平而进行瞄准角修正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发射车采用不调平而进行瞄准角修正的方法提供试验依据。从而提高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对地面不平的适应能力,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实现无预设阵地的任意点发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SAR天线平台的三轴陀螺稳定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解耦条件;提出了SAR天线平台采用全主动控制方式这一新设计思想。首先利用SAR固有的中心频率偏置电压U_(fb)实现主动方位控制,从而避免采用外部方位基准信号;其次在主动调平控制中采用分段补偿原理,这就有可能达到较高的调平精度。最后对多种可行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Hexapod微激振平台具有负载重量大和振动量级小的特点,为了实现精确卸载、作动器小量级精密控制,研制了基于空气弹簧支撑的Hexapod微激振平台。该平台包括负责工作状态承载的4点梯形分布的空气弹簧柔性支撑和负责非工作状态承载的3点刚性辅助支撑两部分。针对该平台自动调平控制的两大问题:即柔性支撑与刚性支撑之间存在的力耦合以及气路控制中存在的非线性和时延性,提出了连续充气和脉冲充气相结合的开关控制策略。为验证自动调平控制的可行性,在负载重量约为200 kg的Hexapod微激振平台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平台可在140 s内实现自动调平,且6个作动腿位移误差不超过1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