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考欧洲空域应用雷达最小间隔标准及其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我国空域结构、空中交通流量、雷达通信设备、管制员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阐述了在我国空域范围内缩小雷达管制间隔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程序管制是指管制员通过飞行计划、飞行员报告和位置标图来掌握航空器的航行诸元,并经过计算和推测来提供的管制服务。由于这种管制方法需要的安全间隔大,对空域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正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管制方式——雷达管制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2日,我国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以东的广大空中交通管制区实施了雷达管制,这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贵阳区域管制室也开始了划时代的雷达管制工作。实施之后,随着雷达管制工作的深入运行,一些在实施前未考虑到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在经过前期强化雷达管制模拟机培训后大部分管制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感到有不理解的问题,涉及到标准通话用语、雷达管制间隔、雷达管制和程序管制之间的间隔、雷达盲区、目视飞行与仪表飞行之间等。尤其是对间隔的掌握和通话术语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部分管制员在机组不作位置报时缺乏主动管制的意识,感觉到指令发的不流畅。为什么在作了大量的前期雷达管制理论准备工作和雷达管制模拟机培训后,在实际运行中还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一、雷达基本理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解决运行中的所有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雷达管制空域,只要管制员发出“radar contact”或“radaridentified”这样的指令,就担负起了对该航空器的一切动态过程的监控责任。如果对该机的飞行动态监控不到位,造成的一切不安全后果,雷达管制员都将难辞其咎。近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几起不安全事件,多是由于管  相似文献   

5.
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旗语管制到今天的雷达管制和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历程,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管制设备和先进的管制方法不断涌现。随着管制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空域中的航空器数量也在高速递增,天空变得异常拥挤,管制员所承  相似文献   

6.
美国空域内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迅猛发展,空域用户及航空器数量的不断增加,缩小垂直间隔的顺利实施,尤其终端管制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对现有空域的划设、使用、管理和运行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空域整体规划与管理改革迫在眉睫。为科学合理地规划空域,满足军民航飞行对空域资源的需求,现将本人翻译的《美国终端区标准间隔》一书中“空域内空中交通管制运行”相关内容呈现给读者,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雷达管制条件下,随着飞行流量的逐年增加,要求管制员对航空器的调配精度也越来越高,使得管制员对航空器航行诸元的控制也逐渐由少到多,由粗到细。这种要求的转变在区域管制室由程序管制向雷达(监控)管制的过渡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过去那种简单、粗糙的以阶梯上升/下降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持续高速增加,有限的空域资源越发紧张。程序管制间隔过大,严重制约了空中交通的有效快速流动,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也给管制员的工作带  相似文献   

9.
雷达管制是一种管制员利用雷达设备提供空中飞行情形作为指挥依据的先进指挥方式。它不同于以往程序管制的主要特点是,雷达设备能提供精确的航空器高度、位置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一般来讲,我国各地空管部门各自承担本机场飞行空域的航空管制责任,航空器在经过多个空域时,管制员通过VHF话音通信方式实现对航空器管制责任的交接。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飞行流量日益增加,传统的、以话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