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空间飞行器导航定位的精度及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雷达误差修正模型准确与否。以脉冲雷达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假设检验理论,对雷达测量数据有无野值等不同情形,分别建立了误差模型拟合优度F 检验与容错F-检验、模型分量显著性T-检验和容错T-检验算法,并且利用雷达跟踪飞行器的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与模型分量显著性检验等系列算法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适应性,可用于诊断雷达误差模型是否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ADS与多雷达数据融合中的系统误差配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中交通管制中自动相关监视(ADS)与现有多雷达监视系统进行数据融合的模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多雷达数据处理(MRDP)系统误差配准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最小平方估计(LSE)准则实现的ADS与雷达的系统误差配准算法,给出了其最优解.利用我国西部航路模拟航路点数据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通过该方法的配准,ADS和雷达数据融合中的系统误差得到了有效的消除,提高了综合监视精度.  相似文献   

3.
连续波雷达测量数据随机误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差分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在处理连续波雷达跟踪数据的随机误差时,处理结果常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首次证明了“k阶差分与k+1个点的k-1次多项式的平滑残差具有完全相同的频谱特性”。针对雷达测量数据中随机误差时序相关性较强的实际情况,导出了相关条件下差分步长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了高精度分离数据中随机误差的非线性自由节点样条函数方法,该方法经仿真和大量实测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航天器初始飞行段的跟踪数据中,假设光测数据含有常值系统误差,连续波雷达系统的距离和/差数据含有二次项系统误差和折射残差,距离和/差变化率数据含有线性系统误差和折射残差。利用样条函数表示轨道,建立了系统误差和航天器轨道的非线性模型,给出了系统误差和轨道的高精度估计方法和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容腔瞬态换热试验中测试数据的随机误差被数据处理的差分过程放大的问题,定量分析了随机测试误差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提出抑制方法。结果表明:容腔内壁面对流换热特性误差对瞬态温度随机误差最为敏感,导致换热特性试验结果不确定度高。将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应用于数据差分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测试随机误差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在容腔充气过程中,采用误差抑制方法后,容腔壁面换热特性的最大误差从129.07%降到63.62%,时均误差从25.24%降到8.12%。   相似文献   

6.
统一S波段(UnifiedS-band,USB)系统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任务的主要测控网。文章对中国USB系统的测距测速数据的误差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传播媒介、相位中心偏差、时标偏差、通道时延以及卫星星历误差的修正模型,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残差分析,对目前中国USB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了评估,给出了USB测距和测速数据的实际精度。最后,针对目前USB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情况,提出了数据处理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文章的结论对今后改善中国USB系统的测定轨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飞行器实时数据处理中端点附近数据解算精度差、状态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并证明三次多项式一阶导数定理(CP FODT),对基于该定理的一阶导数解算方法的实时数据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拟合区间长度、测量误差限及采样间隔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对解算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并采用实测数据对解算效果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该算法对于实时数据处理具有较高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可提高端点附近数据的解算精度和预测的准确度,并可衍生为插值算法,能够为实时数据处理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通用计算机软件化实现雷达数据处理和终端显示已成为一种趋势,而从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快速变换是保证雷达实时显示的前提.在雷达显示过程中角度数据随时间均匀变化,每增加同一个微小的值可得到下一个角度.通过合理选择角度增量使其在满足雷达显示的前提下同时符合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算法的要求,并据此对CORDIC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CORDIC算法只需1次偏转就可计算出需要的三角函数值,提高了从极坐标变换到直角坐标的速度.经过分析,改进后的算法使得坐标变换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9.
飞行器轨道的特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飞行器轨道的数据处理问题,首次提出了轨道的特征点概念。轨道的特征点是飞行器动力突变的真实反映,轨道特征点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在测量数据处理中,在多项式表示轨道时应以特征点为端点,或以特征点为轨道样条表示的当然节点,否则将带来轨道的表示误差,在残差数据中波动现象。介绍了提取轨道特征点的方法,仿真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特征点提取方法准确度较镐;特征点为当然节点的样条函数表示轨道能消除节点选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有些仪器检定人员对坐标仪器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还不太清楚,甚至有些检定员对数据处理方法是错误的,以致造成检定结果也错误,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对此想介绍一下检定坐标量仪示值误差的正确处理方法。所谓坐标量仪示值误差数据的错误处理方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利用差分GPS分析地面雷测系统跟踪误差的思想,详细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建立了一组简洁的差分GPS模型,构造了测量数据的比对分析算法以及具有良好抗野值能力的误差偏差最优统计算法,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发三收模式下星载SAR-GMTI系统利用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方法进行杂波抑制时,系统误差和平台运动误差引起的杂波残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补偿的运动目标检测和定位新方法。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并以消除剩余杂波为目的详细推导出了相应的补偿因子,在此基础上对经过误差补偿后的数据采用DPCA方法进行杂波抑制,最后通过相位干涉处理进行动目标定位。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深孔尺寸及其形状误差在线自动综合测量的基本理论,给出一种新的误差分离方法。用此方法,能够在测量过程中将被测深孔工件尺寸及形状误差与工件的回转运动误差、测头的直线运动误差分离开来。而且在进行误差分离的同时,能精确确定被测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建立起各项被测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由微机实时数据处理的深孔在线综合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基本理论正确,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基测控系统传统标校方法和基于差分GPS事后标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卫星与地面测控站之间星地差分GPS的地基测控系统测量误差实时标校方法。与基于差分GPS的事后标校相比,实时标校能使地基测控系统及时获取标校后的测量数据,从而实时进行轨道解算和预报,并及时上注以提升卫星运行性能。针对星地长基线、高动态和实时标校场景,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星地基线估计性能的各项误差及修正效果,并提出相对位置精度因子的概念,由此得到星地基线估计精度预算。采用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实时星地基线估计算法,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测控系统测量误差,从而获得校准结果。利用星载双频GPS接收机和导航信号模拟器构建半实物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实时标校后测距系统误差残差降低到40cm左右,测速系统误差残差降低到1cm/s以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以较好地满足未来航天任务的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15.
Precise clock products are typically interpolated based on the sampling interval of the observational data when they are used for in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However,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white noise in atomic clocks, a residual component of such noise will inevitable reside within the observations when clock errors are interpolated, and such noise will affe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positioning results. In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a twenty-one-week analysis of the atomic clock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numerous satellites, a new stochastic observation model that considers satellite clock interpolation errors is proposed. First, the systematic error of each satellite in the IGR clock product was extracted using a wavelet de-noising method to obtain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omic clock noise within each clock product. Then, based on thos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s, a stochastic observation model was structured that considered the satellite clock interpolation errors. Subsequently, the IGR and IGS clock products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 verification using 179 stations worldwide from the IG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odel, the convergence times using the stochastic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were respectively shortened by 4.8% and 4.0% when the IGR and IGS 300-s-interval clock products were used and by 19.1% and 19.4% when the 900-s-interval clock products were used. Furthermore, the disturbances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calculation were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验大气密度模式预测大气密度存在的较大误差会引起低轨卫星轨道预报误差,对卫星的再入轨、控制计划、碰撞规避及精密定轨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天宫一号卫星探测数据,针对大气NRLMSISE-00模式计算的误差特点,在地磁相对平静(Ap ≤ 30)的时间段内,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基本相同.利用二维核回归估计方法,对与预测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样本误差进行加权,估计预测点处的模式误差,进而按距离预测日期天数的长短,采用加权修正法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大气模式误差的均方差(RMS)由14.09%降至4.05%.研究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气密度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0.1m分辨率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运动补偿方案设计中的一个新问题.超高方位分辨率意味着长合成孔径和大相干积累角,条带模式下的回波数据中可能包含不可忽略的方位角度相关的残余运动误差.分析了这种运动误差孔径依赖性对机载SAR成像质量的影响,它将造成图像的几何失真和方位散焦.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孔径数据处理的补偿方法,根据雷达瞬时照射时刻与多普勒频率之间的关联性对数据进行方位向上的分段和补偿,可以直接嵌入联合一阶运动补偿和二阶运动补偿的成像处理流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此孔径依赖性运动补偿方法进一步改善了图像的聚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星敏感器结构设计与安装过程会产生多种误差,主要误差源有星敏感器像平面主点误差、主距误差、倾斜误差与旋转误差,这些误差影响了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的精度。本文根据星敏感器的误差模型,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星敏感器在轨标定方法。在已知含有误差的像平面的基础上,构造一个虚拟的像平面。当粒子群优化算法使含有误差的像点投影到虚拟像平面上的坐标与无误差时像点的坐标一致时,再利用Quest解算出三轴姿态角求得两个像平面之间的姿态矩阵,得出两像平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精度较高且比较稳定。这种方法与传统标定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依靠陀螺信息,原理简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