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X-51A相似飞行器模型的气动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公开文献资料,建立了一个气动外形类似于美国X 51A的飞行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飞行器在迎角-10°~10°范围和马赫数6条件下内外流场结果及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阻比等气动特性,并与国内参考模型及国外公开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估了这种气动外形的可用性及迎角变化对其内外流场和基本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点研究了柯恩达效应在短距/垂直起降技术方面的应用。无人飞行器采用串列翼布局,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布局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串列翼布局前、后机翼的最优位置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增升喷管对于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飞行状态下,此无人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在不同的飞行速度下,增升喷管对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的影响有所不同。低速飞行状态下,增升喷管的增升效果明显,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大,喷管的增升效果逐渐减弱;高速飞行状态下,增升喷管可以明显抑制机翼上表面气流的分离,增大机翼的失速迎角,进而改善飞行器的大迎角气动性能,提高飞行器机动性和可操纵性。  相似文献   

3.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大迎角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大气紊流等外部干扰的作用时,飞行姿态很可能会出现大迎角情况。针对大迎角飞行时飞行器可能出现的气动问题,对一种典型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求解,得到其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重点针对大迎角情况,分别对整机气动特性、进气道性能和全动尾翼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场特征作出解释。结果表明,机身和发动机之间存在气动/推进耦合现象。大迎角下飞行器的气动参数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升阻比减小,整机纵向表现为静不稳定,且不稳定性随迎角增大而增大;进气道性能在大迎角下降低,从而导致发动机推力下降,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但却适当降低了整机的纵向静不稳定度;全动尾翼操纵效率降低从而使得配平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唐海敏  杜厦  傅建明  李欣益 《航空学报》2018,39(5):121701-121701
针对大长细比飞行器外形超声速大迎角条件下前置小翼展开过程引起的非定常问题,应用结构动网格技术和基于脱体涡模拟(DES)的非定常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详细的小翼展开过程流场结构非定常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小翼展开引起的法向力、纵向压心系数等气动特性随展开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大迎角条件下前置小翼展开过程对小翼附近区域以及尾舵区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影响。小翼完全展开后,压心前移4.1%,降低了飞行器静稳定性,法向力系数增加15.6%,提高了气动过载,对飞行器机动性能均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乘波构型设计高升阻比飞行器是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布局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受热防护系统设计和材料加工工艺等限制,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乘波构型具有的尖前缘进行钝化。本文针对移除材料和增加材料两种边缘钝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并采用典型外形阐明了这一共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移除材料方法对典型外形进行了一致钝化和非一致边缘钝化,利用CFD方法对两种钝化外形气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流场计算表明:和一致边缘钝化相比,非一致边缘钝化有效降低了下表面高压气体向上表面的渗透,提高了外形所受的升力,降低了边缘所受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钝化外形的升阻比;尖前缘乘波构型最大升阻比位于零度迎角,而钝化之后乘波构型最大升阻比在2°迎角附近取得;随着迎角的增大,钝化外形升阻比变化趋势和尖前缘外形变化趋势一致,非一致钝化乘波构型气动性能和尖前缘乘波构型气动性能较接近,非一致钝化方法得到外形的气动性能优于一致钝化外形。研究可为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的钝化修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坚强  陈琦  袁先旭  谢昱飞 《航空学报》2016,37(8):2565-2573
飞行器从中小迎角至大迎角范围内,由于背风区流动分离形态的演化,静态气动特性特别是横侧向气动特性也随迎角显著变化,可能诱发复杂的滚转运动。但飞行器一般是上仰机动时,才从平飞状态快速拉起至大迎角,此机动过程对横侧向气动特性和滚转运动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发展了刚体动力学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的松耦合求解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航天飞机脱落碎片的六自由度运动轨迹进行了验证。针对背风区涡流形态及横侧向气动特性复杂的方形截面飞行器,数值模拟研究了其不同迎角下的静态滚转气动特性、自由滚转运动特性,以及上仰机动时不同拉起速率对滚转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此飞行器,静态时存在临界迎角约为13°,当迎角小于临界迎角时,滚转方向是静不稳定的,诱发快速滚转运动;当迎角大于临界迎角时,滚转方向是静稳定的,其滚转运动是收敛的。但上仰机动时,滚转运动的形态还与拉起速率相关,即使拉起的终止迎角大于临界迎角,如果拉起速率较慢,也可能出现快速滚转运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行器大迎角绕流的非对称气动特性,采用变湍流度技术,通过对细长体和翼身组合体模型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湍流度和人工扰动对飞行器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湍流度和人工扰动对飞行器大迎角情况下的非对称流动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NURBS方法的机翼气动外形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就是将设计对象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分析与最优化方法相结合,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对象的外形,使其气动性能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优.气动外形优化是一个涉及几何参数化、动网格、流场计算和寻优算法的综合应用平台.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的使用,气动外形优化在现代飞行器设计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正洲  贺元元  高昌  张小庆  王琪 《航空学报》2020,41(5):623356-623356
气动外形设计是有翼再入飞行器(RV-W)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气动参数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有翼再入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的规律和准则。基于上述设计准则,以类X-37B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集成几何参数化建模、气动力、气动热、热防护等学科快速分析方法,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以最优气动特性为目标对飞行器气动外形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气动外形后,对飞行器热防护系统(TPS)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外形的气动特性相比初始外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设计优化得到的热防护系统重量占比(8.7%)优于同类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重量占比统计数据,说明了本文有翼再入飞行器气动外形集成设计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同类飞行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乘波体特性研究是开展乘波飞行器设计的基础。本文对乘波体相关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总结了乘波体几何特性、气动特性、气动热特性等静态特性和横航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以及弹性效应对稳定性的影响等动态特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乘波体特性研究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乘波体的几何特性决定了其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前体设计;乘波飞行器适用于在设计点和小迎角工况下飞行,宽速域、大空域范围内气动性能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在进行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气动力和气动热之间的平衡折中,采用合适的气动热解决方法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乘波体需具有上反角和“下凸”的外形特征,以满足稳定性要求。可为乘波飞行器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延长飞行器续航时间,探索变后掠翼飞行器控制规律,根据新型变后掠翼飞行器模型,探究了通过飞行器速度及迎角来控制弹翼后掠角度,以达到最优气动性能,从而使该飞行器获得更长续航力.选取飞行马赫数为0.4~0.8、前缘后掠角度为15°~45°内的39个关键点,在迎角为0°~14°范围内进行CFD仿真,将仿真结果在不同数学模型下...  相似文献   

12.
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及其气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新的无人飞行器气动外形布局,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完成了飞行器气动外形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分析。将飞行器几何外形节点数据导入Gambit软件,生成气动特性计算所需的网格文件。应用Fluent软件,根据不同的飞行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方法,对无人飞行器外形布局进行气动特性计算。主...  相似文献   

13.
典型高超声速翼身组合体粘性干扰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粘性干扰效应的理论研究基础,利用数值模手段获得复杂高超声速外形的气动力数据,建立了完全气体条件下纵向气动力系数的粘性干扰模型;以相对正交距离的形式,给出了粘性干扰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从粘性干扰参数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是研究高超声速复杂外形粘性干扰效应的有效手段;利用粘性干扰参数和迎角的组合,可以建立具有一定精度的粘性干扰模型,从而将不同高度、马赫数和迎角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力数据进行关联;利用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Euler方程结果,结合粘性干扰模型的修正,获得大规模的用于飞行器设计的气动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气动数据库,对于工程设计是一种较为高效、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可折叠翼变形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折叠翼概念无人机的变形飞行器模型,提出了一种变形飞行器气动系数的定义,通过数值计算,对比了飞行器变形前后以及不同内翼折角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分析了飞行器气动系数与内翼折角、迎角以及飞行马赫数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了航天飞行器三维最优再入轨道和与轨道参数密切相关的气动加热过程。文中选择飞行器迎角和倾斜角作为控制变量,以飞行器气动加热率和飞行过载沿轨道积分最小作为优化性能指标,按极大原理导出最优再入轨道有约束控制的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采用了数值优化方法——共轭梯度法求解有升力飞行器的最优再入轨道及其热过程。文中以允许误差法讨论了权系数和罚函数的选取方法;对不同速度范围研究了不同的加热模型;按热平衡方程与优化轨道同步迭代的方法求得了算例数值结果。算例的数值结果与文献[13]的量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飞行器在大迎角下机动飞行,流动状态的非定常性是其重要特性。对飞行器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预测,主要还是以风洞试验为主。以前风洞试验主要是动导数试验和大迎角非定常试验。由于这两种试验的局限性,AEDC最近开始研究一种新的风洞试验技术一虚拟飞行试验技术。本文主要是对这种新的风洞试验技术研究情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的珠海航空航天展览会上,由北京超翼公司推出的CY—1“超翼”战斗机模型以其独特的侧板鸭式气动布局引起许多中外行家的关注。这种在世界上独创的气动外形,突破了现代鸭式布局飞机的设计理念,不仅消除了一般鸭式气动布局所固有的纵向力矩非线性特性,同时提高了最大升力,改善了飞行器的大迎角性能,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飞行器概念-初步设计阶段,建立基于CFD的气动优化链对于提高优化计算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使用德国宇航院开发的CPACS数据格式给出飞行器平面形状,结合NURBS翼型参数化方法对飞行器几何外形进行参数化;自动生成计算网格并求解Euler方程数值模拟流场以评估参数化气动外形的气动特性,进而构建响应面模型;使用SQP梯度算法搜索响应面模型以获取满足约束的最优解。以Onera M6机翼为例,对该优化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基于CFD的气动优化链能够成功地进行气动外形优化。  相似文献   

19.
陈尹  顾蕴松  孙之骏  黄紫 《航空学报》2021,42(3):124138-124138
飞行器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其复杂绕流流动会导致非指令运动出现,严重影响了飞行器的操纵性与飞行安全。现有以惯性元件为核心的机载设备无法直接提供非定常气动力参数,而如何实时感知飞行器大迎角状态的非定常气动力/力矩,是抑制非指令运动现象的核心所在,将是未来战机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翼面压力信息获取特征截面滚转力矩系数Clsec,估算飞行器全机在大迎角状态下的非定常气动力矩,进而判断飞行器的滚转运动的设想。风洞和飞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80°/48°双三角翼,0.8c特征截面滚转力矩系数Clsec与模型滚转力矩存在相关性;在飞行器进行大迎角平飞动作时,非指令滚转运动下的滚转力矩系数Clsec大幅增加;Clsec能够比惯性传感器提前预测模型的滚转运动趋势,可为飞行器大迎角状态的非指令运动抑制提供一定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细长旋成体作为飞行器机身的主要构型,快速且准确地预测其气动特性在飞行器设计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小扰动线化理论、小迎角工程估算算法、横流理论等常用工程估算算法,并以小迎角工程估算为基础,参考横流理论对大迎角粘性力作用的等效方法,提出了一种大迎角下细长旋成体工程估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可知,该新方法相较其他三种估算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结合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细长旋成体在不同迎角下的流场特性,分析了计算结果存在差别的内在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