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歌谣《敕勒歌》,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是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而歌谣中的“穹庐”即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是牧民们流动的家。  相似文献   

2.
刀哥 《西南航空》2007,114(7):30-33
喜欢草原,渴望一次次地来到这里。无法想象,一片草原,一泓湖水,一道山梁,可以是那样的温柔也可以是那样的雄壮。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阳光一样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轮廓像高山一样冷峻挺直,他们的眼睛像海子一样映着幽幽的蓝天,他们的服饰比草原上的野花还要绚丽,他们的虔诚比万年的巨石还要坚定。  相似文献   

3.
魏晋 《西南航空》2007,114(7):36-41
呼伦贝尔草原,曾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厉兵秣马。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远去,他在草原上留下的是其子民一众剽悍的身影。这里,水草依然丰美,湖泊依然浩如烟海,牛羊依然壮硕成群,草原上的人们讲述着过去也向往着未来……  相似文献   

4.
达卡 《西南航空》2007,114(7):54-58,60
那拉提草原有会飞的马,会飞的还有哈萨克人的歌声。骏马和歌声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擎托起他们的梦。那拉提草原襟山带河,山泉密布,溪流如织,花草葱郁,林木森森,如此宜人的碧野令人心醉。但哈萨克人想飞——带着他们的骏马和歌声,因为这片空中花园为他们铺架了一条通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5.
葛玉修 《西南航空》2008,121(2):84-89
十月初,青海湖已很寒冷,斑头雁等夏侯鸟已带领亚成鸟,作长途跋涉,飞往南方越冬。1000余只冬侯鸟天鹅又于此时,以近亲族为单位,排成不同的队组,从寒冷的新疆巴音布鲁克湖、俄罗斯等地,来到青海湖落脚。成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冬,春季节的主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唐梓 《西南航空》2007,114(7):72-78
“辽阔的羌塘草原啊,在你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家乡。”这首传唱久远的羌塘古歌,让我们感觉到了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高原上的高原——藏北高原——的辽远、广阔及在此生息繁衍的生命的坚韧。  相似文献   

7.
饶锐 《西南航空》2008,(4):66-71
一直以来,亲临大草原感受美丽的塞外风景,无疑是我最为憧憬的梦想。草原之行早早便写进了我的“旅行心灵摄影”的计划。我间看过无数表达草原的风采影像图片,希望能从这些轨迹中找出一些尚未被人注目的心灵触动。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话里的随意寒暄竟然促成了这次草原之行。2007年的4月初,我从上海启程进京,经北京围场抵达红山军马场,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相似文献   

8.
丁冬 《西南航空》2006,(3):52-55
蜀中多仙山。在四川众多的山峰之中,贡嘎山以7556米的海拔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蜀山之王”。除了高度,贡嘎山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也令其他山峰望尘莫及——它是探险家们的天堂和地狱,所交织的诱惑不能言传.却无可抵挡,它的四周群峰傲立.森林湖泊、田野草原环绕簇拥,如上天为其佩戴的花冠:汉、藏、彝等民族对它顶礼膜拜,在其注视下迁移交融,保持着淳朴得近乎原始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9.
沸腾的草原     
王瑞林 《西南航空》2005,(10):66-69
八月初的红原大草原生机盎然,天上白云悠悠,地上绿茵如盖,四川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红原分赛区的比赛在蓝天下正如火如荼,参赛的有来自阿坝州,日孜州,凉山州、泸州的59名马上健将,他们在速度赛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马上项目各逞雄姿,将草原原闹腾得沸沸扬扬,人喊马嘶。  相似文献   

10.
金马草原位于色达县西面,七月底的草原是绿色的海洋,天湛蓝,云低垂,身着民族服装的康巴牧民正在草原上搭建各种帐篷,彩色的经幡在清新的空气里翻飞,传导着藏民们内心的祈愿。[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