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距离变化率测量慢漂误差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ISTRAM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航天飞行器轨道跟踪测量设备,但在距离变化率跟踪测量中存在慢漂误差,该误差严重影响测量数据精度。本文利用样条函数,建立了估计慢漂误差和轨道参数的非线性模型;通过建模,选模准则的深入研究,给出了表示轨道参数和表示慢漂误差的样条函数的节点选取原则;最后,利用所得的最优模型,给出了慢漂误差的估计及估计精度,本文方法应用于运载火箭的跟踪数据处理,得到了工程分析非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腔体尺寸角度出发,认为某一方向的尺寸随温度是线形变化的。推导出了腔体各个部件的温漂影响因子,该因子反映了腔体的某个部件对整个腔体的温漂影响的大小。通过进一步的推导,引出了腔体温漂影响因子。依据腔体的温漂影响因子,对腔体的各个部件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腔体温漂得到补偿,并提出了腔体等效温度系数的概念。利用补偿后的腔体设计出了温度稳定的滤波器,并对影响滤波器温漂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靖  王峥  张忠钢  宋凝芳  张春熹 《宇航学报》2008,29(6):1912-1916
在-40℃~60℃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标度因数、偏置和噪声,基于对测试 数据的分析指出,零偏稳定性大于0.3°/h的光纤陀螺的温 度误差主要来源于标度因数误差和偏置误差。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零偏与温度、温度梯度 之间的线性关系和标度因数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零偏误差和标度因数误差的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到达探测器的光功率作为新变量,提高了标度因数模型精度, 并使计算量减小40%。建模结果表明,标度因数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RMS)达到1
(bit/(°/s)) 2,偏置误差回归模型的残差均方达到0.067(°/h) 2。  相似文献   

4.
李军  贾宝富 《空间电子技术》2009,6(3):112-115,126
文章在三维仿真软件HFSS和CST中建立谐振腔模型,给出建模的原理和注意点;详细研究了腔体各尺寸随温度变化对腔体本征频率的影响的正负性及影响大小,得出引起腔体频率变化的主要结构因素;重点分析了调谐螺钉纵向扰动及径向扰动对谐振频率的影响。结合LC谐振电路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减小温漂的措施。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腔体的各个部分合理使用不同材料,使腔体温漂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惯性测量组合误差系数的标定精度,对惯性测量组合一次通电条件下多次测量的误差系数通过平滑滤波和最小二乘拟合等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时漂误差模型。结合某惯性测量组合的相关计算结果,证明了时漂系数更能反映误差系数一次通电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考虑影响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该误差模型包括静态误差模型、动态误差模型和混合误差模型三部分。陀螺加速度表的误差模型的建立对实现有效的误差补偿和可靠地提高惯性系统实用精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二自由度陀螺静态漂移,从其物理特性出发,对其静态漂移误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建立了静态漂移误差完整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MEMS陀螺静态误差模型及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利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6):1614-1618
静态干扰力矩造成的陀螺角速度测量误差是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主要的误差源之一,为了增强MEMS陀螺的抗干扰能力,根据外框架驱动式MEMS陀螺工作原理、具体结构,针对比力引起的干扰力矩,采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陀螺静态误差,结合试验法确定了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讨论了各误差项的物理起因及误差影响大小,论证了静态多位置法不能标定陀螺与比力平方有关误差项,提出了改进的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设计了10位置静态误差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陀螺在10个静态位置的误差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为补偿前的0.83%和40%,提高了陀螺实用精度,为MEMS陀螺的精确标定、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平 《宇航学报》1991,(4):19-25
在未知线性回归模型测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和非零均值(由非模型化误差及测量设备系统性误差组成)情况下,提出一种回归参数的“最小均方误差估计“,证明了其优良性。还对稳健估计、测量精度分析中随机与系统性误差分离、白塞尔公式与变量差分法统计随机方差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影响弹道式导弹制导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制导系统的工具误差.产生工具误差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可测环境条件列写误差模型的因素,即根据过载列写的误差模型类型.另一类是环境因素难以测定的随机扰动产生的工具误差类型,如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11.
恶劣的工作环境给进一步提高捷联系统的性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究其所有误差源,系统中的动力调谐陀螺误差对系统的精度影响较大。为此,本文主要对“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中动力调谐陀螺的误差作分析与研究。本文结合“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的特点,对动力调谐陀螺的主要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推得的动力调谐陀螺的静态、动态误差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补偿算法,并设计了误差实时补偿软件。最后经仿真计算,证明其补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张恽  董帅 《遥测遥控》2020,41(1):45-51
以16位MSP430CPU为核心,通过可编程增益模数转换器AD7715的应用,实现涵盖超低温度在内的全量程温度测量。利用AD7715自带的校准功能,消除增益与零点的漂移和误差,设计出免于调试、可完全互换的铂电阻测试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通过不同温度段温度--电阻函数,解决温度精确计算的难题。测试结果表明:智能铂电阻温度变换器可以与各不同温度段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匹配,通过简便的传感器校准特性输入设置,消除通用传感器特性造成的误差,获得更高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中惯性器件的温度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鹏飞  龙兴武 《宇航学报》2006,27(3):522-526
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温度特性。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得到了激光陀螺零偏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静态特性测试,得到了加速度计的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得到的模型可以有效补偿惯性传感器的漂移,使陀螺的精度提高了4.6倍,加速度计的漂移小于一个脉冲,并可以通过温度补偿来缩短系统的预热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到基本不需预热;系统的精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4.
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离心机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乔永辉  刘雨  苏宝库  曾鸣 《宇航学报》2007,28(4):854-859,931
提出了一种在带有反转平台的精密离心机上标定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方法。阐述了其测试原理,指出这种带反转平台的测试原理改善了陀螺加速度计离心机测试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测试方案和辨识方法解决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精密离心机上进行高g测试时,受到离心机大臂旋转牵连运动影响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分离和精确标定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了反转平台引入后造成的正弦输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陀螺稳定平台漂移误差参数的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云中 《航天控制》2004,22(2):10-12
给出了一种平台工作在惯性稳定状态下的静态多位置测漂方案 ,建立了包含陀螺漂移、地球自转因素在内的平台漂移数学模型和系统状态方程 ,解决了三轴开路状态下的耦合问题。取框架角传感器的输出作为观测量 ,利用广义Kalman滤波器对含有噪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将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状态估计 ,仿真结果表明 ,此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辨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秋平  韩丰田 《宇航学报》2007,28(3):584-588
自由转子陀螺仪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一种陀螺仪,没有精密的力矩器,因此,只能采用双轴伺服法来辨识其漂移误差模型。介绍了双轴伺服测试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双轴伺服转台的运动轨迹及重力矢量的变化规律。根据转台的运动特性,建立了自由转子陀螺仪的漂移误差模型,导出双轴伺服转台转角数据估计漂移误差模型系数的算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自由转子陀螺仪的长时间精度高,表明采用伺服测试法能够获得极高的测试精度,伺服转台可以作为测试自由转子陀螺仪精度的装置。  相似文献   

17.
杨博  魏翔  于贺  刘超凡 《宇航学报》2023,44(2):243-253
针对火星返回上升器由于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推力器故障导致的姿态控制系统失稳而难以安全返回的严重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的动态容错控制再分配方法。根据推力器动态特性建立上升器推力分配模型,对模型参数误差进行实时估计从而修正分配模型,根据模型预测自适应推力再分配方法实施容错控制。同时,将推力器输出限制作为优化求解器的约束,并将推力器故障模型作为优化求解的约束域,实现最小化分配误差和最小化燃料消耗意义下的最优推力再分配。计算机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它能使推力器输出推力误差降低60%以上,姿态控制系统能在故障状态下3~5 s快速镇定。  相似文献   

18.
F. Miskolci 《Acta Astronautica》1979,6(11):1399-1408
In this paper a simple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fas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zone content in the earth atmosphere by using IR radiation intensity data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property that transmittance of inhomogeneous atmosphere in the 9.6 μm band can be well approximated by the transmittance of a homogeneous ozone slab characterized by its effectiv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effectiv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ere determined as mean values weighted by the average ozone profile of each season.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s were computed from an empirical formula. Free parameters in the formula were determined by a multiple regression schem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mittance data either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or evaluated by computations using a line by line integration procedure.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described method is an easy and fast computation procedure. According to comparison with direct ozone sounding the accuracy is good enough: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lies between 5 and 7%.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磁扰动期间大气密度变化造成的低轨目标较大的轨道预报误差,提出一种根据POES卫星观测的极光能量注入数据改进短期轨道预报的方法。分析表明CHAMP卫星的沿迹大气密度及轨道衰减与极光能量注入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轨道半长轴衰减及阻力调制系数的修正公式,并使用修正后的阻力调制系数取代两行元(TLE)中的该系数带入SGP4模型进行位置预报。该方案考虑了外推过程中地磁扰动引起的大气密度响应,能更准确地反映外推过程中大气阻力对轨道的影响。将其应用到2008年CHAMP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预报中,结果表明,半长轴和位置的预报误差可分别降低50%和30%左右。进一步对不同年份、不同轨道高度的目标进行了预报误差修正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