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实现对航空发动机零件非渗碳区域的有效防护,需要进行局部镀铜工艺的优化。通过脉冲镀铜正交试验和镀层孔隙率极差分析,确定了脉冲镀铜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参数,优化了脉冲镀铜工艺参数。优化工艺脉冲制备的铜镀层结合力良好,表面形貌、孔隙率、防渗效果均优于直流镀铜层,将镀铜厚度由50~70μm降低到20μm,节约镀铜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抗渗碳涂料     
某产品主动齿轮设计要求渗碳,而顶针孔及端面不允许有碳渗入,顶针孔总深度为7~9.5毫米,开始我们采用镀铜防止渗碳,但要保证整个顶针孔镀铜的质量比较困难,我们采用镀铜后再加涂料的方法,进行了一些试验,从几个配方的试验中看到下述配方具有可靠的抗渗碳能力,我们用未镀铜的试件,将顶针孔用涂料堵死,然后进行抗渗碳试验,均没发现顶针孔有碳渗入。  相似文献   

3.
含液体微胶囊复合镀镍、铜层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亮  朱立群  张玮 《航空学报》2006,27(1):147-151
采用水相分离法中的单凝聚法制备了以明胶、聚乙烯醇为囊壁材料,润滑油、缓蚀剂、憎水剂等为囊心材料的液体微胶囊,并与镀铜、镀镍液中的金属离子复合电沉积得到含有高耐腐蚀性能的复合镀层。通过比较,含有防锈润滑油微胶囊的复合镀镍层在5%NaCl溶液中出现腐蚀锈点的时间是普通镀镍层的40倍以上;含苯并三氮唑缓蚀剂的微胶囊复合镀铜层耐氨水点滴及硝酸点滴腐蚀时间是普通镀铜层的3倍左右;含憎水剂微胶囊的复合镀铜层在硫酸溶液中的电极电位随时间变化规律和阳极极化曲线表明,其比普通镀铜层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对称电极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在交流信号的作用下仅能够产生往复摆动这种单一运动形式对其开发利用的限制,通过在传统IPMC铂电极表面的一侧镀铜制备出非对称电极IPMC,实现了IPMC的单向弯曲。利用扫描电镜对样品铂电极层表面镀铜的厚度观察,结果显示在IPMC电极一侧分别电镀1.01μm、2.59μm、3.80μm铜层;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样品末端的位移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正弦电压信号的激励下,非对称电极的IPMC有单向弯曲的趋势,当镀铜层厚度达到3.80μm,即铜层厚度与铂层厚度之比达到2.06时,IPMC正向最大位移与负向最大位移相差5倍,单向弯曲的趋势明显,且倾向于向更厚的铂铜复合镀层方向弯曲。  相似文献   

5.
新设备     
一、LJ-NiCu型含镍、铜、污水处理回收设备用于电镀车间含镍和酸性镀铜的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循环使用,回收的硫酸镍、硫酸铜溶液可供调整槽液之用。主要技术指标: 处理污水量:1.5~2.0米~3/小时电功率:1.5千瓦回收液浓度:  相似文献   

6.
1 防渗涂层概述钢铁机械零件渗碳前 ,通常要在渗碳部位进行绝缘保护 ,以便在非渗碳部位镀铜 ,形成局部防渗的保护镀层 ,渗碳后再作退铜处理。这一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生产成本也比较高。我们用防渗涂层替代防渗的镀铜工艺 ,取得了成功。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隔绝活  相似文献   

7.
低损失融合式预旋喷嘴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国庆  薛伟鹏  曾军  赵云 《推进技术》2020,41(9):2011-2020
为减小整个预旋系统的流动损失,首先对带预旋集气腔进气孔、预旋集气腔、预旋喷嘴的冷气预旋流路进行了分析,发现进气孔和集气腔会导致预旋喷嘴进口流场不均匀,相较于进口均匀条件,预旋喷嘴总压损失系数增大0.02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预旋集气腔进气孔、预旋集气腔和预旋喷嘴融合设计的低损失融合式预旋喷嘴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融合式预旋喷嘴能有效减小冷气在预旋系统内的流动损失,在设计工况总压损失系数减小0.032,并使冷气在预旋系统内流动更加均匀,提升了预旋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航空零件的制造中,应用的多为合金钢材料,硬度和强度比较高,所以在冷镦和冷挤压成形中容易和模具粘结,因此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粘结,常把成形的原材料进行镀铜,以改善成形工艺,特别是制造螺栓、螺钉等用的高强度钢丝,没有专用的设备进行镀铜是很困难的。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过摸索和试验,用置换铜代替了电镀铜解决了这个问题,经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静力学实验研究了预成角对5052铝合金板材粘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对0°至15°预成型粘接接头进行强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被粘物搭接端的预成角对粘接接头承载能力有显著影响,预成角与接头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即5052铝合金预成型粘接接头存在最佳预成角,此时接头的强度最大,偏离最佳角度接头强度降低;预成角越大,接头的位移就越大,粘接接头的储能能力就越大。建立预成角粘接接头有限元模型,分析粘接层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预成角对粘接中心层的劈裂应力和剪切应力影响明显。预成角增大,粘接层的应力单调增加,而胶瘤部分的应力集中先缓解后加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氢氧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富燃预燃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的富燃预燃室可靠点火、稳定燃烧和均匀的出口燃气,对富燃预燃室头部喷注器排布方案展开了研究。对设计的中心燃烧区和环形燃烧区两种不同头部方案进行了试验,得到了富燃预燃室的压力曲线和预燃室出口的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中心燃烧区结构方案,环形燃烧区结构方案更容易获得可靠的点火和稳定的燃烧,有更好的燃气均匀度。相比常规的富燃预燃室,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的富燃预燃室工作温度更低、混合比更小。相比使用液氧的方案,使用气氧的富燃预燃室在启动、关机过程更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11.
孔隙是复材构件中不可避免但又对结构强度影响非常重大的缺陷。采用共固化及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方法制备了蜂窝夹层复材构件,研究了不同预压实工艺参数对蜂窝夹层复材构件变厚层压区域孔隙率的影响。通过改变预压实真空度、预压实时间及预压实辅助材料组合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提高预压实真空度、适当延长预压实时间及采用有孔隔离膜A4000RP3+透气毡Style PC3的预压实辅助材料组合方式,可以起到降低复材构件变厚层压区域孔隙率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预聚工艺对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聚物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预聚工艺和后固化温度对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共聚物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氰酸酯的预聚工艺对固化物的介电性能有影响;双马来酰亚胺预聚会增加固化物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3.
叶片式预旋喷嘴具有尺寸小,落后角大的特点。为了详细研究小尺寸预旋喷嘴的预旋性能,采用五孔探针对叶片式预旋喷嘴的出口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Ma=0.2,0.3时喷嘴出口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出口气流角度分布,实验获得了喷嘴的落后角和预旋效率,并进行了与实验工况相同的数值计算。通过实验获得的总压云图以及速度云图,可以发现叶片式预旋喷嘴的端壁二次流损失、尾迹损失严重,有明显的边界层分离现象。Ma=0.2时,喷嘴Re数为5.76×104,落后角2.84°,实验测得的预旋效率为0.73;Ma=0.3时,喷嘴Re数为1.06×105,预旋效率提高至0.77。实验模型端壁的影响使预旋效率实验结果偏低6.5%左右。数值结果与实验测得各参数符合较好:数值结果与测得的喷嘴出口截面平均总压、静压偏差在1%以内;出气速度、周向速度以及出气角度与实验结果偏差在4%以内。数值计算表明,叶片式预旋喷嘴的预旋效率基本不受压比影响,随Re数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最后基本稳定在0.85。  相似文献   

14.
郝新超  胡杰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13):69-74,82
对蜂窝侧向变形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Nomex蜂窝在180℃下的强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蜂窝侧向变形的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常规蜂窝夹层结构采用热压罐共固化时不产生蜂窝侧向变形的条件是倾角不大于25°,织物预浸料边缘有牢靠的拴系,蜂窝高度不宜过大。预浸料边缘采用防滑带拴系和提高蜂窝的侧向刚度是解决蜂窝侧向变形的关键,其中提高蜂窝侧向刚度的方法包括胶膜法、隔膜法和预固化织物法等工艺方法。相关工艺试验表明:对于高度60mm、倾角30°的常规密度蜂窝夹层结构,胶膜法效果不佳,隔膜法和预固化法是消除高蜂窝夹层结构侧向变形的有效措施,预固化法比隔膜法具有重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由于槽液中Cu2 呈蓝色,所以光亮镀铜槽液中杂质Cl-难以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采用电位法测定杂质Cl-,判断滴定终点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氰化镀铜阳极钝化产生的原因。从分析阳极钝化实质入手,找出解决阳极钝化的有效方法。为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解决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PAN原丝预氧化工艺与氧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热、热重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测定了预氧化纤维中氧含量,分析了纤维的吸水性对氧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讨论了预氧化温度、走丝速度及牵伸倍数与氧含量的关系,研究了预氧丝氧含量与碳纤维拉伸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预氧化纤维的吸水性对氧含量的测定结果有不同的影响;氧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走丝速率越慢,相同温度下氧含量越高;预氧化低温牵伸有利于氧元素的扩散;可以从氧含量接近或处于10%~12%范围的预氧丝中制得较高强度的碳纤维,否则很难制得好的碳纤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格铺丝用预浸丝特点,采用国产T800/603B热熔预浸料,根据网格尺寸分切出适合网格铺丝用宽度的预浸丝,以分切5mm和10mm预浸丝为例,开展网格铺丝用预浸丝制备工艺研究,并探究分析分切宽度精度、搭接接头强度及分切预浸丝边缘损伤情况对网格铺丝用预浸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切出的不同宽度的预浸丝能够满足网格铺丝用预浸丝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24-T62铝合金薄板系统地开展了腐蚀预损伤对材料疲劳S-N曲线、小裂纹萌生行为、长短疲劳裂纹扩展及物理小裂纹门槛值扩展行为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预损伤对材料疲劳S-N曲线及材料疲劳小裂纹萌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但时材料长短裂纹扩展及物理小裂纹门槛值扩展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假定腐蚀预损伤为初始小裂纹...  相似文献   

20.
预爆管爆震波衍射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预爆管出口爆震波向主爆管的成功传播,针对预爆管出口不同几何形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爆震波从预爆管向主爆管传播的衍射特性.研究表明:当预爆管出口为直喷管时,不能实现向预爆管出口截面上游传播的爆震燃烧;当预爆管出口扩张角为45°时,可以实现爆震波在主爆管内向衍射面上、下游传播,研究结果获得的爆震波衍射特性得到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