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BACTM理论配合时域动态响应研究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操纵规律.文中所用的操纵面是副翼和升降舵。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出可能出现尾旋的操纵区,最后探讨了进入和改出尾旋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某型飞机需要进行大迎角试飞,以验证防偏离尾旋功能,须考虑进入、改出尾旋的意外情况。进入尾旋后,如果飞机双发停车,应急液压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压力、流量及工作时间满足飞控系统各操纵面偏转需求,顺利改出尾旋并安全着陆。本文利用西门子公司的LMS Imagine.Lab AMESim(简称AMESim)软件和Matlab/Simulink软件对液压部件和飞机进入、改出尾旋的状态进行建模仿真,计算飞行控制系统各操纵面液压部件的液压流量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冰  高仍清 《飞行力学》1995,13(2):51-57,62
采用六自由度全量运动方程和三通道飞行控制系统模型,使用时域动态响应的方法,研究了F-16飞机在大迎角下飞行的深失速特性和尾旋特性,并对尾旋进入和改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可午出结论:F-16飞机具有深失速特性,若进入深失速后,可用先拉杆后推杜操纵方法改出;F-16飞机进入尾旋的主要原因是航向自转和偏航、滚转气动交感;在改出尾旋过程中,方向舵操纵力矩、航向静不稳定力矩、偏航惯性交感力矩对制止  相似文献   

4.
飞机改出尾旋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昶  蒋明 《航空学报》1990,11(2):1-9
 本文以分支和突变理论方法(BACTM)为基础,采用六自由度非线性运动方程,通过平衡面特性的分析,研究了飞机改出尾旋的操纵方法,并给出了一定的物理解释。文中运用庞特里亚金的最大值原理,对用BACTM方法导出的尾旋改出方法进行了优化处理,获得了快速改出尾旋的优化操纵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次优化改出尾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对于具有后重心的飞机很容易进入平尾旋,而且通常很难改出.这对飞机和飞行员都是一种威胁.因此在设计苏-27中特别注意了尾旋问题.可是,风洞试验表明,苏-27不能改出尾旋,用一个大模型从图-16飞机上的高空投放试验也表明,苏-27至少有一半的进入尾旋状态不能改出.这就意味着,即使由驾驶员操纵,他也无法保证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某型教练机大迎角/失速/尾旋设计定型的技术难题,依据GJB3814《军用飞机失速/过失速/尾旋试飞验证要求》,开展了尾旋试飞技术研究,提出了符合军标验证要求的尾旋特性试飞方法,包括不同进入方法、不同改出方法、最佳改出方法以及改出过程中误操纵等。通过试飞发现:该飞机对偏离是敏感的,但对尾旋等过失速模态是阻抗的;该飞机存在"过失速旋转"、"落叶飘"、"振荡正飞陡尾旋"以及"倒飞尾旋"四种典型的过失速模态;"三中立"法可以较迅速改出发现的四种过失速模态,与失速改出方法具有同一性且不需要过多驾驶技巧,为试飞员推荐的最佳改出动作。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立式风洞尾旋试验系统对飞机自由尾旋试验结果的影响,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尾旋模型的舵面遥控系统、优化了模型悬挂系统,研究了悬挂系统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模型操纵面控制系统具备任意操纵面组合偏转的能力,可以满足飞机尾旋试验要求;悬挂系统各部件重量和外形变化对旋转角速度略有影响,对飞机尾旋迎角、尾旋改出方法、尾旋改出圈数等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JJ6飞机进入和改出尾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振平  郑洁 《航空学报》1989,10(10):479-488
 本文对JJ6飞机的尾旋特性运用微分方程的分叉、突变理论作了分析和预测。并进行了时域动态响应计算。探讨其运动机理以及各操纵面在尾旋进入和改出中的作用。理论计算与试飞结果相比,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
Mиг-23飞机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它的尾旋动态及改出尾旋的方法很复杂。根据在该机上进行的四次尾旋飞行试验,叙述其尾旋进入的方法、尾旋中的动态和改出尾旋的方法。并举出三个典型的尾旋模态实例,详细记述整个尾旋过程和进行分析,说明Mиг-23飞机尾旋动态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在判断和改出Mиг-23飞机的尾旋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大迎角,失速和尾旋飞行试验的准备,试飞员的试验操纵方法和试验中应评定的项目和注意事项,同时叙述了进人和改出正飞,倒飞尾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抗失速/尾旋研究由来及发展飞行中飞机因某些内外因素,如驾驶失误、旋转初始角速度太大、操纵系统损坏,进入了前面飞着的飞机尾迹之中、遇到了强爆炸波的作用及大气扰动等,而进入了一种自动滚转、俯仰、偏航,同时又绕着垂直轴旋转下降的运动,这就是尾旋。影响尾旋的因素很多,尾旋的种类也很多。若无法防止和改出尾旋,则会造成机毁人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分歧突变理论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求解分歧面的完整的数学方法。根据分歧面提供的信息,制订了使飞机进入尾旋和改出尾旋的控制律,并给出了一定的物理解释,为从理论上研讨飞机在大迎角时的操纵规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所得结论经时间历程检验正确无误,与试飞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徐勇凌 《飞行力学》1995,13(3):90-96
MИГ-23飞机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它的尾旋动态及改出的尾旋的方法很复杂,根据在该机上进行的四次尾旋飞行试验,叙述其尾旋进入的方法,尾旋中的动态和改出尾旋的方法,并举出三个典型的尾旋模态实例,详细记述整个尾旋过程和进行分析,说明MИГ-23飞机尾旋动态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出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在判断和改进MИГ-23飞机的尾旋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影响飞机尾旋特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气动特性、惯量特性等对尾旋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模型自由飞试验的一些结果分析了重心位置的变化及操纵面的偏转对尾旋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重心位置的弦向(纵向)变化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是不够显著的,而重心的横向变化对尾旋特性的影响则是十分显著的。方向舵、升降舵等操纵面对尾旋特性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升降舵在尾旋中的影响是与操纵时机有关的,在改出尾旋时若不掌握推杆的时机则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JL8飞机失速尾旋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JL8飞机失速尾旋试飞状态、试飞试验和试飞结果。试飞结果表明,JL8飞机具有良好的大迎角特性及低速和高速失速特性。其正飞尾旋获得了三种模态,即“落叶飘”型非定常尾旋、非定常陡振荡尾旋和左均匀平尾旋;倒飞尾旋呈不稳定型态。而且各种尾旋都能成功地改出。另外,还评价了误操纵对失速和尾旋的影响。可供飞机大迎角和失速、尾旋特性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个具体的飞行事故,对尾旋发生的原因和控制改出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尾旋事故的具体表现,分析了无人机尾旋事故机翼自旋、航向发散和滚转发散等现象发生的机理。针对尾旋控制面临着气动舵面操纵效率低、耦合严重,以及控制舵面的角速率饱和而诱发姿态振荡等问题,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时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某民用飞机A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的尾旋改出特性,对大攻角静态测力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所研发的TDPF~[(I_x-I_y)/mb~2]判据法对飞机的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评判。通过尾旋风洞试验对采用舵面组合偏转法飞机尾旋改出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反舵推杆法对常规布局运输飞机改出尾旋效果最佳。此外,为了提高飞机的试飞安全,需要加装反尾旋伞系统,而研制一款合适的反尾旋伞对保证飞机试飞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国际上公开的研制反尾旋伞资料中所提供的方法研制了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伞绳长度的反尾旋伞,并通过尾旋风洞试验检验了这些反尾旋伞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反尾旋伞面积的增大,改出效果越好;中等反尾旋伞伞绳长度改出尾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从尾旋运动的机理和惯性力矩产生的物理原因出发,通过分析惯性俯仰力矩、惯性偏航力矩、惯性滚转力矩在尾旋中的作用,研究了惯量特性对飞机尾旋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各舵面在尾旋改出时的作用,研究了惯量特性对尾旋改出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孔翔 《飞机工程》2005,(3):47-49
按CCAR-23部适航审定要求对LE-500飞机进行了尾旋试飞。结合LE-500飞机试飞实践,阐述了尾旋试飞的进入和改出,以及退出俯冲的具体操作方法。就尾旋试飞的全过程,即从试飞前的准备到空中实施动作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研制的小型飞机尾旋试飞工作的程序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成电传飞机尾旋试飞这样高风险的试飞任务,寻求最优的进入尾旋、快速改出的试飞驾驶技术,研究一旦改出失败后如何掌握开伞、抛伞时机以及开伞后的动态过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在试飞模拟器上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通过试验,试飞员掌握了电传飞机尾旋试飞驾驶技术,试飞工程师对所编的试飞大纲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