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卫星通信用于灾害和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对不断增长的可靠通信的需求中,有一部分来自政府部门和机关团体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管理的需要。世界上发生的不幸事故在不断增多,促使更多的危机管理采用卫星手段,不论是用作备份的线路,还是为解决不间断的商务通信。  相似文献   

2.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K.Radhakrishnan)在印度国立开放大学(IGNOU)25周年纪念讲座中表示,由印度自行研发的新型雷达成像卫星一1(RISAT-1)将于2011年发射,一旦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将大幅提升印度对地观测能力,成为印度航天能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印度现有的遥感卫星主要使用可见光与红外谱段,因此不能穿过云层拍摄地球;而RISAT-1卫星具备全天候对地观测的能力。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由ISRO自主研发,能够全天时工作,从而提高印度救灾响应能力。RISAT-1卫星还将有益于测绘和管理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和滑坡,此外,它可提高防御监视能力,帮助追踪有威胁的船只等。  相似文献   

3.
尤信 《国际太空》1995,(10):8-11
当前整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严重问题:地球上的人口急剧增加,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生态及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及环境的恶化表现在多方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频繁、土地沙漠化、生物品种大量灭绝等。这一切不仅破坏今天和下世纪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子孙后代的发展、甚至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基本上没有可以用来系统描述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观测数据。根据古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地球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变暖和变寒…  相似文献   

4.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31-31
未来6年内,我国将研制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逐步完善气象、资源和海洋三大卫星系列,并发射11颗小卫星,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实施预警和监测。这是国家航天局官员在2004年11月16日召开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5.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1):31-34
1 前言 在,人类环境和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欧洲为了表明它在制定区域性国际政策、提出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必要时商讨国际协议等方面的能力,已正式启动了“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GMES)计划.该计划将联合欧洲各自分散的对地观测力量,使其成为综合的观测网络,并能提供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夏季以来,我国很多省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面积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因此,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准确、及时预测和预警十分重要。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各类卫星获取的信息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监测的能力逐步加强。通过卫星采集各种地面灾害和环境的信息,可为天气气候的观测、精细化预防提供  相似文献   

7.
齐锐 《太空探索》2003,(8):38-41
2003年8月28日火星大冲,27日火星的可视直径达到最大——25.11角秒!五万七千年以来从没有过这么大的回以说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次如此近的在地球上观看我们的近邻——火星!下一次具备这样好以后了.这次火星大冲无疑是我们有生之年仅有的一次。因此,全球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部全力以赴、跃跃欲试.为观测火星大冲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怎样利用这次万载难逢的机会,好好地观测火星呢?  相似文献   

8.
江燕 《国际太空》1999,(8):16-18
1“中华星”-2简介□□1999年2月,中国台湾“国家空间计划局”与德国道尼尔卫星系统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联合研制“中华星”-2地球观测卫星。卫星的任务是监视和获取整个台湾的陆地和海洋环境数据,为台湾的农业、林业、土地利用、自然灾害评估、环境保护、海...  相似文献   

9.
1 GCOM概况 GCOM研制背景及卫星简介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所有缔约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缔约国全面、认真地讨论了臭氧层遭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等状况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提请所有入会国在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对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到201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氮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减少5.2%等量化数据,确定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一提起她,每个人都会立即产生和涌现一种亲和的感情。虽然她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有人类居住,使其显得特别宝贵和重要。正因如此,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对她的探索和观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前的探测,由于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愿望和效果。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后,发射人造卫星观测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地球,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坐地观地的方式,把对地球的科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免不了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自古以来,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地震、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灾难和威胁。但人类也同灾害不断抗争,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对灾害的有效监测、防范和评估,许多高科技产品在灾后救援和重建中大显身手。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与灾害的斗争史。大家对航天技术预测、防范甚至是救灾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已经耳熟能详了,但航天技术能为灾害评估和灾区重建做些什么,恐怕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1引言日本率团开发事业团(NASDA)定于1997年11月用H-2火箭发射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和工程试验卫星-7(ETS-7)。(原定是今年8月发射)。全球降雨量的2/3公布在热带降雨区,降雨量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大气、海水循环,而且影响全球环境变化,因此人类一直关往关监视全球雨量变化。不过迄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在地面和船舶上配置观测仪器的观测方式,这一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对全珠降雨状况进行观测。日、美共同研制的这颗载有降雨雪边(PR)筹5种遥感器的TRMM,将通过这些遥感器监视打获取国话热带降雨区的降雨强度以及百个…  相似文献   

13.
武苑 《国际太空》2006,(9):10-12
气象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气象卫星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对减灾、环保等许多方面也很有帮助.中国人多地广,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研制气象卫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晓月 《国际太空》2005,(4):11-11
在欧盟委员会积极倡导下,出席第3届国际地球观测会议的代表于2005年2月16日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强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的10年计划,为深化全球在地球观测方面的合作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发展概况对地观测空间系统的产生,使人类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高远视野,从空间俯瞰整个地球,对国土安全、资源勘察、灾害管理等领域影响巨大。截至2013年3月31日,全球已成功发射6601个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2251颗,是发射数量最多、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济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种。即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从来没有哪一种鱼,或哪一种鸟遍布全球的;想来诗人只是推己及人罢了。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人类仰望星空,对宇宙的无穷性充满好奇和探索欲,对飞天充满向往。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技能、改造世界观,但又不能沉浸于仰望星空的满足感。更需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使梦想和实践结合、知与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1999年 12月 18日 ,洛马公司宇宙神- 2 AS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了地球观测系统 (EOS)第 1颗卫星—— TERRA。TERRA卫星 (“土地”卫星 )是 EOS计划的第 1颗上午星。TERRA卫星的大小像一辆轿车 ,飞行时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只帆船。其主要任务如下 :1提供首次全球拍照。开始为期 15年的对地球表面和大气参数进行监测的全套基本测量。2通过发现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证据 ,改进探测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提供全球的数据 ,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建立模型 ,这有助于预测气候的变化。 3通过提供观测资料 ,对灾害天气 ,如干旱、…  相似文献   

19.
陈江 《飞碟探索》2002,(6):30-31
火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看上去呈红色,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荧惑”。它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算的第四颗大行星,也是在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火星在夜空中呈现砖红色,亮度可达1等。由于火星与地球的相似点甚多,并且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长久以来它一直对人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1965年,无人驾驶的太空船“水手4”号飞越火星后,一连串对火星的探测到目前为止仍不断进行着,接下来的几个无人轨道太空船分别由美国(水手系列)及原苏联(火星系列)发射。美国太空船“海盗”号在1976年7月20日降落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8):10-15
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据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