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空管局航管楼北扩工程现已全部交付使用,气象中心预报室、观测室、设备维修室等从临时办公室将迁至各自的“新居”,原定于停机两天的自动观测系统于2月25日当天完成了对重要窗口的开放任务。设备室从2007年10月初开始着手此次搬迁任务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别对预报、观测、设备维修室等办公场地进行了线路的设计、铺设、连接、测试等工作,并完成了管制大厅、塔台自动观测系统所需线路的铺设工作。搬迁工作经过近10个小时,提前并圆满完成了自动观测系统对重要窗口的开放任务。  相似文献   

2.
7月17日,东北空管局沈阳气象中心圆满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调试任务,进入试运行阶段。沈阳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东北空管局2006年设备更新改造重点项目,是民航系统第一部国产多普勒天气雷达。东北空管局领导十分重视,局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掌握工程进度,并慰问安装设备的一线干部职工。为按时、保质、高效完成雷达安装任务,沈阳气象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雷达安装方案,成立了雷达安装协调指导小组、安装技术小组、安全管理监督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明确了职责,确立了安全负责人,对安装时间、进度、人员等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启用,将使沈阳气象中心进一步提高对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对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风。  相似文献   

3.
11月27日至30日,首届民航气象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主要是为适应民航气象发展的需要,交流民航气象技术装备的应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的经验,研讨如何加强新形势下气象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应用工作,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民航气象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会上,民航气象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就常用气象设备的日常维护经验、系统开发等设备运行保障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努力创新气象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民航气象服务水平,贵阳空管中心气象台于3月23日组织职工到贵阳市气象台,参观了。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气象科普图片展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观摩学习贵阳市气象台天气视频会商系统、自动人工观测场及国家基准气候站。  相似文献   

5.
华东空管局     
10月1日,安徽空管分局气象自动观测系统重新开放投入使用,为期3个月的气象自动观测升级改造工程圆满结束。(陈飞)10月6日,江苏空管分局管制人员顺利处置一起空中通用航空飞行冲突。(唐国亮)10月9日,青岛空管站气象台自主开发的气象报文智能纠错软件正式投入使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新疆管理局特邀民航总局空管局技术专家,会同新疆空管局组成行业验收委员会,对经民航总局批准立项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与航管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两项工程进行了行业验收。  相似文献   

7.
据近几年使用情况了解,RVR设备是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设备。从本人收到的咨询电话看,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不了解RVR的基本原理,对RVR的值无法解释;二类是RVR出现不正常状态,只会元部件,不作适当调整;三类是设备出现故障,对有关电路分析不细,无从下手。本文根据以上三类情况,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和给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引言 芬兰MIDAS IV自动观测系统由各种气象传感器、中央数据处理单元、数字显示面板和数台网络终端组成.是一套包括了气象要素测量、数据采集、分析、统计和不同方式的数据显示、可以向各种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相对独立的气象观测系统。该系统因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和可以直接向不同用户提供服务。目前已逐渐成为国内气象局和民用、军用各机场的主要气象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9.
2020年4月1日起,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标准化运行,意味着地面气象人工观测业务成为历史,地面气象观测迈进自动化新时代.本次观测自动化包括观测项目优化调整、人工观测项目自动化、业务流程优化等内容.但是观测自动化给气象保障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基层气象台站无人值守,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及时维护、维修时效性无法保...  相似文献   

10.
每月一览     
《空中交通管理》2006,(2):56-56
12月22日,太原、长治、石家庄三地空管站的20多名气象预报员、观测员、机务员参加了由华北空管局气象处组织的2005年气象预报、观测、设备人员执照检查和考核。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技术》2003,26(3):F002-F002
天鹰四号(TY-4)火箭探空系统是一套高空气象探测综合设备,该系统由火箭及发射系统、探空仪、气象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该系统已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前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场为确保航班在低云低能见度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起降,配备了机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以下简称AWOS),达到了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对于拥有一条跑道的机场来讲,AWOS的配置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技术文件、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民航发展“十五”计划中,信息化建设被列为三大建设重点之一,提高民航信息化整体水平将对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航空气象信息作为保障安全飞行的重要资料,一直是各机场不可或缺的。国内大型机场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已经拥有比较健全的气象设备,而中小型机场由于认识、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在气象设备的基础建设上和各大机场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以大型机场为中心,发挥大型机场气象设备完善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的特点,对中小型机场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是十分可行的。笔者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经验探讨中小型机场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原则、需求与目标,讨论如何规划和建设一个高可用性、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并以昆明空管中心的气象信息服务网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21日,由太极、东西方、天译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民航气象传真广播应用软件安装调试工作在气象中心信息室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同时进行了安装后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引言西安咸阳机场自动观测系统数字面板显示设备分别安装在机场管制室和进近管制室,分DD50和WIND50两类,用于显示跑道进近着陆地带上的风向风速、跑道视程、温度、气压等气象数据,是管制人员指挥飞机的重要参考要素。  相似文献   

16.
每月一览     
民航局空管局 12月2日,民航局空管局举办的《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宣贯会在南昌召开。民航局空管局气象处领导、各地区空管局气象处领导、各气象中心、空管分局(站)气象观测人员共65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民航广东监管办和云南、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7.
自动转报机承担着民航电报的接收和自动转发任务,它连接着电传终端、自动化处理、航管信息、航行情报、气象自动化观测、气象自动化预报、气象通波等系统,是上述各系统的数据源,起着核心作用。自动转报系统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以上各系统电报的接收和发送,针对转报系统用户多、数据交换量大及传输链路复杂等特点,内蒙空管分局认真分析电报的传送及处理过程,在投入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线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极大提升了民航电报传输的可靠性。以下是自动转报应急系统在内蒙空管分局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8.
打造民航气象技术实体 建设民航气象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上,民航局空管局《夯实持续安全基础、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民航空管系统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和创新为主线,科学理性地提出了空管系统近期的工作目标,严谨务实地部署了空管系统2009年的工作任务。2009年空管系统的中心工作是夯实持续安全基础、推进空管一体化建设。因此气象系统要围绕空管系统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扎扎实实打造技术实体,稳步推进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1月23—24日,华东空管局气象处分别对安徽空管分局奥运保障建设工程和安全专项整治气象项目进行了业务验收。其中,奥运保障建设工程包括可视天气会商系统、地方多普勒天气雷达及自动站资料接收系统和合肥气象服务系统。安全专项整治气象项目包括716气象雷达改造和更新部分气象设备。验收组检查了系统测试及设备运行的情况,查阅了系统运行记录和工程资料文件,并对系统各项功能逐一进行测试。最后验收组认为。奥运保障建设气象工程和安全专项整治气象项目符合总局项目批复的规模和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各系统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符合民航气象相关行业规范的标准,运行稳定,通过业务验收,可以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6日凌晨1时30分,吉林空管分局顺利完成对进近管制席位的雷达自动化、通播系统、内话系统、录音系统、GPS系统、自动转报系统、气象信息系统等设备的信号切割,空管4号雷达系统正式进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