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雷电对火箭发射的影响及编制GJB1804—93《运载火箭雷电防护》的意义,介绍了标准编制背景,阐述并分析了标准编制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即工程防雷、系统防雷和气象防雷以及雷电对火箭或发射场坪的破坏作用,同时对标准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3.
介绍火箭初始段飞行图像识别和跟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模块功能及系统特点,并对模糊PID控制器和火箭跟踪过程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对不同背景下的火箭进行自动识别和当火箭被云雾短暂遮挡时进行预测跟踪等性能。文中还总结了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跟踪算法、模糊PID控制、摄像机模型、步进电机模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孙捷 《中国航天》1992,(6):19-23
美国火箭公司研制的阿奎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混合推进系统的航天运载器,能把145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这种火箭成本低,可靠性和入轨精度高,生产、处理和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该火箭的特点、构造和性能,特别是混合推进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无线系统作为火箭的关键分系统,其电磁兼容性制约了火箭的可靠性。以某固体火箭为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天线的电磁辐射特性、无线设备间的耦合程度以及装舱后系统整体的电场分布,分析结果预示系统可能存在电磁不兼容趋势。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实施了单机电磁兼容性验证试验、桌面散态系统试验(不含火箭结构影响因素)和系统匹配试验(含火箭结构影响因素),分别从设备级、桌面散态(分系统)级和全系统级依次验证了无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得到了该火箭无线系统满足电磁兼容的结论。通过仿真与试验的结合,形成了火箭无线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复杂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蒋瑜 《火箭推进》2006,32(6):56-59
介绍了液体火箭姿控发动机阀门电流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要点、研制方法与主要开发过程。较详细阐述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后的调试方法。该采集系统实现了多路液体火箭姿控发动机试车阀门电流信号的数字化测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点火瞬态过程应变难以测量的工程难题,研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冷增压试验系统.该系统利用高压气体对药柱内腔进行加压,模拟发动机点火增压过程,实现了药柱内表面应变的实时测量.利用该系统对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冷增压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相对误差在8%以内.该试验系统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美国AAl公司受美国陆军内蒂克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委托,研制了一种利用制动火箭作主要减速手段的低空空投系统。其空投高度只有90m(海拔高度),空投重量达3000~27200kg。该系统首先靠拉出主伞来定位稳定。使其下降速度减为21m/s,再由激光地面传感器(高度计)和微处理机/逻辑系统计算下降速度及海拔高度,并在最后点燃制动火箭。制动火箭将进一步使空投载荷减速,使其着地速度小于2.4m/s。文中将简要介绍低空制动火箭系统(LARRS)的研制目标、系统特点、系统展开程序及系统主要部件——降落伞、索具、高度计、微处理机/程序器、制动火箭和货台等。  相似文献   

9.
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具有重要的信息保护作用。针对基于Web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信息管理与评判系统。分析了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等三个方面的安全性,利用三维模型提出了系统安全性方案的基本框架,该方案的试运行表明,该方案的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防部8月31日称,他们于当日成功地试射了一枚新型三级助推火箭。该火箭将在美国将来的导弹防御系统中采用。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的一种名为 Winnin的反舰导弹诱饵系统的研制计划正进入全面工程发展阶段,Winnin 是一种以盘旋火箭为基础的全天侯、快速发射的诱饵系统。由于澳大利亚海军的需求量太少,不能以规模经济生产,该国正在寻找海外合作者以分担研制经费,特别是负责制造电子有效载荷。澳大利亚自己正在集中力量研制盘旋火箭,该火箭  相似文献   

12.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敬良 《中国航天》1992,(10):14-17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新研制的一种二级火箭,已成功地将我国第二代返囱式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文将重点介绍该火箭的总体设计、各系统组成以及首发飞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噪声测试系统,对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所产生的噪声进行了测量,对所测得的噪声信号进行了频谱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噪声测试方法,并介绍了该噪声测试系统的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噪声产生的机理及时域、频域特性,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改进和地面试验的降噪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液氧/空气/甲烷DRBCC(dual rocket-based combined cycle)推进系统。在该系统中,引射火箭和纯火箭采用液氧/甲烷补燃循环系统。在引射火箭模态,液氧/甲烷富燃预燃过程工作,其富燃燃气作为引射源吸入和加热空气,并与空气补燃。在超燃冲压模态,液氧/甲烷富燃预燃过程产生的燃气可以增强超燃过程或作为超燃模态的燃料,降低超燃模态的技术难度。在纯火箭模态,液氧/甲烷闭式补燃循环系统处于全过程工作状态。因此,在DRBCC推进系统中,引射火箭、超燃模态和纯火箭模态高度融合和兼顾,并采用单一燃料,使液氧/空气/甲烷DRBCC推进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5.
小义 《中国航天》2012,(6):18-19
曾为美国航天飞机建造固体火箭助推器的阿联特技术系统公司(ATK)5月9日宣布要研制自己的私营运载系统,用于低地轨道往返载人运输。该系统包括火箭和飞船,可在大约3年内进行首次载人飞行。该公司是在洛杉矶首届航天器技术展览会上宣布该项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星光  孙冰  翟师慧  汤杰 《上海航天》2019,36(1):115-120
确定了捆绑火箭POGO振动动力学模型中蓄压器的最佳安装位置,简化了液体捆绑火箭动力学模型。基于AMESim软件搭建捆绑火箭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蓄压器的安装位置对捆绑火箭POGO振动系统的系统阻尼比的影响,以及贮箱、直管、泵和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蓄压器安装在芯级氧路和助推氧路的系统阻尼比提升最大,POGO振动的抑制效果最好;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故仅需考虑推力室产生的作用力,以简化捆绑火箭POGO振动动力学模型。该研究可应用于POGO振动的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研制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CAD软件,该软件系统包括了燃气发生器设计、助推补燃室设计、进气道设计、发动机性能计算和飞行弹道的计算。使用该系统可进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论证,预估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尺寸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本文以一假想的空-空弹用固冲发动机方案设计为例,介绍固冲发动机设计步骤和软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欢  张成  宋晓东 《宇航学报》2022,43(9):1152-1162
针对索式火箭回收着陆系统中摩擦缓冲装置的缓冲能力和调节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液压缓冲装置反问题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液压缓冲装置中控制阀凸轮外形和储能器初始压强的设计来调节着陆火箭运动学特性,使火箭按照特定的运动学特性在有限的缓冲位移内减速至静止稳定且缓冲加速度最小。对索式火箭回收着陆系统建立精准高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针对不同的工况进行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根据所提反问题设计方法设计的索式火箭回收着陆系统能够按照特定的运动学特性减速缓冲着陆火箭,具有较强的减速缓冲能力;针对不同质量和着陆位置偏差的着陆火箭,具有自动调整液压阻力保持火箭相同的运动学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火箭/发射装置系统,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火箭和发射管的动力学方程组,基于MATLAB平台编写了方程组求解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弹管间隙对火箭初始扰动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回归模型求出了弹管间隙的最优解。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扰动角和角速度是弹管间隙的二次函数,而最优弹管间隙为该二次函数构成的齐次方程的解。该方法能为火箭发射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YANG  Jun  YE  Ding-you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4):1-3
TY-3微重力火箭总长600mm,起飞质量1100kg,有效载荷50kg,最大飞行高度220km,能提供10^-4g约360s时间的微重力试验条件,该火箭已于2000年10月飞行试验成功,而且一种更先进的微重力火箭系统正在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