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泽尧同志现在西安航空航天博物馆筹备处工作,无精力再参加“航空史研究”季刊的编辑工作,他在给各副理事长和编辑的信中,已宣布今后不再参加“航空史研究”季刊的编辑工作。鉴于郑泽尧同志今后不再参加编辑“航空史研究”季刊的工作,编辑部只好再次进行调整:仍由航空史研究会第一副理事长黄尧民同志任主编,并兼任航空史研究室主任;由刘保卫、傅正阳同志担任副主编,协助黄尧民主编“航空史研究”季刊;鲁克成和许荃明两同志仍任副主编;徐澄、梁三星、蔡星光、李邦淑任编辑。工作任务也重新进行了安排。我们敬爱的姜长英教授继续担任我刊编辑顾问,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
姜老 :给您拜寿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给姜老祝寿 ,我认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姜老从事航空教育 66年 ,桃李满天下 ,姜老从事航空史研究 66年 ,那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最近又要出“三册一套”的新版本了。姜老当年以八十高龄开始创办的《航空史研究》杂志 ,现在已经开始编辑 68期了 ,姜老倡议带头组织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已经十年了 ,正式会员发展到 360多人 ,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 ,团结了国内国际上炎黄子孙的航空界和航空史爱好者。所以中国航空博物馆焦政委说“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在国内国际享有极高的声誉 …  相似文献   

3.
1996年3月“航空史研究”季刊黄尧民先生来函嘱笔者能踊跃投稿.当年7月4日再接黄尧民先生来信及另附第53期航空史杂志一册,深谢黄先生之热心与爱护,现谨就“航空史研究”提供若干史实以飨我们的大众读者.  相似文献   

4.
姜老 :给您拜寿啦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全体同志们来给您开庆寿会啦 !还有一层特别高兴的喜事 ,就是您辛苦研究航空史 6 7年 ,您的这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现在终于以这样“三册一套”的的全新版本 ,放在大家面前了 ,这是您老辛苦一辈子的夙愿 ,也是广大航空工作者 ,航空史爱好者的企盼 !且不细说姜老收集资料写成中国航空史之一《史料》、之二《史稿》、之三《史话》三册一套的《中国航空史》有多少磨难千辛万苦 ,单看最近这几十年要出版这部专著有多么艰难 ,1 982年西北工业大学以讲义形式出版了这三本分册。著…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刊原主编及研究会创始人姜长英教授91寿辰。在此发表此文,一方面祝贺他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另一方面是学习姜老的学术品格,使航空史爱好者,均能以姜老为榜样,为航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期全文刊登我们创始人、前主编、现编辑顾问姜长英老教授最近给江泽民主席的一封信。姜老年愈九旬,是海内外知名的航空史专家,现仍任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细细奉读姜老的信,我们深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情所感动,他在垂暮之年,仍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一切有关航空的事。过去姜老也多次上书中央领导同志,因为当他感到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时,都能尽一严肃的学者之责任而畅所欲言。 此信发出五天后,即于11月29日,中央信访局就给姜老回了信。说明了题词(题字),需按一定手续进行办理,中央机关的迅速处理,认真负责的作风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封信的发表,学习姜老的这种爱国精神,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得更好,为国家的蓬勃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相似文献   

8.
我热爱航空事业,对《航空史研究》季刊,如获至宝,每篇文章必读.今天收到该刊总第60期,我反复读了季文美校长《关于“航空工业总史”打印稿的几点意见》,感受良多,特别是文中所说的:“对建国前培养的科技人才在航空工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重视得很不够.……我提这个意见,不是为什么人叫屈,而是希望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加速改变某些人几十年来的偏见:“似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思想上是改造对象,工作上是可有可无的累赘.……”感同身受.民航也有这种情况,正如邓汤美在《航空史研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航空史研究会成立之后,陆续收到了不少热心的航空史爱好者捐赠基金。捐赠的数额,有多有少,多的有千元、百元,少的有一、二十元。不管多少,日子久了,会聚集成一个大数目的。 我对于“基金”,起初并没有多少认识。只知道它不同于经常经费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而是不可以随时动用的基本金,只能存入银行而使用其利息。至于怎样才能使用,用在什么地方,就说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10.
阿部达也先生是日本的一位集邮家,他看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主任姜长英编著的《中国航空史》(1984年大陆版)一书后,向姜老提出三个有关五、六十年前中国航空邮政的问题。姜老将阿部达也先生的信寄给民航史料编辑部,请我们帮助他答复。我部胡平同志查阅和参考了有关史料,作了考订,并整理出《对阿部达也先生所提中国航空史几点疑问的考证》,由姜老转寄阿部先生。 现将阿部达也先生的信及《考证》的材料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旗手 ,按《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 ,就是“在行列前打旗子的人 ,比喻领导人或先行者。”据此而论 ,姜长英先生确实无可置疑地是“当代中国航空史研究的旗手”(韩明阳语 )。这样的一位旗手 ,是用实践历史验证出来的 ,所以 ,说也罢 ,不说也罢 ,旗手就是旗手 ,弃不得 ,当然也窃不得。严重的问题是有人要诋毁旗手姜长英 ,而问题则是由有人立心要否认姜著《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存在而出现的。所说其“立心”,因它至少已是十年的露布彻行。先是“檄”定 ,“姜……的书 ,只是史料 ,不是航空史”,要“早日实现‘由中国人编写中国自己的航空史’”。…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与会的顾问、理事会议、审议了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出的工作报告、修改章程的说明和顾问、理事的建议名单。在听取了代表的意见后,经过讨论①通过工作报告,对研究会的工作是肯定的,潇洒的,希望研究会的工作进一步做得更好。②同意常务理事会对修改章程的说明。③代表们对提出的顾问、理事建议名单中的个别理事提出了调整意见,常务理事会同意这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国航空史研究工作,起步虽迟,但发展快,形势甚是可喜。岂料江河潮起,泥沙俱下。近年来,各地报刊发表专事炒(冷饭)、抄(袭),故而“熟口熟面”的航空史料颇多。其为文也,不外炒来抄去,总是吃过的冷饭,滥竽充数,了无新意,读之殊令人厌烦,倒胃口之至。而且,《航空史研究》季刊也毫不例外,受到这一股歪风邪气入侵,心下好生隐忧。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应是研究。 1 998年第 4期 (6 3)“航空史话”栏目中《惨痛的教训》——对彭谦同志“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的补充和商榷一文算是应宗旨进行的研究。我觉得应向姜长英教授学习 ,过去他办杂志很注意刊登持不同意见的航空史研究文章 ,如对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争论意见 ,他谦虚 ,不以权威自居 ,反对他的观点文章他照样刊登。他就很注意提倡民主研究 ,提倡争议 ,提倡民主辩论 ,“百家争鸣”嘛 !我认为越辩越明 ,越辩越正确、准确 ,对航空史史料的正确、全面有好处。学术研究应是民主、平等 ,畅所欲言 ,不论职位高…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国航空史》的争论 ,我知之甚少 ,似无发言权。但是 ,建国前的航空史不能与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航空史混为一谈 ,也不能抹掉古代及建国前的航空史。建国前的中国航空工业、民用航空、军事航空 ,均有过功不可没的光荣历史 ,这是建国后的航空史不能涵盖的。要以历史唯物史观看建国前及古代航空史 ,它当时也代表了中华文化先进的部分。改革开放以前 ,那些所谓“五代工农”出身的干部、“老革命”,对旧社会的过来人 ,是用“种族歧视”眼光和极“左”思维去看待的。我过去工作积极 ,作出贡献 ,但领导因为“立场”问题 ,把功张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18.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19.
“盛事”和“怪事”是两码事 ,不可混为一谈 ;不能以“盛事”来掩盖“怪事”,更不能以“盛事”来代替“怪事”。姚编《中国航空史》,避而不提姜著《中国航空史》,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的 ,同《孟力的发言》是一脉相通的 ,因此 ,出现“怪事”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一大盛事》作者责怪《一大怪事》作者事先不向他们通报。可为什么他们刊出鲍培德讲话事先又不向《航空史研究》打招呼 ?你做初一 ,我做十五而已。事端是他们挑起来的 ,是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能怪谁 ?《一大盛事》作者 ,气势汹汹 ,贼喊捉贼。明明是他们歪…  相似文献   

20.
在近来对《中国航空史》问题的争论中 ,已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焦点 :1987年出版的姜著《中国航空史》,不是“史”,而只是“史料”,因而“遗憾……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新近姚主编《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才“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前者 ,因其内容也有“史料”和“史稿”之名 ,即使国防部长亲题《中国航空史》书名首肯 ,在某些不可一世的人看来也算不了什么 ,还是“料”和“稿”,绝不是“史”;后者 ,因“填补了……空白”,自然中国航空史应是姚先生等人首创的 ,当然可以举“圆梦之作”的美誉而悠悠自得。这 ,就不能不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