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F-12芳纶纤维缠绕壳体水压实验AE检测及剩余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声发射仪,对F-12芳纶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水压实验过程进行了低压AE检测,选用设计爆破压强的43%以下的AE数据,建立了一个低压下的AE参量与爆玻压力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该方程式对壳体爆破压力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从而为降低复合材料壳体水压安全评定实验压强提供了新途径。它既保证了经过水压实验后的复合材料壳体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又能可靠地预报其爆破压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声发射技术的特点、主要参数及其对损伤缺陷的鉴别。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了纤维缠绕壳体水压试验过程。分析了随着水压增加从基体开裂、层间分层及纤维断裂到最终破坏与声发射信号的关系;研究了水压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声发射峰所对应的压强与壳体爆破压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某缠绕壳体补强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缠绕壳体采用玻璃纤维补强、条形碳布补强、环形碳布补强等工艺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补强方法、补强材料的用量及其对壳体强度、重量的影响,完成水压爆破试验,得出壳体爆破压强。综合评价玻璃纤维补强、条形碳布补强、环形碳布补强等工艺方法对壳体的影响,选择一种适合某缠绕壳体补强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开孔补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壳体开孔处的补强方法,采用补强环对某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试验结果表明:对壳体开孔部位采用补强环补强比用补强布补强的效果好,壳体纤维铺层设计与补强有机地结合是带有多喷管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壳体在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后,纤维发挥强度提高约12%;壳体水压爆破时封头、筒身段同时破坏,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耐高温热塑性树脂/碳纤维压力容器的缠绕成型工艺。对ASTMD—2585压力容器的制造设备及设计参数进行了描述。通过水压爆破试验,对环氧/碳纤维和热塑性基体/碳纤维二种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水压爆破的试验数据,包括爆破压力、复合材料和纤维的拉伸强度以及容器的特性系数(PV/W)。另外,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固结成型以及容器的显微照片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1.引言用声发射(AE)技术对压力容器和压力边界进行结构评价是声发射的应用中很有吸引力的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由NAIS系统最先提出的评价缺陷程度的方法应用于东京大学的M—13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爆破实验的情况,目的是为了评价由于水压压力上升时该发动机壳体的有害度,而且讨论了断口特征和得到的声发射结果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讨论了在高压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超高强度钢固体发动机壳体对裂纹、氢脆或应力腐蚀等缺陷的敏感性,及损伤(缺陷)在特定的应力和环境下可能扩展的特性,就壳体的容伤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壳体中可能预存损伤的假设,提出了以容伤系数描述壳体的容伤限.文中以实例给出了使用容伤系数确定壳体水压验证试验压强的具体方法.如此确定的壳体水压验证试验压强,实际上即是存有损伤壳体的最大许用载荷.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3台φ200mm带喷管不等开口整体缠绕壳休交验了带喷管体整体结构强度,所测壳体的实际爆破压强为11.6-13.0MPa,是设计爆破压强的1.4-1.6倍。  相似文献   

9.
对复合材料壳体的固体发动机药柱在工作内压作用下的变形和三维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复合材料壳体简化为正交各向异性结构,确定其弹性材料常数和材料的主轴方向,壳体变形计算和多次水压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柱的三维应力、应变分析,为药柱完整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设计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直径400 mm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设计研制。根据该发动机的结构,以石棉/丁腈橡胶为壳体绝热层材料,用网格法建立了封头和筒段等结构层的模型,并给出了发动机的纤维缠绕壳体壁厚和层数设计结果,以及芯模制作、壳体绝热层成型和壳体裙装配等主要成型工艺。工作压力、气密和爆破等水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碳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厚壁圆筒内、外压强作用下弹性应力解的基础上,利用三维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了厚壁圆筒内的应变和位移表达式;由圆管型药柱与复合材料壳体连接处的径向位移连续性条件,得到了内压作用下药柱与壳体之间的压强;讨论了该压强对药柱内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给出了药柱内的应力和应变表达式.结果表明,提高壳体圆筒的刚度或减小药柱的m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内压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圆筒,基于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方法和遗传算法,建立了复合材料圆筒铺层顺序优化设计方法。复合材料渐进损伤起始准则采用La CR准则,采用线性软化准则来模拟损伤的演化,基于Bazant提出的裂纹带模型来缓解网格依赖性,运用粘性正则化改善有限元模型的收敛性。渐进损伤分析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实现,优化算法基于Matlab软件实现,采用Python语言编写脚本进行两个软件平台的数据交换,搭建了基于Matlab和Abaqus软件平台的复合材料圆筒铺层顺序的优化设计平台。针对三种典型承载工况对缠绕复合材料圆筒进行了铺层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无约束条件下爆破压强和考虑工艺约束下的爆破压强均高于传统铺层[±55°]4所对应的爆破压强分别高出6.5%和3.7%,说明本文的优化设计结果可以提高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圆筒的爆破压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国产T1000级碳纤维表面状态、单向板、NOL环及185 mm壳体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两种国产T1000级碳纤维的表面物理和化学状态,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国产T1000级碳纤维表面光滑,断口基本呈现为规整的圆形,国产T1000级碳纤维能获得较高的拉伸强度。两种国产T1000级碳纤维单向板0°拉伸强度均略低于进口T1000碳纤维,这是由于HF50S碳纤维单向板呈现部分纤维束型的破坏和部分断裂型的破坏;两种国产T1000级碳纤维单向板90°拉伸强度均略低于进口T1000碳纤维,这是由于国产T1000级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机械锚钉作用较弱,界面粘接强度较低;两种国产T1000级碳纤维缠绕壳体爆破压强是进口T1000壳体爆破压强的0.93和0.88,这是由于SYT55碳纤维和HF50S碳纤维缠绕时容易起毛和界面粘接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封头补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φ150mm和φ480mm压力容器封头的局部补强方法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φ480mm压力容器经在大金属件边缘补强后改变了水压爆破时金属件飞出的现象,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而使筒身段纵环向同时破坏;φ150mm压力容器的应力平衡系数可由0.75提高到0.85以上,筒身段纵向纤维发挥强度由2090MPa提高到2336MPa,提高约11.8%。由此可见,壳体铺层设计与封头补强巧妙地结合是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是充分发挥纵向纤维强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固体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正交异性薄壳理论分析了复合材料壳体的变形,得到了内压作用下圆筒和封头的应变和位移表达式。结果表明,最大工作压强下圆筒的环向应变只与壳体的安全系数及材料的弹性常数有关,与最大工作压强无关。算例表明,计算值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纤维缠绕圆锥壳体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缠绕结构的网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纤维缠绕圆锥壳体在内压作用下的平衡方程。求解该方程,得到了纤维应力、纤维厚度和均衡缠绕角的解析解。对螺旋加环向缠绕,从圆锥大端到小端,纤维厚度和均衡缠绕角逐渐增大,纤维应力逐渐减小。利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得到了单一螺旋缠绕及螺旋加环向缠绕圆锥壳体爆破压强的计算公式。为了使计算的爆破压强与实际结果相符合,纤维发挥强度的选取必须由模拟实验确定。  相似文献   

17.
纤维缠绕壳体设计的网格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讨论了用于纤维缠绕薄壁结构设计的网格理论的意义。基于网格理论,得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圆筒壁厚和爆破压强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用模拟实验压力容器确定纤维发挥强度的方法。算例表明,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面有很大进展,采用的技术有X射线CT、超声法、核磁共振和声发射等。最近美国又提出一种用声发射数据预测φ460mm石墨/环氧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力方法,即是从水压检测试验中取得声发射数据,由这些数据归纳出一个预测爆破压力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19.
宇航钛合金气瓶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有限元法对7升TC4钛合金气瓶进行应力分布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并用水压爆破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计使气瓶接嘴部分最大经向应力降低136MPa,约13%,7升气瓶减重210g,约7.7%,提高了气瓶的实际水压爆破压力。  相似文献   

20.
混杂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在固体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混杂复合材料的类型和混杂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分析了纤维混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论述了混杂复 材料固体发动机壳体和裙的设计方法、成型工艺及试验结果,对几种新型壳体缠绕成型工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固化发动机上应用混杂复合材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