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回收型卫星重返大气层概貌。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论述卫星再入舱气动外形设计依据,评述美、苏两国现有空间再入飞行器外形的特点,然后论述卫星再入舱与导弹再入弹头的主要差别,指出再入舱特有的主要空气动力学问题。最后展望回收型卫星气动外形未来发展趋势,推荐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再入舱气动外形—平头双锥体。  相似文献   

2.
不论回收型科学卫星还是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再入舱,其再入控制原理都是一样的。美国早期空间计划中,“水星”、“双子星”和“阿波罗”再入舱采用的是弹道式再入方式。目前,苏联的“联盟 T”载人飞船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再入方式要求对  相似文献   

3.
张为 《国际太空》1991,(1):21-24
再入飞行舱最早起始于五六十年代,当时主要用于照相侦察、生命科学研究和载人飞行。随着航天飞机、空间站的问世,再入舱逐渐被忘却了。现在它又被人们重新认识而复苏。它作为航天飞机、空间站的补充,主要用于微重力科学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喻 《国际太空》1994,(8):16-16
阿里安-5火箭首次发射将携带两个载荷──欧空局再入舱和阿拉伯-2卫星据欧空局官员上周(1994年3月底)说,欧空局将于1996年4月发射一个3吨重的再入舱,并为阿拉伯联盟发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一5火箭首次发射携带的两个主要载荷。现在世界上掌...  相似文献   

5.
7月19日,欧空局在地中海上空进行了“大气层再入论证舱”  相似文献   

6.
宇宙-1443自动飞船与礼炮-7轨道站对接飞行了整五个月之后,已于8月14日分离。宇宙-1443将永远留在轨道上飞行,其再入舱已在重3吨的货船被卸完后返回地面。从8月4日开始,站上宇航员已把各种回收物和器材,如照相胶卷,冶炼出的金属样品、出过故障的设备等(共约350公斤)装进再入舱,8月23日莫斯科时间15:02在阿卡利克城东南100公里处回收了该再入舱。 8月16日,礼炮-7中的乘员又回到联盟-T9;联盟-T9同礼炮-7的后对接口脱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技厅的航空宇宙研究所决定,将利用宇宙开发事业团1993年2月试射的H-2火箭,发射一个大气再入实验回收舱(OR-EX),用以获得回收舱周围温度和分解气体的资料,验证数值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稳定性;另外,还分析高高度飞行特有的现象。在空天飞机HOPE和空间实验室设计中,需要重要的数值计算流体力学的技术。回收舱发射后,在升至450公里高度圆轨道上时使用反向喷射发动机,从而降轨再入大气层。航宇所在回收舱中装备各种感测器,旨在获取120公里以下的稀薄气体特有的资料,并验证数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目  相似文献   

8.
小消息     
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从美航宇局获得了研究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返回救生艇(ACRV)合同。ACRV是一个平时能与空间站相连接的再入宇宙封闭小舱,在危急状态下救援的航天飞机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自1986年被遗弃在轨道上后一直无人占用,据英国研究机构最近估计,它将于1991年初再入地球大气层。据监测地球轨道物体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空间指挥部说,假如苏联礼炮一7号空间站落回到地球上,那么它便是自1979年7月11日美国天空实验室再入澳大利亚上空以来最大的再入人造物体。礼炮-7号空间站和宇宙-1686号连接舱复合体尺寸的大小约为美国天空实验室的一半,礼炮-7号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 2月 1日格林威治时间9时02分,一直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改进型进步号货运飞船脱离了空间站,再入大气层烧毁。苏联地面控制人员排除了量子-2号舱一块太阳电池阵上的故障。但是,量子-2号舱的自动交会与对接(Kurs)系统又出现了尚不清楚的故障。发动机点火后未能使量子-2号舱在正确的轨道上自动地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同时,空间站的计算机因过载而无法实施与量子-2号舱对接机动。Kurs系统在发射前曾出现过故障,使发射计划推迟。 2日美国太阳峰年卫星经过9年多的  相似文献   

11.
<正> 1987年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是用“长征2号”火箭,在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五天,开展了科学探测,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试验。8月10日下午2时半、卫星再入舱按预定的时间准确地降落在预定的区域。这样,我国已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九颗人造卫星、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3月14日,欧洲空间局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火星探测项目"火星生命2016"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向着火星飞奔而去。按计划,它要在2016年10月才抵达火星,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欧洲人的这次火星探索都带了什么仪器。飞行过程"火星生命2016"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被称为跟踪气体轨道器(TGO)的主任务平台(以下简称"轨道器")和被称为"再入、下降和着陆舱"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空间开发计划》透露,日本将在今年发射可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返回型卫星。卫星将使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3S-2火箭发射,轨道高度为250公里的近圆轨道,工作寿命7天,完成预定任务后,重800公斤的再入舱将在日本本土实现软着陆。卫星由热防护罩、主体结构、遥感仪器及其平台、实验装置、遥控与遥测设备、能源、姿态控制、冷气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航天器安全准确地沿最优飞行轨迹再入,对航天器再入飞行过程中任意时刻飞行状态,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下,计算航天器所能达到的地面最大着陆区域,以判断该时刻飞行器能否到达预定着陆点。文章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航天器再入飞行轨迹进行优化,结合再入动态终迹圈计算方法,实现再入动态终迹圈的仿真计算。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再入动态终迹圈及相应再入飞行轨迹的特性,对航天器再入飞行制导及航迹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空间站或者其他大型近地轨道航天飞行器来说,有进入轨道的时候,终究也会有完成使命,再入大气层,重回地球怀抱的时候。本文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选取航天飞行器的再入埋葬区域?目前,地球上最理想的再入埋葬点在哪里?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有哪些惊险刺激的再入事件,或者说,有哪些航天飞行器的再入过程在如今依然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印度和中国同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较为发达的航天工业,印度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航天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以GSLV MK-3火箭发射的"载人舱大气再入实验"(CARE)为标志,印度的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了倒计时。运力的不足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获得突破后,2001年担任印度总理科学顾问,  相似文献   

17.
<正> 自旋稳定是空间飞行器克服火箭推力偏斜与推力段起始点角运动速度偏差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在飞行器上成对安装旋转小火箭,利用旋转火箭工作产生的轴向推力矩,使飞行器达到额定自旋转速,从而在自旋状态下作推力段飞行。例如,在返回卫星的制动火箭点火前,旋转火箭工作,使卫星再入舱达到一定的转速(如每分钟一百转)。由于不仅在旋转火箭点火点存在角运动偏差,而且因旋转火箭安装偏差、总冲偏差等因素,在旋转火  相似文献   

18.
西欧最近又提出了一个比哥伦布计划更宏伟的载人空间基础设施(EMSI)规划,并将于1991年开始进行准备。 EMSI规划的内容包括: 1.在地球低轨道上建立一个自主的欧洲空间站以及一个保障空间站运行的在轨基础设施。 2.拟在月球建立基地和进行火星探测。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论证研究有以下4项: 1.法国宇航公司主持研究的“逃逸飞行器分析和论证”(EVADE)。目前所设想的逃逸飞行器是一个载3个人的再入舱,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弹道一升力式载人航天器的再入制导规律和各种再入误差源对其落点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再入纵向制导和侧向制导规律的确定;分析各种单项误差对落点的影响;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各种再入误差源及其对落点偏差的综合影响。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掌据各种再入误差对落点偏差的影响,提出再入误差应具有的指标要求,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计算结果表明,确定的制导规律可以达到满意的落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载人探月飞船的再入制导律设计问题.针对基于落点分析的数值预测-校正算法不能有效满足再入过程的气动过载约束条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析计算的常值气动过载算法与基于数值积分的预测-校正技术相结合的融合再入制导方案,在线生成了同时满足过载约束和落点精度要求的再入轨迹.数值仿真表明提出的制导算法不仅能满足达到高精度着陆的要求,还能满足气动过载约束要求.在一定的再入初始条件下,探月返回飞船可以不必采用逻辑复杂的阿波罗式跳跃再入方案.这一方案可为即将展开的载人探月活动制定月-地返回轨道和再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