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对接管弯矩作用下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区的局部应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三台具有不同d/D比及补强圈补强的试验容器。试验结果表明,在接管弯矩作用下,容器筒体在补强圈补强范围内的局部应力,特别是孔边的应力集中明显降低,但由于几何形状的不连续及焊缝的作用,在补强圈外边缘特别是容器横向截面内出现了较大的不连续性应力,试验结果同时表明,接管横向弯矩M。在容器横向截面内产生的应力比接管纵向弯矩M_L在容器纵向截面内产生的应力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章程规定,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1995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决定:拟于1996年第四季度或1997年4月召开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年会。年会分大会专题报告和分组宣读论文,自即日起开始征集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开孔补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壳体开孔处的补强方法,采用补强环对某大型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壳体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试验结果表明:对壳体开孔部位采用补强环补强比用补强布补强的效果好,壳体纤维铺层设计与补强有机地结合是带有多喷管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壳体在前封头开孔进行合理补强后,纤维发挥强度提高约12%;壳体水压爆破时封头、筒身段同时破坏,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封头补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φ150mm和φ480mm压力容器封头的局部补强方法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φ480mm压力容器经在大金属件边缘补强后改变了水压爆破时金属件飞出的现象,纤维强度得以充分发挥而使筒身段纵环向同时破坏;φ150mm压力容器的应力平衡系数可由0.75提高到0.85以上,筒身段纵向纤维发挥强度由2090MPa提高到2336MPa,提高约11.8%。由此可见,壳体铺层设计与封头补强巧妙地结合是壳体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是充分发挥纵向纤维强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压力容器制造中,采用20g钢板、厚度10毫米、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有关规定,在容器施焊前应做工艺评定,焊接过程中严格遵守合格的工艺评定参数,焊接产品试板,只有当试板经各项试验合格后,产品才视为合格。采用埋弧自动焊,优选焊接参数,针对母材材质,严格控制焊丝化学成分,是克服焊接接头冷弯裂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规范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和换届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行业标委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轻工、纺织、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建材、机械(含锅炉压力容器、制药装备)、汽车、电力、煤炭、包装、黄金、商业、物流和…  相似文献   

7.
炭纤维壳体封头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炭纤维壳体封头低压破坏的原因及3种破坏模式,即靠近赤道附近部位的封头发生断裂,极孔部位在环向应力作用下断裂和封头沿接头肩部外缘被剪(弯)断;得到了3种破坏模式的强度校核公式.给出了防止封头破坏宜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开孔很大的后封头,宜采取补强措施;给出了补强层厚度和补强范围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1.条的标题应统一 有的编者在编写标准时,都使用不注日期的引 G B /T1.1中规定“在某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 用文件,即使现在还看不出来问题,当某个引用文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如果3.1条中的3.1.1有标 件有新版时,很可能会引起标准的不适应。题,则处于同一层次的条,如3.1.2、3.1.3……也 3.列项应明确应有标题。如果3.1.1.1无标题,则3.1.1.2、3.1.1.3 G B /T1.1中规定列项引出形式:一个句子;一个……也应无标题。对于不同章中的条或不同条中 句子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中壳体许用不圆度规定、封头形状误差规定、待焊对接截面对准误差规定等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QJ 977A-95 《非金属材料复验规定》中涉及材料标准共有400多项。其中,每年都有许多标准修订、升级、合并、废止等变化。 QJ 977A第2.9条规定,“本标准实施后,若其中某些材料的标准更新,并且新标准仍符合使用要求的,应执行新标准并参照本标准规定的复验项目和复验周期进行复验。一些特殊问题由设计及材料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实际提出了带有局部开孔的层壳应力状态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课题。由于在壳体中存在非中心开孔,因而引起具有局部特征的应力集中区,它在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时起很主要的作用。在开孔区增强纤维失去承载能力决定了要适当加强同时对开孔区边缘进行补强的必要性。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已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工作。在纤维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是指对本站及视区,尤其是机场跑道和进近着陆地带及起飞爬升区域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地观察和测量。《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以后简称舰范》)第六条“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的主要任务”(二)规定:为航空气象预报、航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机场气候分析积累历史资料。第七条规定: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格式和方法在相应的观测记录簿中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13.
晏飞  赵和明 《上海航天》2004,21(4):54-59
介绍了纤维缠绕金属内衬压力容器的工艺特点、性能优势和爆破前先泄漏(LBB)的安全失效模式,以及一般设计原则、构形、材料和工艺要求。分析了金属内衬的厚度、过渡区、焊接区和纤维缠绕层。以及输入输出极孔的设计技术。阐明了用于静力分析的解析法和数值法,以及用于循环寿命预测的断裂力学分析法。最后概述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压力容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复合材料AE技术的发展概况、AE特性和破坏类型;讨论了几种不同破坏机理的AE判据;着重介绍了AE技术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及压力容器水压试验时应注意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缠绕壳体补强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缠绕壳体采用玻璃纤维补强、条形碳布补强、环形碳布补强等工艺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补强方法、补强材料的用量及其对壳体强度、重量的影响,完成水压爆破试验,得出壳体爆破压强。综合评价玻璃纤维补强、条形碳布补强、环形碳布补强等工艺方法对壳体的影响,选择一种适合某缠绕壳体补强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沉淀法白炭黑在HTPB/TDI衬层中的补强效果及白炭黑的分散性、表面羟基含量和类型、空隙容量等对丁羟衬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法白炭黑是HTPB/TDI衬层体系良好的补强填料,补强效果分为物理补强和化学补强两部分,化学补强效果取决于表面孤立态羟基及其相对含量,物理补强效果取决于分散性;白炭黑的空隙容量是综合评定白炭黑在HTPB/TDI衬层中补强效果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压承载工况下炭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封头的补强问题,基于网格理论完成了不同封头补强方式的480 mm纤维缠绕壳体的设计;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和二次开发语言Python建立了含有补强结构的复合材料壳体的细观仿真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接头附近的封头环向、纵向补强结构的补强作用规律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壳体产品研制和水压试验研究了不同补强方法的成型工艺性和对内压承载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环向补强技术的封头内压下具有更低的纤维方向应变和层间剪切应力;采用环向补强技术的封头内压下具有更大的轴向变形,更小的法向变形,与纵向补强方法结果相反;采用环向补强壳体的封头内压承载性能和稳定性能明显优于纵向补强方法;采用环向补强的复合材料壳体容器特征系数比纵向补强复合材料壳体提高了约5%。  相似文献   

18.
四、开路先锋"伽利略"卫星可提供10个右旋圆极化的导航信号和一个搜救信号。国际电联(ITU)规定:导航信号分别在分配的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频段(1164~1215兆赫兹、1260~1300兆赫兹和1559~1591兆赫兹)内发射;搜救信号将在一个紧急服务预留频段(1544~1545兆赫兹)内广播。  相似文献   

19.
本修改单业经航夭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6月24日批准,于1998年6月25日发布,自1998年7月1日起实行。1第2章中第5行后增加引用标准,GJB736.7一89: “GJB736.7一89火工品试验方法电火工品桥路直流电阻测定”2第2章中第9行后增加引用标准,QJ2572一93: “QJ 2572一93航天火工装置包装运输贮存通用技术条件”3 5.2.1条‘,a.”改为: “a.桥路直流电阻的测定按GJB736.7的规定;”4 6.4条改为: ,’6 .4安装到飞行器上的火工装置,如果出现故障,不准现场分解,只准更换备件。”5 7.5条改为: “7.5销毁雷管等发火元器件时,可在加盖的地坑或钢制封闭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心孔的4种型式和它们的标记,研究了中心孔是否保留的3种要求及其表示法,讨论了中心孔的规定表示法和简化表示法,分析了新、旧国家标准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