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间智能桁架作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中的遗传算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  李东旭 《宇航学报》2007,28(2):461-464
研究了空间智能桁架振动控制中的作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问题。在对作动器/传感器进行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空间桁架机电耦合作动方程和传感方程。基于作动效率和观测效率,提出了不依赖于控制方法的位置优化准则,采用遗传算法对作动器/传感器位置进行了优化。最后针对空间智能桁架进行了位置优化仿真和模糊振动控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遗传算法优化此类问题的优越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贴有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挠性梁振动主动控制为例,论述了进行挠性结构传感器/致动器及控制一体化研究的方法,文中给出了压电自敏感致动器的电路模型及自敏感感器 变测量和应变速度测量电路,推导了测量公式,以玻璃钢材料的挠性梁为实验对象,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控制系统由TMS320C25及486计算机组成的主从机系统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压电智能结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压电主动结构振动控制当中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从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出发,在系统可控性、可观性Grammian矩阵特征值的基础上来描述性能指标,以控制能量最小化和传感能量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GE)进行优化计算,计算过程中对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采用二进制编码加以描述。通过对一压电板结构的仿真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优化计算结果与枚举法结果完全相符,从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作动器与传感器优化配置的逐步消减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离散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性的原则,提出一种选择作动器和传感器配置位置的次优方法,它根据每个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对可控度/可观度的贡献大小,逐步消减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直到作动器/传感器的可选位置为希望的作动器/传感器数目为止。这种方法简单而且计算效率高。通过对一个空间桁架结构的作动器/传感器的优化配置研究,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带有振动抑制的压电结构动态形状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电结构在动态形状主动控制过程中的振动抑制问题,以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动器驱动的悬臂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控制方程。由于不合理的作动器电压加载方式会导致结构的瞬态和残余振动,影响形状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本文在静态形状控制基础上,提出电压加载时间历程的优化问题。结合有限差分法和二次规划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最后,以悬臂板弯曲形状控制为例,对所提动态形状控制算法进行了校验;并与阶跃、斜坡等电压加载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电压加载时间历程,能够有效抑制结构的瞬态和残余振动,提高动态形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智能天线结构模糊自适应变形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登云  夏人伟  赵国伟  赵豫 《宇航学报》2006,27(2):245-249,267
基于dSPACE半物理仿真系统和所研制的压电作动器,设计并构建了智能天线结构实验平台,进行了结构变形控制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常规PID作为基本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将两种方法对应的不同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实验条件下,基于压电材料可实现对智能天线结构变形的控制,作动器控制变形量最大可达166μm;两种控制方法均可对结构变形进行控制,模糊自适应方法的绝对位置控制精度达到±0.5μm;应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对结构进行变形控制,较之常规PID控制方法能够降低系统响应的超调量,缩短稳定时间,提高控制精度,得到更好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7.
光致伸缩作动器对开口球壳的主动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新杰  岳洪浩  邓宗全 《宇航学报》2010,31(11):2483-2490
基于电压源模型,推导出薄膜式光致伸缩作动器应变与光强的本构关系。建立光电层合球壳系统动力学方程及模态控制方程。利用规格化后的模态控制因子对球壳子午线方向及圆周方向的薄膜与弯矩效应进行评价,不同位置下的模态控制因子为作动器布局优化提供了依据。将LQR控制算法与光源激励策略相结合,确定光电层合球壳系统的主动控制策略。进行主动振动控制仿真,得到球壳位移及控制光强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较低能量的控制光强下,光致伸缩作动器可实现对球壳的主动振动控制,且振动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智能结构及其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志成 《航天控制》2002,20(4):8-15
针对航天挠性结构的振动控制 ,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提出、概念、诞生原因以及作为智能结构中的传感和驱动元件的各种智能材料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梁、板和壳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应用的压电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采用的控制策略 ,并对智能结构在主动振动控制应用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如传感器 /驱动器的优化配置问题及准则 ,柔性结构的控制溢出问题及抑制方法。最后针对航天器的结构振动控制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共位配置的分布式压电敏感器和致动器的挠性悬臂梁的振动控制问题,其中敏感器由压电聚乙二烯氟化物薄膜(PVDF)制成,致动器由压电陶瓷(PZT)或PVDF制成。本文首先建立系统的模型,设计了一种线性反馈控制方案,并应用无穷维空间的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相应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器柔性结构动态和静态变形控制的作动器布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和压电作动器的模型.然后,基于可控Gramian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变形控制准则,并以形面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静态变形控制的优化准则.改进NSGA-II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算子,以动/静态变形控制准则为目标,获得作动器综合优化配置Pareto最优解集.最后,提出归一化加权方法进行最优解集的综合筛选.最后,文章以一大型抛物柱面天线的支撑桁架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综合优化配置方法的优越性,其优化配置结果兼顾了动态变形控制和静态变形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The work in this paper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a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for suppressing vibration of a multi-link flexible robotic manipulator using embedded smart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To achieve this,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of a flexible robotic manipulator with smart piezoelectric actuators/sensor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rota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ethod incorporates multiple co-ordinate (co-rotational) systems which rotate and translate with each element, so that the geometric non-linearity present in rotating manipulator system can be dealt with efficiently. The placement of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and sensors over the flexible link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A nume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developed co-rotat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an be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piezoelectric actuator/sensor placement and vibration control performances for a multi-link flexible manipulator undertaking complicated motion.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合成射流激励器全流场计算模型——X-L模型,对带倾角相邻合成射流激励器宏观低速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主次流幅值比、两激励器相位差、频率、倾斜角等参数对主流偏转角度的影响,并将单激励器与相邻激励器对主流的矢量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相邻激励器对主流的控制效果优于单激励器;激励器相位差存在最佳值;倾角改变激励器的最佳频率,对最佳相位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is classically based on linear approximations, whose accuracy drops off rapidly in highly nonlinear dynamics. Several nonlinear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ies have appeared in recent years. Among them, differential algebraic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tackle nonlinearities by expanding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about a reference trajectory and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 of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laws to the evaluation of high order polynomials. However, the resulting high order method could not handle control saturation constraints, which remain a critical facet of nonlinear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This work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of saturating actuators in the differential algebraic method. More specifically, the constraints are included in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formulation and differential algebra is used to expand the associated optimal bang–bang sol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conditions.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 laws for thrust direction and switching times are again computed by evaluating the resulting polynomials.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frame of the optimal low-thrust transfer to asteroid 1996 FG3.  相似文献   

14.
挠性板振动抑制的敏感器与驱动器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志成 《宇航学报》2002,23(4):30-36
本文针对挠性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推导了悬臂板系统压电控制方程,利用方程的输入输出矩阵和板系统的固有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结构阻尼比),给出一种压电敏感器/驱动器同位配置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敏感器/驱动器对相应模态的能观度/能控度的贡献大小,对板系统的每个驱动器输入到敏感器输出相应模态的范薮 进行适当加权后,得到模态范数矩阵,并由此利用2-范数和无穷-范数引出敏感器/驱动器可选位置的优化配置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冯新喜  曾颖超 《宇航学报》1994,15(2):88-92,96
本文研究了挠笥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最优综合设计问题,给出了系统最优时控制律和执行机构与传感器配置应满足的非线性方程,而且在这一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特征值灵敏度约束,明显降低了控制系统对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安全误差的敏感性,克服了轨迹敏感性约束和单纯使用特征值灵敏度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以再入段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RLV再入姿态的气动舵面与反作用力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优化控制选择配置算法把控制力矩指令配置为末端执行机构指令,分别由气动舵面与反作用力控制系统执行。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法可以弥补某些情况下气动舵面控制的不足,能很好地实现RLV姿态控制,并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