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家海军已决定在“海狼”点防御导弹系统中首次采用雷达系统分公司研制的新型805SW轻型海军火控雷达.英国皇家海军“勇敢”号是第十二艘装备“海狼”导弹的军  相似文献   

2.
AN/APY-3雷达是由美国Northrop Grumman公司Norden系统分部研制的x波段无源相控阵多模式侧视机载SAR/GMTI战场监视雷达,用于装备E8-C JSTARS系统。JSTARS(Joint Surveilla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即“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是美军军事新概念的产物,也是当前美国军方最主要的战场监视雷达系统,其中A型是试验型,C型是作战型。  相似文献   

3.
E-10侦察机系统是美军按照网络中心战思想设计的先进的新型侦察机系统,美空军准备投资580亿美元,将该研制计划分成3个阶段来完成。预计E-10A雷达型侦察机将在2015年服役,到2020年为止,美空军将需要55~60架各型E-10侦察机。与正在服役的E-8侦察机相比,E-10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它将首次使得航空侦察平台对贴地高速飞行的隐身巡航导弹具备探测能力,其通信系统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且能够与美三军协同作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侦察攻击指挥飞机”。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美军不得不将E-10侦察机分成3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即E-10A装载MP-RTIP雷达,完成…  相似文献   

4.
2004年至2006年间,除机载雷达型号和飞机型号之外,美国还在进行着一些服务对象为无特定雷达型号或载机型号的机载雷达技术研究项目。可以报道七个项目的动态。由于MP-RTIP项目动态资料较多,单独以“追踪报道”形式刊出,其余六项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于下。  相似文献   

5.
罗先志 《空载雷达》2007,(1):75-75,74
Primus700机载气象雷达系列新成员 霍尼韦尔公司研发的军民两用新型机载气象雷达Primus701A已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技术标准法规局的批准。型号尾标“A”表示雷达系统能与目前军民用飞机都采用的ARINC-708标准数据接口兼容。因此,新的雷达系统可以作为陆军的商用货架产品,采购成本将显著低于同类军用产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国间的太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星载雷达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微波技术实现,面临电子器件速率低、工作带宽小、可重构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星载雷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可利用光子技术高频率、大带宽、可重构的特点有效克服电子技术的局限性,突破雷达技术瓶颈。阐述了可重构多维度目标探测微波光子雷达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了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和雷达波形可重构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星载微波光子雷达的发展趋势和特殊应用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光电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星载雷达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7.
瞄准误差,即目标滓际位置和雷达指示位置之间的角度差别将会受到机载平台上使用的雷达保护罩的影响。最近的研制结果论证了预测具有较大电尺寸雷达罩的雷达系统瞄准误差的一种可靠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源  樊祥  张宁  吴少峰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2):21-23,47
MIMO雷达是近年引入雷达领域的一种性能改善的新体制雷达.在对MIMO雷达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后,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相关分类.提出了将MIMO技术与现有雷达系统相结合的应用路线.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雷达系统中的一些固有难题.最后根据MI-MO雷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MIMO雷达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于视景增强的新型区域成像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  Thoma W.  Franz 《空载雷达》2001,(2):7-14
近年来要求为现有机载雷达增加前视能力和呼声愈来愈高,而现有的雷达系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旨在覆盖飞行路线正前方扇形区域的新方法。这种新型的雷达系统被命名为SIREV(用于视景增强的区域成像雷达),目前正由DLR研制。由于系统具有全天候能力,并且在俯视(测绘模式)与前视条件下均可得到高质量的雷达图像,特别是适用于导航,自主进近着陆与地面滑行引导。本文着重研究这种新型系统的全方位分辨特性,还将计算方位带宽与分辨率,并讨论它们与照射扇区的关系。最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确定了系统参数,对这种新型雷达系统做出了概括描述。  相似文献   

10.
6月8日,长春空管站空管4号雷达系统正式通过验收,这标志着空管4号雷达系统试运行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空管4号雷达系统的试运行将彻底改变长春机场没有管制雷达的历史,同时长春机场也是国内首家采用国产雷达作为主用雷达设备的省会机场。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4月末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 AFRL)代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 DARPA)授予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诺斯罗普·格鲁曼空间技术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价值 985万美元的“创新天基雷达天线技术”( ISAT)研制合同 ,继续研制专用雷达天线 ,旨在未来实现不用机载平台辅助 ,只通过天基雷达系统就可以全球全天候不间断对地面运动目标进行监视。DARPA在 2 0 0 4年度 ISAT预算达到 3 980万美元 ,目前 ,正向国会申请在 2 0 0 5年度增加 480 0万美元的 ISAT预算。除了最近授予的合同外 ,作为对三种设计方案的考察 ,DARPA还将使用 2 …  相似文献   

12.
英国马可尼公司雷达系统分公司正在研制能探测200英里远处的掠海巡航导弹、飞机和舰艇的OTH雷达.据称,这种OTH(超视距)雷达是防空警戒技术的一大突破,它将在两年之内服役,以填补英国现有地基、空基雷达网的空白.马可尼公司官员说OTH雷达发射的是能沿地球表面曲率传播的高频信  相似文献   

13.
传统航天测控雷达采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和设备架构紧耦合,导致雷达改造升级实施难、拓展提高潜力小、维修保障工作繁。参考标准开放式体系架构的思想,对航天测控雷达进行功能域分解,形成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开放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界面清晰、定义明确、层级合理的航天测控雷达系统功能视图。通过航天测控雷达标准开放系统架构研究,可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维护费用,便于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14.
反导预警“铺路爪”雷达与对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导预警雷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来袭导弹的发射,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实现识别、跟踪与拦截提供必要的信息.首先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反导预警卫星与雷达系统,给出了主要预警系统的参数,然后分析了"铺路爪"雷达系统参数,反演了该雷达的基本组成,提出了对抗该雷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外星载降水测量雷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属于主动微波遥感器家庭中的一员,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地对大范围区域内的降雨进行三维立体探测,研究意义重大。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致力于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的实际工程研制,目前有一部已在TRMM卫星上成功应用,还有两部正在研制中;国内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文章在给出降水测量雷达工作机理的基础上,主要概述、分析了国外3部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系统的设计,并总结出了需突破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哈尔滨雷达系统自1998年安装后开始运行,在雷达开始运行不久,哈尔滨雷达站发现一次雷达在冬季不能正常工作,射频信号的驻波比过高,而一次雷达本身的工作参数都正常。哈尔滨雷达站经过对一次雷达系统本身及运行环境仔细  相似文献   

17.
功率孔径积是制约天基雷达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因素.从接收功率的角度给出双基地天基雷达搜索方程的详细理论推导,并通过与单基地天基雷达搜索方程的比较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双基地天基雷达的功率孔径积在面积覆盖率和目标散射系数固定条件下,只与接收距离有关而与发射距离无关.进一步证明了地球同步卫星-飞艇双基地天基雷达系统需要更低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雷达的特点及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测试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和完善,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将具备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现代雷达系统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的要求,分别从MC^3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网络测试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冥王星”低空监视雷达是意大利塞列尼亚公司与意空军共同确定新系列防空警戒雷达技术规范后研制的雷达型号之一.它于1979年投入使用,目前已批量生产并向国外用户销售.“冥王星”是多用途的监视系统,在设计上突出了低空检测能力和抗电子干扰能力.它可在防空情报网中作为低空补盲雷达,也可作为陆基海岸监视雷达.它在“斯帕达”地空导弹系统中作为目标搜索与指示雷达,在MARS—402自动通报站中作为监视雷达.  相似文献   

20.
制导雷达“三化”设计及其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三化”对加速新型号研制的意义,探讨了型号系统基本型的前景和雷达分系统模块化设计以及雷达部、整件的“三化”设计,提出“三化”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