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春  云帆 《国际太空》1998,(1):14-16
国外应用卫星在轨故障频繁□□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日益商业化,应用卫星的制造周期在缩短,试验过程流水线化,由此可能导致的卫星故障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各卫星保险商的注意。1997年以来国际上多次发生了卫星故障,或导致部分失效,或导致卫星不能工作。在过去的1...  相似文献   

2.
人造地球卫星分为3类,即科学卫星、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前2种卫星对科学研究和卫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1971年3月3日,中国第2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  相似文献   

3.
应用卫星无论是在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方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但其技术更为复杂,且价格昂贵。世界第三中国最早研制的应用卫星是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技术、卫星再入防热技术和卫星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18日18:45,试验卫星-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试验卫星-2主要用于技术试验,具有高精度控制、快速侧摆和偏航机动能力,卫星重300多千克,设计寿命2年。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两颗第一代“太阳神”军事照相侦察卫星将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发射升空,新一代“太阳神”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法国是拥有中等核威慑力量的国家。为了与之完全独立的战略袭击兵器和核威慑力量相配合,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以及作为摆脱美国控制、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努力的一部分,法国国防部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在积极推进军事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展。海湾战争之后,更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和加快了卫星的研制速度。仅1992年,用于军事航天…  相似文献   

6.
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这些卫星分属于60多个国家或组织,为几乎所有的国家提供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应用服务。美国依然在卫星技术领域保持领  相似文献   

7.
国外卫星军事应用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积极发展军事应用卫星的同时,也在加紧卫星军事应用技术的研究,以推动航天力量军事应用的发展。卫星军事应用通常划分为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1 卫星战场侦察监视应用技术卫星战场侦察监视系统包括成像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目标监视、导弹预警与核爆炸监测、测绘、气象探测和海洋监测等。在成像侦察应用技术方面,以发展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和小卫星组网侦察为主导,开展目标详查和精确定位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目标自动识别技术、多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卫星减灾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8年的我国抗洪救灾中,各种应用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租用了美国、日本和欧洲共6颗遥感卫星,对洪灾地区进行了全天候、全天时大面积监测。移动通信卫星和GPS导航卫星也在抗洪中大显神威。这些事实都再次充分证明,卫星减灾前景广阔。为此,我刊从这期起将陆续登载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9.
4.5 绕月飞行纳卫星 □□绕月飞行纳卫星是1颗从日本于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月球探测器(MUSES-A)分离出来的子卫星,用于试验绕月飞行技术,并观测月球。这颗卫星重12kg,它从主星分离出来,进入1个距月球2 000km的圆轨道,成为世界上第1颗绕月球飞行的纳卫星。 该纳卫星是1  相似文献   

10.
土星 《太空探索》2013,(9):34-37
经过多次推迟,2013年7月1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22(P S LV-C22)成功发射了其"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的首颗导航卫星——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1A,成为继美国、苏联/俄罗斯、中国、欧洲、日本之后,世界第六个拥有自制导航卫星的国家。发展计划多年来,印度一直很重视应用卫星的研制和运营,以期更快提高国防军事  相似文献   

11.
自Morelos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式运营以来,墨西哥的卫星市场已由起动到成熟并进入兴旺发达阶段。据PyramidResearch公司“墨西哥电信市场调研”的最新结果表明:墨西哥的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事业,目前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正促使经营卫星通信业务有关制造商和公司,在其第二代More-los卫星上增加转发器的数量,并开辟新的移动通信波段即L波段。据Pyramid报告指出,墨西哥的卫星业务尽管近年来乡村稀路由话音通信业务增加很快,但目前占主要地位的仍是数据传输和通信广播。主要经销商有Telemex、T…  相似文献   

12.
1引言1995年12月28日,印度遥感卫星-1C(IRS-IC)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1996年3月21日,印度又用自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把一颗重93Okg的IRS-P3遥感卫星送入高822km的轨道,它用于监视洪水灾害、作物生长、海洋生物量及荒漠化情况。如此之快的发展,已使印度成为航天遥感大国,并开始陆续向美国和日本出售印度遥感卫星的数据。那么,这一与中国国情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回顾印度遥感卫星的发展历程,并研究其未来遥感卫星计划,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其中不仅包括技术问题,还有一些管理问题乃至宏观战…  相似文献   

13.
环宇军闻     
综合新华社消息,8月29日上午,中国成功回收日前发射的第21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下午,另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接力”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4.
预警卫星是专门用于监测导弹发射和棱试验的军用卫星。经过多年的改进,美国的预警卫星已发展到第3代,功能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5.
梅喻 《国际太空》1994,(7):10-10
空军研究卫星自主空间系统空军的一颗试验卫星已经开始试验一种创新的导航系统,它可以使美国卫星从笨重的地面系统拖累中解脱出来,并且显著地减少卫星运行的费用。试验的有效载荷称为TAOS(即自主生存技术),它于今年3月13日由空军用“金牛座”火箭发射(见本刊...  相似文献   

16.
欧空局自196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至1982年底止,总共发射成功18颗卫星,仅次于美、苏、日三国。目前,欧空局在轨工作的卫星有6颗,1983—1987年期间将继续发射一定数量的科学和应用卫星。详细情状如下: 一、在轨工作的卫星科学卫星: 国际日-地探险者-B,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国际紫外线探险者,可工作到1984年12月; 应用卫星: 轨道试验卫星-2,可工作到1984年6月;  相似文献   

17.
卫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然而,一种有着天上数据"中转站"功能的卫星,还不怎么为公众所熟知。它就是中继卫星,被誉为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19.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0):F000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此之前,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运行27天后,于当日7点38分,安全着陆于四川中部某区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出现返回式系列卫星“同喜”现象——同一天,同一支卫星发射队,同一系列卫星实现成功发射和回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技术试验卫星-7(ETS-7)拟于1997年夏天发射至轨道。该卫星将具有交会对接(RVD)试验和机器人(RBT)试验这些新的技术试验的特点。两项试验均需在地面进行,但因用于试验的仪器是按照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动作而设计的,所以到地面1G环境下使仪器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做好这两项地面试验,在筑波空间中心,专门研制了“RVD实验系统开发试验设备”和“RBT实验系统开发试验设备”,以便通过运动模拟器完成地面试验。其试验概况如下:1.RVD实验系统开发试验在RVD实验时,使追踪卫星与靶卫星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