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7,(7):F0002-F000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成立于2002年7月1日.又称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简称航天科工四院),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运载战略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生产的主体与技术抓总单位。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4,(12):22
2002年7月1日正式组建的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由四部、南京晨光集团公司、17所、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现有正式在职职工5000余人。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5,(1):39
为了配合我国21世纪航天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北京宇航学会在第七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期间于2004年1ON26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议厅召开了“北京宇航学会学术交流大会”,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机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机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声音·圆桌     
正中国航天科工发布"太空材料商业开发计划"2017年12月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在2017军民融合新材料新工艺高峰会议上首次发布"太空材料商业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立于1957年11月16日,初期为国家火箭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各类火箭(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已成为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综合研究院,是国家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多个系列型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四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重要骨干单位,是集团公司建立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不可或缺的研究院。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方面,四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空》2016,(4):87
为了加强元器件可靠性行业内各单位间的相互交流,研究探讨提高元器件可靠性的技术手段,促进元器件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元器件可靠性中心(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拟于7月主办"第七届航天科工集团元器件可靠性技术交流会",会议设技术交流和论文发布环节,现将会议征文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5月21日,由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航天泰坦·空间信息应用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航天泰坦公司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在遥感应用领域的发展平台,坚持空间信息处理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自主研发完善的新一代大数据智能化处理系统——泰坦超算平台(TITAN SCP)。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7,(11):2-3
中国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航天二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院总部及科研生产主体在北京。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1月14日,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披露,湖北省最大商业卫星公司——航天科工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底在武汉注册成立。该公司将打造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解读:行云公司的来头其实不小,它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五云一车"商业布局的"五朵云"之一。目前,行云公司正实施"行云工程",计划分三个阶段研制和发射80颗小卫  相似文献   

12.
正在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历史最大规模参展,携防空体系、海防体系、对地打击体系、无人作战体系、预警监视安防体系、商业航天体系、指挥通信与支援保障体系等七大装备体系共90余个展项亮相。在本届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以更加全面的攻防装备体系,充分展示了作为中国全系列导弹武器装备专业研制生产单位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3,(8):10-11
陈德仁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45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工程专业。他是老一代导弹控制专家.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于本水(1934-)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34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同年回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和中国航天二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顾问等职。他是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军区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15.
于本水     
候萍梅 《太空探索》2004,(11):10-11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34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同年回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和中国航天二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顾问等职。他是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军区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1月26-27日,第三届空间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办。开幕式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袁洁副总经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院长分别代表大会和主办方发表致辞。  相似文献   

17.
陈敬熊院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3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47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电信研究生毕业。从50年代初至今,一直从事国防科研工作,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布璇 《太空探索》2012,(6):36-37
4月19日,历时近一年的“飞航杯”全国首届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三部”)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经专家组现场评审,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七项,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穿梭者”无人概念飞行器从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建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机关的亲切关怀下,在集团公司和二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二部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11):14-19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调亮相“制博会”,航天科工产品亮相“辉煌六十年”成就展,航天科工集团继续跻身中国企业百强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