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本水     
候萍梅 《太空探索》2004,(11):10-11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科学与技术专家,吉林省九台市人,1934年5月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同年回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先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和中国航天二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及顾问等职。他是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军区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2.
1956年10月8日.中国成立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担任院长.第五研究院下设10个研究室。 1965年1月.中国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基础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火箭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7,(11):2-3
中国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航天二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院总部及科研生产主体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正>"他既是奠基者,也是实践者,还是一个长远的规划者。"启蒙、信心和团队我在清华大学念了一年半转到北航去继续学习,到1957年作为新建北航的第一届毕业生,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5.
日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承担着"神九"飞船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系统和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三大产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迎来了50华诞。1962年7月1日,航天四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此后四院转战南北,相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  相似文献   

6.
华夏第一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进入历史舞台。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技的主力军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钱振业: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价值1957年,我毕业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因为我在北航学的是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五院以后才知道是搞导弹的。听钱老给我们讲的导弹课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由此掀开崭新一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时。其后的十多年间,中国航天事业基本上处于打基础阶段,一方面引进和培养各方面人才,着手建立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着眼于国防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梁守槃,2006年4月13日在人们的祝贺和赞誉中度过了他90岁的寿辰。梁守槃一生中有50年为航天事业的腾飞和发展不懈奋斗,特别是在领导研制导弹武器方面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满腔热情,为壮国强军的宏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总设计师:通过反设计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50年前,当钱学森受命筹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院时,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教授会主任的梁守槃被点名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  相似文献   

10.
专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等多种民用产品。 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10月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的沿革;1993年6月在此基础上组建。 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体系;具备系统工程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拥有27万名员工,人才济济,配置合理,其中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占职工  相似文献   

11.
正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诞生,中国从此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如今,一个甲子过去,中国航天已经从一张白纸变成一幅壮美的图画;而新中国也已经从百废待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并正在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从1927年南昌起义时一支弱小武装,到今天成为捍卫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的强大人民军队,90年,经受无数苦难;90年,铸就无比辉煌。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航天都与国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航天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老航天人亲切地称之为"老五院"。从1956年10月"老五院"成立到1965年1月第七机械工业部组建,第一代航天人都曾有穿军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树 《国际太空》1999,(12):1-7
1 华夏第一星□□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升空,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它开创了除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的人类第四个生存环境,因此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他们纷纷研制、发射和应用各类卫星。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6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技的“主力军”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登上历史舞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使中国空间事业从此进入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航天器研制工作的时期。1中国航天器摇篮1970年4月24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顺利飞向太空,吹响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号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见图1)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40年的发展,该院…  相似文献   

15.
<正>①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956年春,国务院制定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57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原子能、火箭等一系列新型技术。②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这是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奠基的历史性纪念日。  相似文献   

16.
<正>梁思礼(1924.08.24-2016.04.14):我国著名的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为该领域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生男为"凯"生女为"旋"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杨璐茜 《国际太空》2016,(11):20-26
航天60年:凝练三大成果,惟精神与人才独有 记者: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您作为我国航天界元老级人物,也是我国整个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您感触最大的是什么呢? 戚院士:在中国航天60年里,我经历了其中的59年,我从1957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咱们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直到现在.在这航天60年中,由于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央的决策,我国航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想有三个成果我们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78年9月,美国海军就与休斯通信公司签定了一份合同,要求为国防部提供工作寿命至少五年的全球卫星业务,由美国海军代表国防部作为执行代理人。用户包括海军、空军、海运公司和陆军。该系统被命名为租赁卫星系统(Leasat),预计其第一颗卫星在1984年发射。  相似文献   

19.
正也许你不知道,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不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民国"最强爸爸",他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三位院士。其中,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钟爱的小儿子,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爱国"是梁思礼从梁启超那里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这颗"祖传"的爱国心促使梁思礼在1949年9月,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驶向新中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旅程。上世纪50年代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艰难起步,梁思礼面临的是导弹研制的窘  相似文献   

20.
在调整陆地卫星-D计划时,负责照相侦察卫星的国防部官员曾为航宇局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充当顾问。官员们根据自己在管理照相侦察卫星系统中积累的经验,提出意见,特别对管理机构方面提出建议。有些管理建议已在陆地卫星-D计划中采用。这是军民合作的一小范例,这样的例子在过去也曾有过。国防部的照相侦察卫星就曾吸取陆地卫星数字成象系统和海洋卫星成象雷达技术,进行技术革新。所以美国军事官员号召国防部、航宇局和工业界统一调整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