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立勋  刘庆和 《宇航学报》1997,18(1):120-123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位置同步补偿克服飞行器负载模拟器的干扰力矩及提高系统频宽的新方法。建立了位置同步补偿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负载模拟器的实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载模拟器可以模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作用在舵轴上的铰链力矩,是重要的半实物仿真设备之一。实时控制软件是影响负载模拟器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简介了负载模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W indows RTX的方法实现了实时控制软件对高精度时钟的要求;给出了负载模拟器实时控制软件的总体结构及控制流程。实测结果表明,负载模拟器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证明所述实时控制软件设计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3.
洪雷 《航天器工程》2015,24(3):125-130
为了使太阳电池阵模拟器更真实地模拟卫星太阳电池阵在轨工作请况,首先,设计了一种易于工程实现的太阳电池阵模拟器硬件系统结构,同时为实现最大功率点运行,设计了卫星负载变换电路来实现卫星负载与太阳电池阵模拟器的阻抗匹配。其次,总结了太阳电池阵模拟器与卫星负载组成的系统的3种特性、6种工作点,分析了3种特性下系统工作点的建立过程。最后,采用太阳电池阵模拟器和卫星负载模拟器(电子负载)分别对3种特性下的系统工作模式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了系统设计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设计与分析方法已在多套太阳电池阵模拟器中得到应用,使太阳电池阵模拟器与卫星组成的系统性能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直线模拟加载系统是一种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承载对象工作时所受直线负载力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可用于模拟各类飞行器关键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气体阻力载荷。针对目前常用的机械式、电液式和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分析其基本加载原理和研究进展,结合自行研制的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多余力抑制方法的关键问题,详细论述了直线负载模拟器的结构补偿方法和控制策略。最后,展望了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发展趋势,归纳了电动式直线模拟加载系统的高精度、大载荷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FUZZY—PID控制的变负载模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载模拟系统是在航天型号半实物仿真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加载量变化的时候,除了对负载模拟器跟踪的快速性、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其超调性也有严格要求。基于此种要求,在使用结构不变性前馈补偿消除加载系统多余力的同时,提出了基于FUZZY—PID的加载系统控制方案,结合变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方案的变加载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载荷谱,并能有效减小系统超调,使系统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星编队的InSAR雷达系统,提出了SAR与相位同步一体化的系统框架,在双星时间同步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时间同步误差、SAR和相位同步发射及接收链路时延的双星相位同步设计方法,给出了相位同步补偿后的辅星回波信号相位和双星干涉相位,推导了两种时变相位误差功率谱密度,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相位同步补偿后,时间同步误差不影响相位同步精度,只影响辅星目标位置。辅星回波固定相位误差较大,但不影响成像,双星干涉固定相位误差为千分之几度,对干涉测高精度影响可以忽略,辅星回波和双星干涉时变相位误差与主星相近。  相似文献   

7.
贾庆轩  袁博楠  陈钢  刘鑫 《宇航学报》2018,39(11):1209-1220
针对空间机械臂执行负载操作任务突发关节失效引起的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问题,建立了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首先分析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原因,以故障瞬间力矩突变量最小为目标,考虑突发关节故障,建立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优化模型;其次构造含有抑制系数及静力学可操作度梯度的关节力矩修正项,并构造最优抑制系数函数,求解关节力矩突变优化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对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展开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搜索最优抑制系数,突发关节失效引起的关节负载补偿力矩突变可被有效抑制,平均抑制率高达89.26%,且末端操作力精度不受影响,保证了空间机械臂负载操作任务安全可靠完成。  相似文献   

8.
孙友  谭芸  杨静 《航天控制》2007,25(1):68-71
详细介绍了GPS模拟器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的应用。借助该GPS模拟器,某系统在仿真试验中对GPS/INS组合导航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并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某款GPS接收机动态下速度定位不准确问题,然后根据通过模拟器测得的数据确立了一种补偿方案。经实物导航考核验证,通过GPS模拟器获得的试验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p+A-Type ILC位置环重复学习控制器,并成功应用于某一需求高速高精度实时控制的机电伺服系统中,伺服控制技术采用经典的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速度环控制器和电流环控制器采用经典的PI控制器,位置环采用p+A-Type ILC控制器,其中p控制器用于随机干扰的抑制,AType ILC用于伺服作动器重复往返运动以及固有的偏心质量等时变非线性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有规律干扰的补偿,并进行了与经典P位置控制器的对比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项目的控制器使得位置超调比采用P控制系统降低了50%,实现了高速高精度的实时控制,满足了伺服系统时变非线性负载下的不同工况需求,系统鲁棒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SSMP-J射频同轴负载的设计过程,通过阻抗计算初步确定负载的基本结构,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进行补偿结构优化,理论上满足了负载的电气性能要求。负载调试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分析验证,并调整负载内部补偿结构,使负载的机械结构及电气性能均达到了最优。  相似文献   

11.
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液氮系统能否顺利启动是决定液氮系统设计成败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影响单相密闭循环液氮系统启动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在液氮系统设计中加以解决.通过初步调试证明,液氮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液氮系统启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舱门是用于载人试验时,供航天员和救生员的进出通道,要求开启方便迅速,其结构有特殊性,在进行加工制造时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工艺.文章介绍了方舱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制定以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3.
曹健  李尚义  赵克定 《宇航学报》2003,24(4):374-377,403
介绍了一种仿真转台用新型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液压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拉各瑞(Lugre)摩擦力模型,给出了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及在系统中的补偿措施,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本新型连续回转马达的摩擦力矩模型,并通过实验对马达的低速及阶跃响应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采用摩擦力补偿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低速爬行及极限环震荡现象,且使马达的性能完全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阳电池帆板大挠性、大惯量等特性,导致对对日定向装置施加的大幅值、高频响的变负载力矩难以模拟和模拟精度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以电动负载模拟器为核心装置的地面半物理仿真试验台。首先建立了电动负载模拟器(加载单元)模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加载单元各参数进行辨识,并分析各参数对加载单元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超前校正与模糊自适应PID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该方法有效地拓宽了加载单元带宽、改善了力矩跟随性能和抑制了力矩误差。用不同信号对试验台响应速度、加载带宽和加载精度进行分析和考核。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算法使加载力矩较好地复现了太阳电池帆板模型的期望输出力矩,为对日定向装置对太阳电池帆板的驱动性能考核实验模拟出较为精确的期望模型的负载(测试)力矩。  相似文献   

15.
KM6太阳模拟器的研制方案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概要介绍了KM6太阳模拟器的必要性、方案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及质量保证等.  相似文献   

16.
浅析航天器的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校准真空规时发现,即使采用无油真空抽气系统,来自航天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污染依然严峻.文章分析了污染源和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建议尽快制定污染控制标准和研制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气氦制冷系统。对其设计指标、工作原理及关键部分的研制作了具体说明,并与国内外同类的空间环境模拟器气氦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三轴飞行仿真转台总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在HIT-1型三轴仿真转台研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三轴仿真转台的总体布局型式、驱动元件种类和控制方案等总体设计方面的问题。从分析飞行仿真转台的4大技术指标-高频响、超低速、宽调速、高精度入手,分析了执行元件、机械台体、液压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进而分析出研制仿真转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失重或称微重力环境是载人航天轨道飞行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地面上失重模拟实验是航天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失重模拟方法及其设备多种多样,要依其目的不同而进行选择。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性浮力水槽和失重飞机是失重模拟设备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工具。建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的加以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