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磁液悬浮式离心血泵,对该产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流场仿真软件AnsysCFX对血泵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借助实验方法对仿真结论进行验证,为磁液悬浮式离心血泵的设计及改进提出了理论依据。现阶段,该产品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人工辅助心脏是除心脏移植外唯一有效的终末期心脏衰竭治疗方法,是高端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代表。本文介绍一种基于磁液双悬浮技术的第三代人工辅助心脏系统构成并对各分系统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最后利用本文研究的人工辅助心脏系统完成了体外溶血实验以及动物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介绍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特点并分析了新型发动机系统关键技术,开展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研究,掌握了主要组件设计技术,获得了活塞泵增压系统仿真特性。  相似文献   

4.
航天推进涡轮机的研究产生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液膜轴承设计方案,考虑应用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高压氧涡轮泵另一方案(ATD HPOTP)中。这种液膜轴承有以下两种功能:①泵端轴承功能;②预燃室泵后端耐磨环形密封功能。该方案由于淘汰了目前使用的滚动元件轴承,因而大大减少元件数目及组装成本。本文描述了设计范围、设计思路,以及轴承元件对涡轮泵液压动力性能和转子动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磁力矩器在高低温环境下工作性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热梯度试验、冷热循环试验和老炼试验模拟航天器磁力矩器所经历的空间温度环境,并采用磁力矩器工作性能监测系统实时测量磁力矩器的工作磁矩和绕线电阻。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的温度环境、冷热循环时间和循环次数均会对磁力矩器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且磁力矩器采用的磁心棒材料不同,空间温度环境对磁力矩器工作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6,23(1):53-56
为研制空间或高超声速机动飞行器的高空或空间多次点火启动工作推进系统,根据确定的推进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对长征火箭上面级发动机涡轮泵系统作适应性改进,进行了多次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各次启动、稳态工作和关机正常,性能稳定,无漏液和漏水,试验参数匹配协调,并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本文的改进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为考查典型电流体动力学传导泵性能,推动其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微通道液冷,设计了平嵌电极与多孔电极电导泵,并搭建电导泵实验系统,测试了这2种电导泵泵送介电液体HFE-7100的性能。结果表明:施加10 kV直流电压时,6对平嵌电极电导泵产生流量194.5 mL/min,动压40.3 Pa,最大静压72.1 Pa;3对孔径为1.5 mm的多孔电极电导泵产生流量438.2 mL/min,动压173.0 Pa,最大静压363.5 Pa。可见,相比平嵌电极电导泵,多孔电极电导泵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郑力铭  孙冰 《宇航学报》2006,27(5):860-864
为解决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现有循环系统性能和技术难度及成本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基于低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环境特点,并结合磁流体发电机和直流超导电机的原理和工作特性,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涡轮泵循环的超导电磁泵压循环系统。文中阐述了系统中超导电磁泵和磁流体发电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的优缺点,并对超导电磁泵压循环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论证,最后对超导电磁泵压循环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结论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火箭发动机循环系统,超导电磁泵压循环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一种新型发动机循环方案,该方案具有比冲高、泵出口压力较低的特点。文章对该循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分析和计算表明热转移方案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介质联合供应系统,对其中的关键部件——往复作动活塞缸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介质时活塞缸的工作性能。仿真分析了出口负载、气瓶压力、泵出口压力对活塞缸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正常工作,但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正确匹配气瓶压力和泵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1.
叶轮盖板侧的流动对离心泵泄漏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叶轮盖板中流体旋转角速度的一阶微分方程,得到了计算离心泵泄漏量的方法.为了获得泄漏量,需要进行迭代求解.从该微分方程出发,可得到容积效率、轴向力等参数.试验研究表明,用此公式计算的理论泄漏量和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7%~10%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分流叶片诱导轮及变螺距诱导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及汽蚀性能的影响,对具有前置诱导轮的高速离心泵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外特性试验表明,两种前置诱导轮对高速离心泵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扬程相对于前置变螺距诱导轮有显著下降。汽蚀试验表明,小流量工况下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较优,大流量工况下前置变螺距诱导轮的离心泵抗汽蚀性能较优,其余工况下两者的抗汽蚀性能相当。仿真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下分流叶片诱导轮扬程较低,不能满足离心轮进口能量需求,致使前置分流叶片诱导轮的离心泵汽蚀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3.
喷雾冷却系统是典型的两相回路系统,其正常工作的前提是顺利启动。为了研究喷雾冷却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性能,搭建了闭式喷雾冷却实验台并开展了相关研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为齿轮泵、喷嘴、加热器和冷凝器等。实验中对喷雾腔内的液滴聚集现象进行了观察,动态测量了系统沿程的压力和温度分布。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出了影响系统启动和运行的关键因素,给出泵、热沉和加热器启动的合理顺序以及启动前喷雾腔内液体积聚状态对启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维  白东安 《火箭推进》2011,37(5):19-23
在采用加大流量法等优化措施的同时,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及GAMBIT前处理软件,采用三维K-ε双模型方程对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再从优化泵内流动特性的角度出发,确定合理的优化措施,设计了一台高扬程、高转速、高效率、能在大流量范围稳定工作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超低比转速离心泵。对比试验验证表明,这种结合内流场特性的...  相似文献   

15.
李波  刘赫 《火箭推进》2011,37(6):47-51
离心轮水力性能的优劣对泵的效率影响最大,离心轮加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泵的特性。针对钎焊式离心轮加工的技术要求与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有数控设备对离心轮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优化及数控加工转化。  相似文献   

16.
张召磊  张楠  窦唯  吴玉珍 《火箭推进》2011,37(3):26-31,59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对高速离心泵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为了验证诱导轮对高速泵性能的影响,设计两个不同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了泵内的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并预测出其性能曲线.分析表明,在相同流量下,诱导轮使高速泵具有更好的流动特性,可以提高泵扬程、效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  相似文献   

17.
在离心泵前加置诱导轮是保证离心泵获取优越汽蚀性能的关键途径。针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诱导轮,采用CFD技术研究了轮毂型线形状对诱导轮汽蚀性能和扬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具有相同入口流动状态条件下,改变诱导轮轮毂型线形状可使诱导轮产生不同扬程。  相似文献   

18.
侯杰  于海力  杨敏 《火箭推进》2014,40(6):19-23
诱导轮是用来改善高速泵汽蚀性能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诱导轮设计参数对高速泵汽蚀性能的影响,对一台卧式高速泵的诱导轮分别进行了3种方案的设计,并且对安装了每一种设计方案诱导轮的卧式高速泵都在试验室进行了相应的汽蚀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合理设计诱导轮参数可以显著提高高速泵的汽蚀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诱导轮内部液体的流动状态,采用雷诺时均方法,对诱导轮内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诱导轮叶片工作面上相对速度分布及压力分布情况。依据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对于本结构的高速泵诱导轮设计时诱导论的扬程系数应小于0.15,进口液流冲角要在合理范围内选取,不能取值过小。在合理的设计条件下,高速泵配备相等螺距诱导轮可以达到优良的汽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微小航天器单相流体回路自主热控地面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相流体回路是解决微小航天器热控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其内热源功率密度高、轨道热环境变化复杂,要求其具有高度自适应控制能力。为满足开展微小航天器单相流体回路自主热控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单相流体回路核心部件-微机械泵的PWM控制策略及实现算法,设计并搭建了其地面等效模拟实验装置,实现了该单相流体回路包括微机械泵驱动电压-压差输入输出关系、热源载荷变化及微机械泵转速变化的开环动态特性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所提出的单相流体回路自主控制方法控制效果的地面等效模拟实验研究,达到±0.5℃以内的自主控温效果。该控制策略除了可以实现高精度自主控温以外,由于机械泵功耗基本上与热载荷成正比,还可以减少热控系统运行能耗,因而在能量供应有限的微小航天器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