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空间太阳翼隔离二极管的应用,结合标准规范及太阳翼电路部分的工程设计约束与在轨应用经验,给出了空间太阳翼电路部分隔离二极管的设计方案;结合工程研制经验,给出了不同类型太阳翼电路部分隔离二极管的应用建议,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宇航高可靠宽占空比磁隔离MOSFET驱动电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驱动变压器的磁隔离MOSFET驱动电路已经在宇航二次电源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有磁隔离驱动电路存在的问题,结合宇航应用特点提出新型磁隔离驱动电路的6条设计目标,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隔离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参数计算公式,并完成了全面的仿真验证。该电路具有:Vgs驱动电压幅值不随占空比发生变化以确保MOSFET高效导通;工作占空比可达90%以上且无失真传输;Vgs零负压从而保证功率MOSFET单粒子性能不受影响;占空比瞬变时驱动波形无异常震荡等特点。新一代宇航高效高功率密度电源拓扑的核心驱动问题得到解决,对提高星载二次电源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集S波段耦合器、分配器和功率转换功能于一体的弹上遥测传输设备。该设备电路由微带电路和表面贴装器件构成,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微波电路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和比较好的耦合、功率分配和功率转换性能,适用于弹上较恶劣的环境条件。文中给出了结构原理图和输入数据文件程序。最后给出测试结果:输入耦合度≥-8dB,插损≤1.5dB或0.6dB,臂间隔离庆≥20dB,不平衡度≤+0.3dB,输入输出驻波比<1.2。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以电流传感器隔离测量发动机试验点火信号的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并与RC测量做一比较,电流传感器隔离测量方法中测量电路和完全与点火电路隔离,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增强了点火试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目前应用于微波平面电路小型化设计领域的一种新技术 DGS结构。在微带线等传输线地平面上蚀刻的 DGS作为一种周期性结构 ,其构造非常简单、性能优越、而且易于设计和实现。通过 HFSS软件对各种 DGS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 ,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 ,即使不存在周期结构时 ,单个 DGS单元在某些频率点上也具有谐振特性 ,并且可充分利用其带阻特性抑制谐波分量 ,以提高微波器件性能。因此 DGS结构可广泛应用在天线、谐振器、振荡器、滤波器、功分器、耦合器、放大器等微波电路中 ,以获得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小型化和高性能。文章还给出不同 DGS结构的仿真结果比较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为将提高卫星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能力的工作重点前移到地面设计阶段,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可诊断性评价,提出一种适用于非线性模型的可诊断性量化评价方法,对传统定性评价研究进行了有效的扩展和延伸。鉴于线性化处理导致非线性因素引起的故障被忽略,将卫星控制系统描述成一类仿射非线性模型;并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给出可诊断性(包括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的定义和定性评价指标--不变最小对偶分布。通过子空间相似度判别准则,根据故障方向矢量和所得不变分布以及不同故障方向矢量之间的夹角关系,分别设计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的量化指标,并给出具体评价流程;该指标能够明确故障被检测和隔离的难易程度,并可用于指导诊断算法的设计和传感器的优化配置。最后,以动量轮为仿真实例校验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依赖任何诊断算法和具体故障模式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的准确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小型化 GPS 接收机的设计思想、数字化、按功能分配集成芯片模块、射频,中频电路采用 MMIC,数字电路采用 VHSIC/VLSI 等。给出接收机的组成。然后讨论合成 MMIC 信号处理蕊片、多功能接口蕊片及数字处理芯片等。软件用 Ada 语言编写,文中列出软件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星载行波管放大器在轨功率和频率可调,需要遥控改变行波管的阴极电流和螺旋极电压。为了精准控制行波管的阴极电流和螺旋极电压以及控制灵活性,提出了用变压器隔离的串行数字化高压控制参考电压产生电路,电路通过传输两路脉冲信号:一路为开始和时钟复合脉冲,用于识别和准备接收数据以及分离时钟信号;另一路为数据信号,它是数字化的高电压值(对应螺旋极或阳极电压)。详细介绍了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并用PSpice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电路能正确识别、接收和完成数据传输和转换功能。串行数字化高压隔离电路完全可以实现控制电压的精准传输,输出电压无纹波,控制方式灵活,易于调试。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卫星通信向毫米波高频段快速发展的需求,设计实现了一款星载Q频段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组件。首先,给出了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的原理框图,通过优化电路布局将信号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倍频电路高度集成在一个组件内部,实现了组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降低了电路的研制成本。其次,对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组件的宽带特性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微带互联线的宽带阻抗匹配网络,同时采用加载短截线的方法增大波导-同轴-微带探针的工作带宽,有效地改善了发射变频放大电路在宽带内的增益平坦度特性。最后,对金属腔体和电源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发射变频放大电路的加工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整机联调验证后在型号任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孙岩 《航天控制》2004,22(2):81-84
介绍了高压激光电源的设计方法 ,对电路结构、各部分电路原理以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给出了电路图 ,并对文中所述方案提出了改进措施。所设计的产品性能良好 ,可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采取工程中常用的反馈法 ,结合主动隔振的控制原理 ,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仿真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了在混沌振动系统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关新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13,34(2):214-221
为了解决星上微振动导致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研究了空间相机隔振措施及其带来的异位控制问题,提出了同时采取相机隔振与控制规律修改措施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隔振性能与姿态控制性能兼备的系统方案。对算例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相机隔振-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可以在保证姿态控制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曝光时间内空间相机的视线抖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星载微波散射计多耦合回路内定标方法的原理及接收机的几种接收通道形式;在此基础上,从隔离度、定标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多耦合回路内定标的星载散射计接收通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朱璐  李响  胡迪科  周政言 《宇航学报》2022,43(7):946-956
针对星箭分离过程,建立了减冲击环结构模型,并分析了该结构的减冲原理。利用冲击响应谱的时域合成算法计算获得符合冲击谱规范的时域载荷,并以此作为结构优化设计中动力学模型的输入载荷工况。以减冲击环的连续层数、单层支撑块数、连续层厚度、支撑块层高度以及环的外半径和内半径6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减冲效果和结构强度、刚度为约束,以质量最轻为目标,建立减冲击环的结构优化设计模型,这是一包含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混合优化问题。为了在跨平台下求解该混合优化问题,采用代理模型策略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并在最优点处开展结构性能对设计变量的敏度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本研究对强冲击动力学环境下的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姿控执行机构高速旋转诱发的微振动会降低柔性航天器姿态稳定度。为实现高稳指向,文章研究了姿控执行机构的集中隔振与分散隔振技术。首先建立包含隔振器的柔性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然后仿真研究航天器在作大角度机动和稳定控制两种工况下,姿控执行机构的两种隔振方案的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航天器进行大角度机动时,对于高刚度隔振器,两种隔振均具有稳定性,并且指向控制性能相似;对于低刚度隔振器,集中隔振较分散隔振容易失稳;在稳定控制工况下,对于高刚度隔振器和低刚度隔振器,两种隔振性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大载荷主动隔振平台技术综述及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智能材料的特性、作动器的设计及配置方案,控制建模、控制算法、控制器设计等控制技术,隔振方法、承力方案、连接结构等结构设计技术等几方面对大载荷主动隔振平台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近几年在大载荷隔振平台研究开发中智能材料的应用、控制技术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隔振致稳控制平台承载能力、隔振致稳控制平台精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Acta Astronautica》2013,82(2):645-659
Vibration isolation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ultra-precise pointing capability of a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n this paper, a passive multi-strut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in a pyramid configuration on a satellite is adopted and the parameter design of this platform is discussed. The first step constructs a whole satellite dynamic model including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an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with Newton–Euler method, while the analytical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disturbance model is derived. The transmissibility matrix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then obtained,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form are described, with its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analyzed.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the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this platform are subsequently selected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 Finally, using these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on the satellite is testified by integrated simu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parameters of this platform selected based on this method not on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vibration isolation but also guarantee that the closed-loop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remains sufficiently stable.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数据驱动快速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征宇 《宇航学报》2015,36(12):1435-1443
本文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快速测试技术。数据由箭上系统通过自检测(BIT)采集,经箭地高速总线传送至地面;地面数据处理终端采用与箭上系统相同的模型和算法,复现箭上的处理过程,从而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实现快速故障定位。本文全面介绍实现这一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箭上信息监测点的选择、总线窃听技术、飞行软件中的数据管理任务等,并示例说明各类典型数据的分析以及故障诊断和定位等。所有分析工作均实时自动完成,并能随测试用例的调整自适应地计算出新的比对结果,为提高系统级测试的覆盖性创造条件;并大大节省地面专用测试设备和数据分析时间,减少技术保障人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准零刚度技术的微重力模拟悬吊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对验证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通常采用低刚度悬吊装置模拟微重力环境,但存在着承载能力低和自振干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弹簧自振的准零刚度悬吊装置。首先,通过合理简化推导了承载弹簧在装置中的自振频率计算式,并分析了准零刚度悬吊装置的工作原理,得出设计参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根据试验承载需求和位移要求提出了参数设计流程,依此流程设计得到了一种可调节平衡位置与几何参数的准零刚度悬吊装置。最后,对装置进行了静力测试与悬吊-隔振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具有准零刚度特性和较大承载能力,而且解决了自振干扰的问题,能较好地模拟微重力环境。  相似文献   

20.
星箭适配器(PAF)隔振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箭适配器(PAF)隔振技术是指在不修改卫星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设计具有隔振效能的适配器或在适配器与星箭界面之间引入隔振装置,以隔离卫星发射阶段轴向或侧向的振动。该技术可以降低卫星的质量控制成本,提高卫星发射的可靠性。文章对星箭适配器隔振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对美国CSA和欧空局EADS的产品做了介绍,并对我国星箭适配器隔振技术的未来发展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