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 《航天》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讯     
《火箭推进》2007,33(3):51-51
6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  相似文献   

3.
龙乐豪,男,1938年生,湖北省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曹任中国运戴火箭技术研究际总体设计加设计员、室主任、总体仪计部主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眈科技委主任、长征二号甲磊列火箭总指捍。  相似文献   

4.
李冠礁 《航天》2012,(3):4-4
1月13日8点5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有着“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用一个完美的托举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星送入茫茫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57次飞行。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正>▲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9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01次飞行。  相似文献   

6.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改进I型火箭,是专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圆轨道(MEO轨道)双星发射任务研制的新构型火箭,属于长三甲系列火箭“金牌家族”中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0,(2):14
本刊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0时45分,我国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2号通信卫星发射到太空中的预定轨道。这是我国新千年的首次航天发射。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次飞行,也是该系列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第18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8.
从失败到成功——不断完善的长征火箭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随着长征二号丙改火箭又一次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的长征火箭完成了第50次发射卫星的任务。28年来的50次发射,总成功率只达到了88%,而在同期,前苏联...  相似文献   

9.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8年5月完成猎鹰9Block5构型火箭的首次飞行任务,研究猎鹰9Block5构型火箭的总体方案,以及为更好地实现重复使用所采取的动力系统升级、箭体结构优化和其他改进措施,回顾了猎鹰9火箭3次主要构型升级的改进方案和衍化路线,分析了此构型火箭首飞对世界航天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商业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1月13日8时5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有着"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用一个完美的托举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  相似文献   

11.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大幕。"长征"五号B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那么,什么是火箭构型?"长征"五B火箭一级半构型具体强在哪?本文带您读懂火箭构型。  相似文献   

12.
在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中,火箭长细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它对火箭构型方案的确定、箭体直径的选取等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需要综合权衡载荷、结构效率、姿控稳定性、生产制造以及运输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火箭长细比设计对箭体直径统一、火箭型谱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火箭长细比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简要介绍了火箭长细比优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并分析了长细比对运载火箭设计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龙乐豪同志是我国优秀的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曾参加和主持过多个型号的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长期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引下,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最近,《航天制造技术》编辑部以我国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我国航天制造技术的发展等为题,走访了龙乐豪院士。  相似文献   

14.
宋丽芳  刘斐 《中国航天》2010,(10):17-18
<正>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长征三丙火箭静静地伫立在金色的阳光下,等待"振翅高飞",奔向月球的那一刻。这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的第五次飞行。这一次,它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长征三号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冷流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构型RBCC引射模态下的抗背压特性,通过测量流道壁面压力给出了不同混合室长度和主火箭构型下的壁面压力变化曲线,分析了不同构型的抗背压性能。结果表明:增加混合室长度可以提高抗背压性能,但是提高幅度较小;双主火箭构型可以显著提高抗背压性能。该试验说明主火箭构型对抗背压性能有重要影响,为RBCC引射模态构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3日.位于川西高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静待今年最后一位“天女”飞天。8点54分.在有着“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3颗业务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拔地而起.飞向太空。  相似文献   

17.
残骸落区的选择是在运载火箭构型设计时必须首要考虑的设计因素,其设计结果直接关系到落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残骸落区必须避开人口稠密、重要设施区域。然而运载火箭残骸的被动段轨迹与上升段轨道设计直接相关,过近或过远的落区都将影响火箭上升段轨道的设计结果,进而影响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本文以典型二级火箭论证为例,开展了基于落区约束火箭构型的总体方案优化,运载能力变化充分说明残骸落区对火箭构型论证的影响,为后续构型论证工作的高效开展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3,(6):3-4
本刊讯 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子夜,高高的卫星发射塔架,耸立着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和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按预定发射计划。25日0时34分,火箭托举着北斗一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H-3火箭两次发射失败中火箭组件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分析了失败带来的影响;同时,通过梳理日本H-3火箭的构型和研制历程,介绍了日本新一代氢氧动力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09,(2):F0002-F0002
12月23日,位于川西高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静待今年最后一位“天女”飞天。8时54分,在有着“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3颗业务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拔地而起,飞向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