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3年9月12日,大力神4的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U),在爱德华空军基地的菲利普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第5次)地面试车。 SRMU总重350t,全长34m,其壳体分为三段,采用纤维缠绕工艺制成,由赫克里斯公司承造。 该发动机的推力为7557kN,比大力神4目前用的由联合技术公司制造的7段式固体发动机的推力,高25%。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型团体火箭发动机(SRMU)的第一枚大力神-4B运载火箭,于1997年2月22日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导弹早期预警卫星.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美国自1986年"挑战者"事故以来,在推进系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由阿里昂特公司制造的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发动机分段较少;长约34m的新发动机采用了3段式纤维缠绕石墨复合材料壳体,而大力神-4A用的发动机采用7.5个分段的钢壳体。(2)现场接头较少而且性能较好。大力神-4B用的改进型发动机只有3个关键的现场接头,而大力神-4A有物发动机有7个接头.另外,新发动机的现…  相似文献   

3.
美空军大力神火箭计划官员正在研究固体助推器分段推进剂中的裂纹,它可能是引起上月大力神-4爆炸的原因.推进剂中的裂纹可形成燃烧通道。而使钢壳体烧穿.穿孔可能发生在1号发动机的第三段(从下往上数)上,在发动机段接头下面508mm 处.该区域推进剂与壳体之间的绝热层较薄.穿孔沿芯级方  相似文献   

4.
大力神-4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U)在4月1日的静态试车中发生了爆炸.在这次试车中,发动机被密闭在一个环境模拟塔内,以控制垂直点火期间发动机的温度.预控温度约12.8℃,这个温度是卡纳维拉尔角和范登堡空军基地这二个发射场的平均环境温度.发动机点火正常,已建立起稳定的燃烧,但在点火后约2s时,模拟塔下部三分之一处的前方出现一束火苗,并立即向上、下快速扩展燃烧直至爆炸.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与壳体连接用的卡环结构,设计了一套试验研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所得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性较好,试验是成功的。由此使卡环结构应用于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国外芳纶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实例,介绍了美国杜邦公司的Kevlar49、Kevlar149及原苏联复合材料联合体的CBM和APMOC系列纤维的性质;综述了提高芳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强度转化率的途径。并为我国早日成功应用芳纶复合材料提出4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是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各技术能够提供的排气泄压通道面积大小,将壳体缓释技术分为整体失强、头/筒分离和局部排气三大类,系统地对比了各项技术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实用效果。结合国外地地导弹、空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等导弹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应用实例和低易损性试验结果,阐明了壳体缓释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提升作用。最后,给出了使用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进行安全性总体设计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性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排气通道临界面积和排气通道开启时刻两个关键因素。文中所述的研究进展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振动特性的分析,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试验方法,都可归结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问题.本文采用4节点薄板壳单元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发动机壳体的固有振动特性,计算值与试验值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9.
4月1日,经过改进的大力神4火箭在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首次静态点火试验时发生爆炸。经调查,爆炸可能是由于固体燃料药柱形状有问题造成向内塌陷引起的,而不是人们所怀疑的新型纤维缠绕发动机轻型壳体的原因。由于药柱间塌陷,造成出口锥局部堵塞,壳体内压力增高引起爆炸。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美国空军还没有明确计划。 药柱改形后的火箭发动机还将在6个月后进行卧式点火试验。立式点火试验则要在一年以后才能进行。 就大力神的改进计划而言,美国国会对计划的进展并不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介绍的扫频超声检测法,既可检测固体发动机壳体/衬层界面,又可检测衬层/推进剂界面的脱粘。这种检测法,已成功地用于生产现场、发射阵地 H-Ⅰ火箭的远地点发动机和第三级发动机的检测.试验结果证明此法还可用于 H-Ⅱ火箭固体发动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1991年,美国的固体火箭技术在继续发展,并为各类发射的成功作出了贡献。4月份,侏儒导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证明一二三级固体发动机都工作正常。这枚试验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使用的是增强碳—酚醛喷管,可以承受比第一次飞行试验时更大的载荷。大力神Ⅳ在1991年首次进行了东西两个发射场的发射。在两次航天飞机的飞行中使用了惯性顶级奥巴斯21和奥巴  相似文献   

12.
由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大力神4的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研制和试验中出现了问题,该公司将在今后两个月内对其候选方案进行评估。这家公司将把候选发动机方案数量减少到4种,经研制后,再从中选择两种。这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性能更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种是派生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还  相似文献   

13.
大力神ⅣB运载火箭在过去的12次飞行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其中,它的大型轻质固体发动机采用改性推进剂、三段石墨复合材料壳体和柔性喷管,是经飞行考验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之一.芯级火箭一、二级发动机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混肼50、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为液氢/液氧,可把超过5760kg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广泛运用于各种型号运载火箭的高能量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能三次起动,第一次点火到达停泊轨道,在停泊轨道第二次点火将自身和卫星送入大椭圆轨道,经5到7小时滑行后再次点火到达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在大力神Ⅳ/半人马座运载火箭上它的工作时间创造了最长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装配效率及准确性,以Creo软件为平台,研究了虚拟装配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试验工装三维建模过程、虚拟装配方法,并通过干涉检测分析方法检测了试验结果、工装设计。通过在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外载荷试验中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模拟试验装配流程,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而且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干涉检测,推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VXI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柔性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不同类型的地面试验对测试的需求,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试行为模型,并在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柔性自动测试系统。系统的特点是可通用性、高可靠性和易操作性,能够满足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的测试需要,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00年4月,美国联合技术系统公司(ATK)购买了锡奥科尔推进公司。这样,大力神助推器的生产商ATK与航天飞机固体发动机生产商锡奥科尔推进公司就成为最大的固体火箭生产公司。2000年,ATK锡奥科尔占到所有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的85%以上;另一大型发动机生产商航空喷气公司作为GenCorp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为主。其固体部分占到  相似文献   

17.
简讯两则     
据佛罗里达航天港6月22日报道,美国空军将在佛罗里达北部的国民警卫队基地上建造一个价值2800万美无的贮藏设施,用以存放大力神—4固体火箭发动机分段。占地160万m~2,建筑面积约6500m~2,包括4个发动机库。该设施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施工,1995年底峻工。预计这个设施将用20名工作人员,每年预算的200万美元。这些仓库将由佛罗里达航天港管理,贮存从卡纳维拉尔角和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用的大力神—4固体发动机分段。  相似文献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轴向冲击响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有频率和模态进行了分析,用大质量法将轴向加速度冲击载荷转化为轴向力载荷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轴向冲击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说明大质量法加载可行。发动机壳体应力较其他部位大,但远未达到强度极限,药柱应变比其他部位大,但数值很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进行纤维缠绕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应力及爆破分析。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进行单元失效判断,并引入合理的刚度衰退模型,从而较真实地模拟壳体的承载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材料性能、几休非线性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封头部位相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两个实际结构得出相反的影响结果,对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的补强研究有指导意义。另外,从爆破的角度探讨了由模拟壳体外推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1958年开始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探索和研制工作。根据航天技术发展的需求,促使复合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在三十多年的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壳体材料和成型工艺、推进剂配方和装药工艺、喷管和推力向量控制技术,安全点火和高空点火技术、各种环境试验技术、无损检测和质量保证技术、地面试验和测试技术等。已形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验、生产配套的基本条件,同时为中国卫星发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