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凯  杨钧 《民航科技》2004,(4):90-93
广州新机场在国内首次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对全场站坪照明系统进行监控。本文论述了在广州白云机场迁建工程中采用的站坪照明计算机监控系统所涉及的网络结构、功能设计、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特别是在该系统中采用了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可实现自动运行管理、快速故障诊断、自动报警和辅助维修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将站坪照明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工业在集成层次、范围和构建上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案.并给出了该方案的物理模型和网络模型.该方案具有结构清晰、功能明确、涵盖全面、易于实现等特点.最后,对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展望九十年代的处理器、RISC技术与工作站、多媒体技术、网络、人机接口计算机体系结构、X窗口系统等,较为系统的论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简论计算机监控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监控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之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本文简单讨论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安全隐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中国民航的计算机数据通信网从1985年开始建设,是伴随民航旅客服务及航空货运计算机系统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起步始就按照面向多应用系统的指导思想,以适应不同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可联接全球广域地区终端的分布式实时数据通信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使网络系统对民航计算机的各个应用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成为民航数据传输专用网,也为社会其他领域计算机应用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网络。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民航报文自动化处理程度的提高,机场各个弱电系统逐渐从独立运行的系统集合发展成一个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各弱电系统在信息上高度共享的信息集成系统。信息集成系统的建立,为机场各部门的调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机场各部  相似文献   

7.
广州新机场道路照明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南北分区设置控制中心,任一控制中心可以设置成主控方式,两个中心设备互为热备用,这不但给使用维护带来了极大方便,还大大提高了系统地可靠性.论述了该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设计、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定座)系统从1985年初建于香港,到目前已经整整运行了10年。在这10年里系统从1985年仅广州一个城市投产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整个系统到目前已经连接9200多台终端机,分布在国内、国外230个城市,为国内20个航空公司包括航空公司驻外办事处提供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系统10年累计处理旅客14000万人次,运行如此庞大的系统,每天遇到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象中心业务的发展及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计算机室逐步担负起越来越重的业务工作。传统上一个对业务熟练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完成一次日常对整个业务系统的检查,其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实时性不好,偶尔在操作中会遗漏对某项指标的检查。所以,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整个业务网络运行系统,减少入力,促进民航气象应用自动化程度,及时了解在网各气象系统的主要信息,科学化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特设计了本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飞控计算机的工作任务、余度结构以及可靠性,结合新一代飞控计算机对高可靠性、实时性的要求,及目前飞控计算机余度构型进行了比较和可靠性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三余度比较监控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设计要求与目标随着民航旅客运输业务的发展,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帮助旅客尽快找到丢失或破损的行李,我们考虑建设一套民航计算机行李查询系统。这套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将多收、少收或内物丢失的行李技特征,比如:行李的大小、颜色、行李牌及旅客情况等信息记录在文件中,由机器进行处理和匹配,从而达到行李寻找的目的。这要求数据有绝对的完整性,需要各大、中、小型机场同时使用此系统,才能使多收、少收的行李达到最大限度的匹配,在网络设计方面如何根据各机场的业务量差别、通信条件情况,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采用不…  相似文献   

12.
秦朗 《民航科技》2004,(1):58-58
电力,在当今社会无疑已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双流国际机场,这个中国西南的航空枢纽来说,双流机场110KV交电站(简称民航站)的建成通电,更为机场换上了一颗奔腾的“芯”。作为双流机场基础设施的重要配备工程,民航站选用了大量国际知名的电气设备,如ABB的SF6断路器、荷兰HOLEC的中置式开关拒、SIEMENS的主变等,尤其是计算机监控系统,选用了ABB的监控和ABB的REF506系列保护系统,与其他一些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相比,ABB的交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分布式多处理机系统的三种基本硬件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实现原理,为使该系统在民航等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更加广泛,文中还对应给出了三种结构的应用实例,简要讨论了当今热门技术微计算机局部网络与本结构的区别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本丈针对传统空管设备集中监控系统不易实现的难点,提出了直接使用软件控制空管设备监控计算机以实现对设备的完全监控的方法。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广泛性、C语言的网络编程,对软件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NASCOM网络管理结构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scom地面通信系统的研制始于1958年的先驱计划。低速率系统(速率低于9.6kbps)的开发遵循现有标准。但高速系统没有可比较的标准,因此使用专用协议和定制硬件开发。自地面保障系统建成后,技术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高速通信标准,而且现有工作站的性能超出了地面系统研制中使用的主机性能。Nascom正处于改进其保障系统以及提供更多服务的过程中。信息交换系统(MSS),通信地址处理器(CAP)以及多路复用/分路器(MDM)自动控制系统(MACS)是几例使用X—windows,Motifus及简易网络管理协议(SNMP)等标准开发出的Nascom系统。而且,地球观测系统(EOS)通信(ECOM)计划把标准作为整个网络的组成部分来强调。向标准发展在改进操作质量的同时缩减了研制、维护和互操作皆用。已经制定了精Nascom网络和系统综合到公共网络管理结构中的设施和资源管理器(FARM)计划。结构中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和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将带来成本不断下降,操作效率不断提高。第一步总是得出Nascom总的需求,并确定全部现有管理系统共有的功能。确定这些公共功能可在管理结构中实现过程的再利用并促进整个Nascom网络更多地采用自动化。MSS、CAP、MACS和Ecom计划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表明了商业成品(COTS)和标准的潜在价值。FARM计划可使从这些计划中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未来所有的Nascom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16.
ACMS系统发展现状飞机状态监控系统(ACMS)是建立在先进的机载数据采集、通信设备、空地数据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全新的飞机状态监控系统。机载数据采集和空地数据通信系统在国外部分航空公司中已经开始使用,特别是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的状态监控。一些航空公司已经摒弃了使用飞行机组记录参数进行发动机状态监控的方法,而改用空地数据通信系统。不但应用于像B747-400这样的新型飞机,甚至推广到DC9/JT8D这样的老飞机、老发动机组合上。国内航空公司对飞机机载数据系统的应用尚十分有限,个别机…  相似文献   

17.
一、有关综合布线系统 所谓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在现阶段民航机场航站楼中更主要的是针对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和监控系统而言。  相似文献   

18.
基于GSM/GPRS的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嵌入式监控终端、用户手机和远程监控中心计算机构建的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着重论述了无线模块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和接收短消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方法;分析了如何依靠无线模块经过GPRS网络与接入Internet的固定IP计算机建立连接并进行通讯.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区域,利用本系统可以完成对现场设备的在线数据采集、远程无线数据传输与监控.在露天场所、野外、移动作业环境或有线网络无法接入的地点建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时,基于GSM/GPRS网络的嵌入式远程无线监控解决方案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远程多路视频信号传输采集系统,通过模拟信号远程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摄像头获得的视频信息传输到监控计算机,由计算机上的图像采集卡进行采集,由监控软件进行多路信号的显示,该系统在多机器人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通信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个人计算机问世和被广泛应用,出现了计算机向高速化、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廉价化发展的新趋势,从而使计算机进入到干家万户,开创了一个崭新信息时代。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普及,也冲击着计算机领域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并改变了当今计算机产业的结构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