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性能指标,GNC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模式及GNC分系统设计与研制特点,最后简要给出了神舟飞船GNC分系统历次飞行试验的结果及其功能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神舟十一号飞船带着新的目标、新的使命升空了,中国航天又迈出了光辉一步。但是,你们知道是谁在保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天上稳定飞行的吗?是一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的"小哥","他"全名叫GNC系统,简称"小G"。"若GNC系统有把握,我们就有信心执行飞行试验计划了!"说到GNC系统,大家的反应多是神舟飞船GNC系统,其实,发展到天宫,即空间实验室阶段,就多出来了一个"天宫GNC系统"。它们既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5,(11):18-22
张庆伟:飞船火箭总体性能优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中国的飞船火箭总体性能优越。飞船张庆伟说,从1999年到2005年,我国先后突破了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GNC(制导、导航和控制)、故障诊断、舱段间  相似文献   

4.
l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2 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2 l 导弹、运载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及一体化设计2 2 全程复合制导研究(包括星光、GPS、末制导、多头分导等)2 3 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究2 4 系统精度分析2 5 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2 6 航天器控制系统及其部件设计2 7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变轨、返回技术的研究2 8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和组合导航技术2 9 控制系统三化研究2 10 拦截器的GNC技术2 11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2 12 空间机器人动力学与控…  相似文献   

5.
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飞行GNC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振  任章 《航天控制》2006,24(5):27-30
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在未来天战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各军事大国围绕RLV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再入飞行是RLV飞行任务的重要阶段,而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则是RLV的核心系统之一,是RLV再入飞行的“脑系统”。本文分析了RLV在再入飞行阶段GNC系统的任务要求,明确其体系结构,分析GNC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深入研究GNC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为期两年的科研攻关,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电推进平台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新鲜出炉。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电推进卫星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我国在电推进卫星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如何在"卫星大脑"GNC系统的操控下帮助电推进航天器进行轨道转移、精确入轨以及在轨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与传统的化学推进航天器  相似文献   

7.
载人飞船再入轨道和再入制导规律设计是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关键技术.文章综合介绍再入轨道设计方法,用变ν(t)来满足轨道设计的要求;研究了再入纵向制导和侧向制导,用极大值原理确定纵向制导反馈增益系数,引入"漏斗式"的侧向制导,其制导效果良好;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姿态控制可以解决欧拉角交连和奇异问题;对载人飞船返回再入段GNC一体化设计提出了迭代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飞船GNC分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彪  王南华 《航天控制》2006,24(6):67-71
研究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飞船GNC分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重构新的激励函数并附加动量因子的改进BP算法,采用了由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和量化层组成的一种4层前向模糊神经网络,通过Ⅱ型隶属度函数完成输入模糊化。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GNC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实验验证了改进BP算法以及该诊断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航天》2012,(9):24-2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轨道舱可留轨半年,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神舟飞船采用了升力式返回再入,由GNC分系统进行再入过程中的升力控制,这是比弹道式再人更为先进的返回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飞船返回着陆点的精度和降低再入过载峰值,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时承受过载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中国计划中的第一个绕月探测器的GNC(制导、导航与控制) 系统,简述其任务和性能指标,系统组成,工作模式,以及系统设计中解决的主要 问题。  相似文献   

11.
载人飞船再入轨道和再入制导规律设计是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关键技术。文章综合介绍再入轨道设计方法,用变υ(t)来满足轨道设计的要求;研究了再入纵向制导纵向制导和侧向制导,用极大值原理确定纵向制导反馈增益系数,引入“漏斗式”的侧向制导,其制导效果良好;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姿态控制可以解决欧拉角交边和奇异问题;对载人飞船返回再入段GNC一体化设计提出了迭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1):100-109
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向着多功能化、多任务目标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可重复使用性和精确着陆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章介绍了美国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CST-100)、龙(Dragon)飞船,以及俄罗斯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等典型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减速着陆技术;主要研究了降落伞系统、减速着陆工作程序及着陆缓冲系统;分析了在气动减速和着陆缓冲方面采用的群伞技术、着陆缓冲技术、精确着陆控制技术;提出我国在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时应大力开展群伞系统、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研制,并进行减速与着陆缓冲系统地面试验和空投试验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飞船热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叙述了俄罗斯初期飞船(东方号和上升号)的热控系统;着重介绍了俄当今仍在继续使用的飞船(联盟号和进步号)的热控系统,描述了联盟号飞船所采取的被动与主动热控措施,重点说明了联盟号飞船液体冷却回路系统的控温原理、组成、各舱段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工质、系统工作模式、系统冗余设计和系统今后可能改进等方面的内容;还简要说明了和平号空间站热控系统与载人航天器真空热平衡试验概况。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在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领域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 :发展模式包括战略规划、研究开发、型号应用三个层次 ;发展水平包括功能齐备与指标精良两个方面。然后对该领域的阶段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 :( 1 )实时智能自主姿态控制 ;( 2 )智能自主GNC ;( 3)智能信息技术在航天器控制系统、平台和有效载荷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SZ-7伴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及在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朱振才  张锐  陈宏宇  张静  万松 《宇航学报》2011,32(3):495-501
中国SZ-7飞船伴星(BX-1)姿态控制系统已在轨正常运行一年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至2009年10月所有部件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在轨运行期间伴星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特性,与同类卫星控制系统相比,伴星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多任务、高安全性、高机动性等特点,分析并总结伴星姿控系统对于丰富小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后类似小卫星平台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联盟-T “联盟T”系列飞船开始服役于1978年,止于1986年3月15日发射的“联盟T-15”飞行任务。“T”代表“运输飞船”的意思。“联盟T”飞船的特色是:崭新的运动控制系统,使用了数字计算机,改良的助推系统具有用于所有发动机的集成燃料供给系统。许多船载系统都更换成新的、更好的。  相似文献   

17.
多用途液体上面级GNC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一种多用途液体上面级的GNC系统方案,提出了SINS GPS组合导航方案,轨道霍曼转移 最优制导方案和姿态预测控制方案。对GNC系统功能和特点,系统组成及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其针对现有任务和现有技术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步的仿真结果证明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深空微波着陆雷达是深空探测器GNC分系统重要载荷之一,为GNC分系统提供探测器相对着陆星体表面的距离与速度信息,确保着陆精度和安全。文章从系统设计、参数设计等各个方面对深空微波着陆雷达技术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技术发展趋势,为后续深空微波着陆雷达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任务中,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七院)692厂承担了90%以上的火工品研制生产任务。该厂为神舟九号配套的火工品主要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的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两大系统,包括爆炸螺栓类、电起爆(点火)器类、点火药盒类和非电传爆系统等共计30余种、30余个批次500余发(套)。据统计,神一到神九,从指挥员发出点火指令到飞船返回时着陆瞬间的反推火箭点火,几乎每一个动作和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披挂在火箭、飞船全身的数百发火工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控制理论在航天器系统中的应用二、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1.导弹、运载器制导、导航和控制一体化设计2.全程复合制导研究(包括星光、GPS、末制导等) 3.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研究4.系统精度分析5.飞船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6.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7.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变轨、返回技术的研究8.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